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来山中金蛤蟆

站在浮来山朝西看,3公里远的地方有片绵延不断的大岭,这个大岭朝东南伸下来两个弯曲的坡子,把辛家官庄包在沟底,辛家官庄人管这个大岭叫北岭。由于地势低,北岭上的水顺势下来,从村子中间穿过,在村南形成一处面积约30多亩的湖面,两条坡子正好在南边把湖兜了起来,只在西南方向留了个出口,出口以下有条小沟,夏天水势大了,湖里的水从沟里溢出来,冬天沟里没水,因此村人就叫这条沟为干沟子。因为兜住湖泊的两个弯曲的土坡形如苍龙,村人就把这个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土龙湖。在村子的北头,有几处泉水,天再旱,都喷涌不断,泉水给土龙湖提供了不竭的水湖,使得土龙湖始终碧波荡漾,几百年前,就吸引了辛姓人来湖边居住立村,后来,辛姓人迁到了南边的薄家店子,村子现在被庞姓等几个姓氏人家占了。

浮来山中金蛤蟆

浮来山定林寺

却说村东不远的浮来山,层峦叠嶂,林密沟深,是处修仙养性的宝地。山中怪石峪里有一只千年的金蛤蟆,它吸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修成不坏之身,每日价在山中游荡,戏水弄蝉,倒也过得自在。却不料想突有一天,从南方天竺国过来一位法师,叫竺法汰,可是一位道行深厚了高僧,云游到此,见浮来山既有华山之险,还有黄山之奇,更有庐山之秀,清雅秀丽,龙盘虎踞,便打算在此定身,开禅定派,讲法之处就选在怪石峪北边的浮来峰下。却不料这儿这是金蛤蟆平时修炼之处,见有人要抢自己的地盘,金蛤蟆岂能善罢甘休,便与竺法汰斗起法来。金蛤蟆虽有千年的道业,哪里知道这竺法汰是佛祖的弟子,法力无边,经过一场天错地暗的厮杀,蛤蟆终于斗不过和尚,向西边败了下来,来到辛家官庄北岭上,继续苦修,觊觎重新杀回浮来山,重夺宝地。

浮来山中金蛤蟆

浮来山怪石峪里的石龟

和浮来山不同,这个北岭虽然松柏森森,但缺少水,蛤蟆是离不开水的,于是每天清晨,蛤蟆便顺着山沟来到辛家官庄北边的泉子里,喝足水,再泡泡身子,滋润一番。这辛家官庄的人倒也厚道,每天这个时候,都约好不去挑水,给蛤蟆足够的时间过足水瘾。这蛤蟆天天来村后享受,心存感激,有一天,放出话来,说你们村人厚道,将来村子里会出一斗两芝麻的官。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这一斗两芝麻的官是多大,但既然是官,就比民强,那是无比鹊跃,都盼着这幸福落到自己家。

浮来山中金蛤蟆

蛤蟆石所处的位置,东边是浮来山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竺法师正在浮来山定林寺中打坐修行,突然感觉心神不定,举法眼环视,这才知道对头金蛤蟆并没走远,就是几里路外的北岭上,这还了得,卧榻之旁边,岂容他人酣眠!便约了师弟僧远,联手去灭金蛤蟆。

浮来山中金蛤蟆

补的水泥

一个竺法汰,金蛤蟆都不是敌手,况且还有个更厉害的僧远!仓促间,金蛤蟆就中了招,被竺法汰迎头一掌,在脑后劈了一道深深的裂纹,又被僧远来了个双龙夺珠,一双大蛤蟆眼成了黑窟窿,这金蛤蟆立马显了原形,原来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两位高僧找到蛤蟆窝,只见一窝小蛤蟆也快成形了,不由吓了一身冷汗,若不及时动手,等这群小蛤蟆起来,就不会这么好收拾了。两位法师又使法术,把金蛤蟆一家定在此处。

浮来山中金蛤蟆

蛤蟆石

金蛤蟆被收拾了,它许给辛家官庄人的诺就只兑现了一半,一斗没斗成,落实了两个小芝麻,村子时出了两个和尚,还跑去定林寺,被竺法汰和僧远收编了,这倒是金蛤蟆怎么也没想到的。

浮来山中金蛤蟆

小蛤蟆

以后周围村的人走到此处,只见岭上一堆圆石上趴着一块巨大的蛤蟆状的巨石,石头上一道裂纹两个黑洞很是突兀。村里人不明原委,当是被什么南蛮子为了破坏此地的风水,来使得坏。到了改革开放后,人人想发财,有些人便打起这蛤蟆石头的主意,便乘黑夜用铲车运到自己家里,却不料想,这金蛤蟆虽然被定,却还残留了点法力,不出两个月,偷石头的一家人便这不好那不好起来,此人害了怕,又找了车偷偷把这窝蛤蟆送回原处,由于匆忙,没照原样把大蛤蟆小蛤蟆聚拢到一起,东倒西歪地扔到山埂上。有好事者,还找了点水泥把裂纹和黑洞给补上了,估计做这些事的是辛家官庄人,寻思补上后,村里或许还会出个一斗的官,有效没效,还得看疗效。只是有了这一出,也再没人敢打蛤蟆石的主意了。

浮来山中金蛤蟆

蛤蟆饮水处,有个泉子被菜园淹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