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輸家、旺家和衰家

大部分交易者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投降,才會發現真正的成功之道;同時,有些交易者會設法得到足夠的正確交易知識,進入一般人所說的“盛衰循環”。

不錯,的確有一些交易者持續虧損。經常虧到賠光一切,或是虧到不能再容忍更多的情感痛苦,因而退出交易為止。然而也有很多交易者孜孜不倦地在市場中學習,完全學到贏家態度,進而能夠靠著交易獲利。

因此他們雖然碰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學會了賺錢之道。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他們學到的賺錢之道基礎很有限。並沒有學到怎麼對抗欣喜若狂的不利影響,也沒有學到怎麼矯正自我破壞的力量。

欣喜若狂和自我破壞是兩種強大的心理力量,對你的交易績效會有極為不利的影響。但是在你開始獲利或開始持續獲利前,你不會關心這兩種力量,這就變成了大問題。你獲利時,大概至少會關心可能成為問題的事情,尤其是像欣喜若狂一樣美好的感覺。

欣喜若狂有一個主要特性,就是會讓人產生極度自信的感覺,讓人幾乎想象不到有什麼地方會出問題;相反,因為自我破壞而產生的錯誤起源於各種衝突,以及交易者覺得應該賺錢或應該成功時的衝突。

你獲利時最容易出錯,如過度交易、建立過大的部位、違反自己的規則或認為操作時,行為似乎大致上不需要適度規範。你甚至可能走極端,自我膨脹地認為自己就是市場,然而市場很少認同你。市場不認同你時,你會受到傷害。伴隨而來的虧損和情感痛苦通常很嚴重,你一定會經歷盛極而衰的過程。

如果要我根據創造的成就為交易者分類,我會把交易者分成3大類。最少的一類在積極交易者當中,所佔的比率大概不超過10%,是長期賺錢的贏家。他們的資產曲線穩定上升,偶爾會出現幅度相當小的減少。資產減少時,通常表示他們碰到任何交易方法或系統都會產生的正常虧損。他們不但學會怎麼賺錢,也不再受到引發盛衰循環的心理力量所左右。

第2大類是長期輸家,他們大約佔積極交易者的30%~40%。他們的資產曲線是長期贏家資產曲線的倒影,只是方向正好相反。他們虧損的交易很多,偶爾才會有一次交易獲利。不管他們有多久的交易經驗,他們沒有學到的地方還是很多。他們不是誤解交易的本質,就是沉迷在這種錯覺中,因此幾乎不可能變成贏家。

人數最多的一類是“旺家兼衰家”,他們佔了積極交易者的40%~50%。他們雖然學會了怎麼賺錢,卻不知道如何保住利潤的交易技巧。因此他們的資產曲線看起來很像雲霄飛車,在大幅穩定上升後會急劇下降。接著是另一次大幅穩定上升,然後是另一次急劇下降,雲霄飛車式的循環不斷出現。

很多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曾經創造令人難以置信的連續獲利記錄。有時候連續好幾個月獲利,沒有虧損過一次。對他們來說,連續15~20筆交易獲利並不稀奇。但是這種連續記錄總是以相同的方式結束,就是在欣喜若狂或自我破壞造成的嚴重虧損中結束。

如果虧損的原因是欣喜若狂,連續獲利的形式如何其實並不重要,無論是一連串的交易獲利或是隻有一次交易獲利都不重要。過度自信或欣喜若狂什麼時候開始控制思考過程,每一個人似乎都有不同的門坎。然而欣喜若狂一旦取得控制權,交易者就會碰到嚴重問題。

處在過度自信或欣喜若狂的狀態時,因為你認為絕對不會有什麼地方出問題,所以就看不出風險。如果沒有什麼地方會出問題,就不需要規則或界限規範你的行為。因此建立比平常還大的部位不但深具吸引力,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然而你一旦建立比平常還大的部位後,你就陷入了危險中。部位越大,價格小幅波動對你的資產的衝擊越大。波動對你的部位產生的衝擊比正常情況大,加上你絕對相信市場會照著你的預期發展,情況就會變成只要價格背離你操作的方向一檔,你就可能陷入“心智凍結”的狀態,變得無法動彈。

當你最後從這種狀態中脫身而出時,你會覺得驚訝、失望和遭到背叛,你會奇怪怎麼可能發生這種情形?事實上,是你自己的情感背叛了你。然而如果你不知道或不瞭解我剛剛說明的基本機制,你會別無選擇,只能把責任歸咎於市場。

如果你認為市場這樣對付你,你會認為必須多瞭解市場,以便自保。你瞭解得越多,自然會對自己的獲利能力越有信心。到了某一個時候,你越可能跨越門坎進入欣喜若狂的狀態,循環會重新開始。

如果虧損是因自我破壞造成的,殺傷力可能一樣大,但是本質通常比較複雜。犯下應該委託買進時卻委託賣出,或是犯下正好相反的錯誤。或是在最不適當的時刻從事一些讓你分心的活動,這是交易者害自己不能獲利的典型例子。

哪有人會不想獲利?問題其實不是誰想要什麼東西的問題。我認為,所有交易者都希望獲利。但是與獲利有關的想法之間經常有很多衝突。有時候衝突的力量非常大,以至於我們發現我們的行為正好與期望直接衝突,這種衝突可能起源於宗教上的教育、工作紀律或兒童時期的某種創傷。

如果這種衝突存在,就表示你的心理和目標不搭調。換句話說,你的全身上下並非一心一意追求同樣的結果。因此你不能認為,只要你學會了交易竅門,市場上就有很多錢讓你賺,你就有能力無限地獲利。

某大交易員說過,他看待顧客時是懷著“所有商品交易者都是無可救藥”的想法。他的責任是讓交易者快樂,直到他們逝世為止。他這樣說時帶著開玩笑的性質,但是他的話很有道理。

如果你虧的錢比賺的錢還多,你顯然不可能存活。還有一點較不顯著的,那就是即使你賺錢,你仍然可能走到盡頭。換句話說,如果你交易獲利,卻沒有學會如何在自信和自制之間追求健全的平衡,或者沒有學會怎麼看出你一定會自我毀滅的可能性而設法補救,那麼你早晚都會虧損。

如果你是屬於處在盛衰循環中的交易者,請你考慮下面這件事。即如果你因為錯誤或魯莽而虧損的每一筆交易,可以重來一次,你現在應該會有多少錢?重來一次並重新計算後,你的資產曲線會有什麼變化?我敢說很多讀者都會變成長期贏家。

現在再想一想你碰到虧損時會有什麼反應,你是否承擔虧損的所有責任?是否設法看出應該怎麼改變自己的觀點、態度和行為?是否看著市場,心想你應該瞭解市場的哪一個部分才能預防再度虧損?市場與你魯莽冒進的可能性顯然毫無關係,市場和你犯的錯誤——因為某些內心衝突造成的錯誤——也完全沒有關係。

你的態度或心態並非是由市場創造出來的,這個觀念大概是交易者最難接受的。市場只是鏡子,把鏡子裡的東西向你反映回來。

如果你很有信心,不是因為市場讓你覺得有信心,而是因為你的信念和態度搭配得宜,讓你可以進入某種經驗中,為結果負責,從中吸取教訓;你能夠維持信心十足的心態,完全是因為你不斷地學習;相反,如果你覺得憤怒和害怕,是因為你多多少少都認為你的結果是市場造成的,而不是你的結果創造了市場。

最後,不負責的最糟糕結果是你會繼續淪落在痛苦和不滿的循環中。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不為自己的結果負責,你就可能認定自己不需要通過學習什麼徹底維持現狀。你不會成長,也不會改變。會用完全相同的方式看事情,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事情,得到同樣不滿意的結果。

你不瞭解這一點,就會用你的知識避免為冒險負責。在這種過程中,你最後會創造你想要避免的東西,使你繼續淪落在痛苦和不滿的循環中。

然而如果你把想得到什麼東西卻沒有得到的責任歸咎於市場,這樣做有一個有形的好處,即可以暫時避免嚴厲的自我批評。我說“暫時”,是因為你轉移責任時切斷了學習機會,不能從經驗中學到必須學的東西。

請記住,我們把追求勝利的態度定義為對你的努力抱著積極的期望,接受你得到的任何結果。因為他們完全反映你的發展水平,也完全反映你有什麼地方需要學習和改進。

如果你轉移責任,希望避免隨著嚴厲批評自己而來的痛苦感覺,你只是在傷口上貼了受到感染的急救膠帶。你可能以為問題已經解決,其實只是把問題延伸到未來,以更惡劣的形式重新浮現。結果一定是這樣,原因完全是你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對於交易經驗不能做出能夠帶來更滿意的解讀。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賺不到錢常比認賠還痛苦?我們虧損時,可以用很多方法把責任轉移給市場,從而不承擔責任。但是我們看到錢卻賺不到時,我們不能歸咎市場。市場並沒有做什麼事,只是提供機會。但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們卻不能好好地利用機會。換句話說,我們無法用合理化的方式消除痛苦。

你不必為市場的作為或不作為負責,卻要為你交易活動產生的所有結果負責。你要為你學到的東西負責,也要為你還沒有學到並等待你去發現的一切負責。

要發現你需要什麼東西才能成功,最有效的方法是培養追求勝利的態度,因為這種態度是天生具有創造力的觀點。追求勝利的態度不但會打開你需要學習的一切,也會產生一種心態,讓你很容易地發現別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培養追求勝利的態度是你能否成功的關鍵,很多交易者的問題是自認已經培養出這種態度,實際上卻沒有。不然就是希望市場以送給他們交易獲利的方式,為他們培養這種態度。你要負責培養自己追求勝利的態度,市場不會為你代勞。

並且我非常強調,如果你沒有培養出追求勝利的態度,再多的市場分析都於事無補。瞭解市場會讓你得到所需要的優勢,創造一些交易利潤。但是如果你沒有追求勝利的態度,這種優勢不會讓你變成長期贏家。

當然有人會說,有些交易者會虧損是因為不夠了解市場,才會犯錯。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很有道理,我的經驗卻是:如果交易者抱著輸家的態度,不管他多瞭解市場,都會進行錯誤的交易。總而言之,結果都相同,交易者都會虧損。

另外,如果交易者抱著追求勝利的態度,即使對市場幾乎一無所知,仍然能夠看出什麼交易會獲利,進而進行這種交易。要是他們很瞭解市場,就可以看出更多機會,進行更多獲利的交易。

如果你希望把恐懼的市場經驗變成信心十足的感覺;如果你希望把資產曲線從起伏不定,變成穩定上升,第1步是切實負責。即不再期望市場白白送你什麼東西,也不再期望市場替你做好什麼事情。

如果你下定決心,從此以後一切都要靠自己,市場就不再是你的對手。如果你不再跟市場對抗——其實是不再跟自己對抗,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會很快地看出你還要學些什麼和要多久時間學會,承擔責任是贏家態度的基石。

贏家、輸家、旺家和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