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作為生在吃貨國家的小編,吃過榴蓮品過臭豆腐,都是臭到方圓兩百里內可以嗅到“芳香”的食物,但是,同樣臭得出名的還有一位,那就是今天的主角——鯡魚罐頭!小編沒吃過鯡魚,但是鯡魚罐頭真的非常...味道一言難盡,同樣以臭出名,為什麼不向人家榴蓮和臭豆腐看齊一下呢?不過,說實在,這種味道不怎樣,對身心造成雙重傷害的食物,為什麼還會在市場上蹦躂呢?

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也許有人口味獨特喜愛吃這中鯡魚罐頭,但是,也是佔少數的。實際上,鯡魚罐頭已經有了快百年的歷史,起源是在風車轉啊轉的國家——荷蘭。你說那裡的人喜愛吃這種怪味罐頭?那倒不一定。畢竟食物還要跟歷史掛上鉤的。

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荷蘭人雖然沒有在料理上有受虐傾向,但在十四世紀的時候,是個艱難的環境,每日都在餓肚子,他們發現了海里的鯡魚,也就開始吃魚為生。但是吧,雖然有魚吃,但還是要分季節的,在沒有鯡魚吃的季節怎麼辦呢?他們只好把之前捕來的鯡魚做成罐頭醃製,可以好好的保存又可以在沒有新鮮鯡魚吃的時候來飽腹,於是就有了如今的怪味料理——鯡魚罐頭。

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或許有人覺得這麼難吃根本吃不下,但是,對於活在飢餓與苦難中的人們來說,只要能活下去,就不在乎味道這些次要的高要求了。由於這種習慣,荷蘭人也並不覺得鯡魚罐頭有多難以下嚥了,於是就發展成了一條生產鏈,也就導致如今還有鯡魚罐頭在市面上流通。畢竟,在我們嘴裡特別難吃的東西,可是人家前輩嘴裡難求的美食啊!

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對於吃鯡魚罐頭,肯定還是有別的吃法的,並沒有人強制要求要直接吃。如果有點料理知識的小夥伴,可以試著將家裡的餅煎熟,抹上一層黃油,再在裡面加一些小料,像馬鈴薯、西紅柿、生菜等等,最後再放上我們的主角,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淋上沙拉醬或者沾些辣醬,最後把裝著如此多材料的餅給捲起來,如果過大,可以往中間一刀切成兩塊。

為什麼鯡魚罐頭這麼難吃,味道也特別刺鼻,每年還大量生產呢?

有條件的小夥伴不妨試一下,小編這麼做後感覺少了些鯡魚的魚腥味,多了些甜和辣的美味,而且中間夾雜的蔬菜也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