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縣城舊商號(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以前)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

樂亭縣城舊商號(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以前)

樂亭縣有商業基礎,有自己的優勢,即占人傑地靈,當年闖關東創造輝煌的“老呔幫”,不斷向家鄉大量匯款,給樂亭的經濟注入了活力。一是增強了商號的資金,二是增加了群眾的購買力,極大地活躍了當地經濟。在這種形勢下,樂亭城裡及四鎮的商業較為發達,市場活躍,經濟繁榮,使得一些大城市的大企業到樂亭開設分號。每年的四月初八(樂亭城關)、四月十八)(安各莊)、四月二十八(閻各莊)三大廟會,京津唐的大商號,都專門派出貨車來樂亭趕廟會,而湯家河鎮的金銀市場,更招徠許多外埠商客。樂亭市場的繁榮狀況也可略見一斑。

樂亭商業的發達,表現之一便是商號的眾多。清末民初,是樂亭商業的黃金時代,樂亭城裡的商號林立,牌匾連連。

樂亭縣自清宣統二年(1910年)就成立了“樂亭縣商會”,使樂亭商號進入了有組織的階段。商號最多時,入商會的有100多家,較有名氣的商號就有78家。著名的商號有天豐德、鴻發合、大有齋鞋店(分號)、正興合、中利和等等,只京東劉家就在樂亭城關開設有:“源發合瓷店、源發合茶莊、裕發合酒店、慶發合糧棧、溫發合油坊、鴻發合、會發合、瑞發合、隆發合、廣發合、春發合海味店等。”

著名商號簡介:

一、天豐德:是樂亭城裡最有名氣的商號,它不但在樂亭,在京、津、滬、大連、煙臺等地商界也小有名氣。這些城市的許多商家、廠家和它有業務往來。天豐德開設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是本縣富商李老雲(城南廟上村人)、田棲久(城西杜林村人)、溫輯五(救陣溫莊人)、喬智信(胡家坨人)合資開設的。店址先在南街,後遷到東街路北(現五金商店和醫藥公司處)。門市為五大間,設有綢緞、呢絨、棉麻布匹、嫁妝、鐘錶、糖酒、茶葉、罐頭、粗細瓷器、飲具等專櫃。同時還經營糧油業,旺季每日購銷100多大車。

天豐德的從業人員有63人,其中有骨幹7人,這7人都是樂亭商界的精英,他們八仙過海,大顯神通,把天豐德管理的井井有條,生財有道。經理名叫張振寰,是個說大話,辦大事,當時人送外號“吹大氣”。他敢想敢幹,運籌有方,使天豐德賺了大錢。他手下的6名幫手也非常了得,當時有一段“順口溜”,可以從中看出一二:

“樂亭縣,真不錯,東街開了個天豐德。天豐德,不賺錢,另請經理張振寰。張振寰,吹大氣,二下手是馮老翼。馮老翼,拉硬弓,三下手是孟老廷。孟老廷,不是人,掌盤賣貨的嚴澤民。嚴澤民,尖又尖,上海頭子聶守天。聶守天,真不壞,大連頭子李啟太。李啟太,真不離,賬桌

代照商孟餘。”這6名骨幹各有專長,拉硬弓的馮老翼有才有智,善於處理各種難事大事,孟老廷人送外號“不是人”,是因為他辦事特別認真,又專門監督本號年輕的工作和生活,因而得了這個不雅之號。掌盤賣貨的嚴澤民,有一套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生意經。他可以在顧客想買又不想買的猶疑之間,只用三言兩語就把交易作成。他的另一個特點是能把滯銷品變成暢銷品。駐上海的聶守天和駐大連的李啟太,在駐地都很神通,能及時購進緊俏商品。賬桌代照商孟餘,既擅長書法又精通會計,亦是商店的關鍵人物。

天豐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做到事前有計劃,事後有檢查,每天開門營業也是緊張有序,每人心中有數,事後檢查總結。一開門營業,“不是人”孟老廷就第一個站在門前迎送顧客,笑容可掬,百般寒暄。顧客進店,有凳椅供休息,年輕的給點菸倒水,使顧客有進店如到家之感覺。在櫃檯上,孟老廷更注意職員們對顧客的態度和銷售技術,如發現職員因工作不細和態度不好而不能成交時,他便隨時記下,晚飯後,便召集全體職員開會對態度不好的嚴加批評。然後提出改進意見,使大家心服口服。各位掌櫃的,也向經理和副經理彙報一天的情況,經理向眾人通報外地信息,再結合內地情況,作出下步安排,使人人心中有數。

當時天豐德為了開闢貨源和獲取信息,特在各大商埠設有辦事機構,計有上海駐3人,天津4人(多時達12人),並在北京、大連、青島、煙臺、滄州、昌黎、灤縣、 城等地長設辦事處。

天豐德除在門市上銷貨外,還備有3套大馬車,長年有專人趕外集,併到本縣和灤縣、昌黎等縣去趕廟會,因此銷售量非常可觀。

在商號嚴格的管理下,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也很高,他們精明幹練,熟悉商品,服務熱情,只要顧客上門,很少讓他們空手而歸。如一位50來歲的婦女和一位17、8歲的姑娘滿面春風的來到商號,當他們走到布匹櫃檯時,售貨員就熱情招呼,因為他早已看出,這母女是來買嫁妝的,經過簡短的交談,更證實了自己的看法,就趕快把各式各樣最時興、最漂亮、最新穎的布匹推薦給他們。這時主攻對象是姑娘,發現她對所推薦的商品有點不滿意,把目光移到另一種商品時,售貨員就立即把這一商品取過來,並對商品的質量、性能、用途多作介紹,使得姑娘滿意,這樁生意便成交了。這筆生意成交以後,還要進行下一步交易,如買了被面,再向她推薦被裡。買了褥面就向她推薦褥裡和褥單、床單等,買了紅被面再推薦做被用的紅線等。

當時樂亭商界對天豐德的評價是:“資本雄厚、人才濟濟、生財有道、樂亭第一。”

二、大有齋:大有齋是樂亭鞋業的領袖,店址在東大街路北,閣東第一家,是天津的分店。它專門經營鞋業,大有齋的鞋在京津和冀東一帶很有名氣,它不但樣式眾多,款式新穎,老少皆備,又非常注意質量。據說一雙老年人穿的雲字棉鞋,就要絮上一個棉花瓜子,絮完還要壓平半年再做鞋,這樣鞋做出來既美觀又暖和。大有齋的鞋樣子好,質量好是人們所公認的,因此樂亭一帶有句歇後語:“大有齋的鞋——要樣。”

三、鴻發合:是京東劉家合德堂的商號。店址在東大街路北,西鄰“大有齋”,東鄰仁義衚衕。它經營綢緞布匹等高級商品;櫃檯琳琅滿目,蘇杭的綾羅、四川的川綢、上海的花布應有盡有,它是合德堂在樂亭城裡幾家商號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商號掌櫃是孫老慎,曾任樂亭商會會長多年。他對商號管理有方,同仁精明幹練,生意一直較好。據劉益宗先生回憶,鴻發合的收益每年在萬元大洋以上。

四、中利和:店址在城南關(解放後作過樂亭二中學生宿舍)是哈爾濱中利和的分號,它專門經銷笤帚。白苗笤帚是樂亭一帶的特產,是樂亭鄉間的一種傳統副業。王灘王興元長期在哈爾濱經商,他看到白苗笤帚的市場潛力,決心在哈爾濱為家鄉的白苗笤帚打開市場,他就和代張莊的李子三、張晉臣合夥於民國八年(1919年)在哈爾濱開設了“中利和”商號,專門經銷樂亭笤帚。同時在樂亭南關開設分號和笤帚加工廠,專門收購和生產笤帚。加工廠工人多達100多人。

中利和的白苗笤帚很快壟斷了東三省市場,在長春、瀋陽、營口、大連等地開設了代理店。之後又打入了山東市場,行銷山東全省,以後更打入國際市場,經營對朝鮮的出口。他們在樂亭的收購和生產量都很大。中利和的笤帚用火車運往東北各地,用船運到營口、大連、煙臺以至朝鮮的仁川等地。車水馬龍,生意紅火,使樂亭的白苗笤帚業進入了黃金時代,更為以後樂亭白苗笤帚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中利和年獲利在兩萬大洋左右。

五、正興合:主要經銷煤油、紙菸、蠟燭等,是我縣第一家外資企業的代銷店,店址在東街,經理是李 卿和王老運。原來正興合只賣些蠟燭、燒紙等日用小雜貨,本小利微。民國初年,英、美商人在天津開辦的菸草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派人到農村推銷商品。這些外國商人,用大車把煤油和香菸運到樂亭來推銷。這些商品在中國是剛剛起步。煤油是點燈用的,當時被稱為“洋油”,雖然又亮又便宜,但當時中國農村都習慣用食用油點燈,對它卻敬而遠之。香菸當時被稱為“洋菸”,處境也不看好,當時的中國農民,不像西方紳士那樣指夾香菸,而是用長杆菸袋吸旱菸,因此香菸、煤油在中國農村長期打不開市場。外國商人就想盡辦法來推銷。

外國商人首先來到胡坨集上,他們吹打了一陣銅鼓洋號之後,就推銷商品。所謂推銷,只不過是“創牌子”,就是讓群眾認識他們的產品。他們把煤油分裝成小瓶免費送給農民試用,不但送煤油,同時還送給特製的煤油燈。推銷香菸的更是在一陣吹打之後,就把各種名牌香菸成盒的向群眾拋撒,希望群眾撿起吸食。但中國人的警惕性是滿高的,他們對贈送煤油和燈不感興趣,對拋撒滿地的紙菸更是小心翼翼,外商只好自己出來,從地上任意揀起一盒香菸打開吸食,以示香菸無毒。就這樣,在胡坨折騰一天也收效甚微。

第二天,正是樂亭大集,外商的推銷馬車來到東街,正好站在正興合門前,外商又故伎重演積極推銷,而中國百姓卻熱情不夠,使外商很失望。但正興合經理李 卿卻看出了商機,他常去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對這些洋貨很有認識,便積極和外商拉關係。他首先對外商熱情招待,給他們送去了坐椅和茶水,使外商十分感激。中午散集,外商又很失望。李 卿把他們請到商號裡來,外商正推銷無門,可看到這位熱情的中國商人,就主動請他為上述兩大公司代銷商品。李 卿就以非常優惠的條件,取得了樂亭及周邊地區的代銷專賣權。由於外商代銷品,既不用資金、利潤又大,使正興合很快就發展起來,李 卿也成了樂亭商會的董事之一。

除這些著名商號以外,還有些商號也很有名氣,像:百貨業的華聚湧;綢緞布匹業的永順昌;金銀業的興豐厚;錢業的益發錢莊、功成玉錢莊、天合盛錢莊;當鋪業的南當和北當;五金業的裕通厚;雜貨業的永盛號;茶業的永順合、源發合;紙坊業的義合隆;書店業的永順號;大中書局等等。

樂亭商業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以前,達到了鼎盛時期,以後隨著日本不斷向冀東入侵而逐漸衰落。到日本投降前夕,商號數量已由原來的100多家減少到39戶,樂亭商業一片凋零。

樂亭商號既反映了樂亭經濟的發展狀況,又反映了樂亭經濟的特點。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民族的興衰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