「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在中国,区块链一词似乎是由那些“站台老师们”带火的,融资、发币、圈钱、骗人,起源的不纯目的也为之后区块链技术的一路坎坷埋下了伏笔,被割的世人愤愤不满,美好的“海市蜃楼”消失后,留下的依旧是那些互联网巨头们。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8 月 10 日,全球企业区块链专利数中,阿里巴巴以90 项专利数排名第一。10 月 17 日,蚂蚁金服推出相互保,阿里巴巴再次进入了链圈人的视线。币市寒冬,民众迷茫,政策未清晰,企业不敢轻举妄动。92%的区块链创业团队失败,圈一批钱就逃之夭夭,留给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阿里,蚂蚁金服承包区块链入户

如果说此前的区块链并没有全民化的打算,那么阿里的相互保可能是一个开始。阿里专利多数来自于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实验室,他们的区块链专利可以说将普通人的生活和区块链联系起来。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2017 年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首个电子证据平台,在 今年 9 月被纳入合法范畴,其技术便是阿里专利最好的体现。蚂蚁金服的溯源是从公益开始的。2016 年 7 月,支付宝上线区块链公益筹款,为 10 名听障儿童筹集 19.84 万元康复费用。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除了慈善,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溯源还用在了保险和零售上,主要作用还是保证救助账户的透明性。2017 年 11 月,蚂蚁金服首次落地在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上。从生产到使用的细节,消费者应该知道的信息全部记录在链。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从跨境转账到房屋租赁,再到保护隐私,蚂蚁金服商业化意图更加明显了。但是,现在区块链的落地远远未到商业化盈利的地步,更多处于基层技术的搭建阶段,市面上能赚钱的虚拟货币,更不是在阿里的考虑范围内。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腾讯,供应链和游戏新布局

相比阿里区块链的紧紧围绕,腾讯的布局相对分散,更多是针对自身特长和短板进行尝试。目前,腾讯的落地应用只有公益寻人、电子存证。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2016年,《腾讯区块链方案白皮书》发布,研发方向定为主攻技术解决行业问题。腾讯落地应用很大投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目的是希望解决小微企业因信用不足造成的借贷难问题。但是,现在供应链金融没有和区块链关联起来,因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的配合,更需要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认可。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事实上,腾讯正在将区块链引入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不久前的区块链发票和内测中的区块链游戏,前者基于生活场景,方便快捷大获好评,但后者却因政策和行业的双重问题推进缓慢。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腾讯的区块链应用切实落地,还需要给予它更多时间。

如果说阿里和腾讯的区块链布局是技术和产业的结合,那么百度完全是一场搜索引擎的自救运动。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9 月底百度发布了白皮书——《百度区块链白皮书》,设想用一个超级链,形成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中心,六大落地应用辅助的架构。这些应用的背后是百度对区块链技术的定位:以服务百度搜索为第一要义。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看得出来,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布局,百度正在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但是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挽回这个因为肆意妄为而被全民厌恶的巨头,一切都无从知晓。

「插画」BAT与区块链,是互救还是重生?

频繁发生的圈钱事件,让我们对区块链的信任几经崩塌。巨头们将生活与区块链结合,最终改变的是大众生活。而这也注定了,区块链创造不出来下一个 B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