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1》

俗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于在水人体内的水占65%~70%,这也是水被称为生命之源的原因。

同样不能忽视水的重要性,还有泡茶。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意思是说,水选的好,能让原本只能得八分的茶,达到十分的水平。要是水选得不好,能让一款完美的茶,跌落神坛,成为一款普通的茶。

是以,从古至今,大家对冲泡用水,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

在一些诗词歌赋、历史文献中,就记载着冲泡用水的选择。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如茶界宝典《茶经》就对冲泡用水有所要求,更是得出精辟的总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即:冲泡茶叶,用山泉水最好,其次是江水,最后才是井水。

而且在山泉水的选择上,还有讲究。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多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简单来说就是,山泉水要挑石头上缓缓流淌的好,瀑布倾泻的不能喝,山谷里的要通一通再喝,若是饮用不当,身体会感到不舒服。

除去山泉水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水可以选用,比如天上之水、梅花上的雪水等。

“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雷所致。”

总结就是秋雨第一,春雨第二,冬雨第三,夏季暴雨最次。

瞧,喝茶并不是附庸风雅之事,而是将风雅融进了骨子里,小小的用水都如此挑剔。

那么,千挑万选之后,这些来之不易的水,又该如何使用?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2》

泡茶,先懂煮水

煮水,在电气时代来临前,全靠炭火。

比如,我们在一些电视剧中,会看到围炉煮茶的场景,一个红泥壶,底下搭配着风炉。风炉里放着炭火,茶壶就在上头温着。

要是家境好一些,喝茶时还要专门配一个小童。

术业有专攻。

这个小童也不必做其他的事儿,就专门负责煮水即可。

如辽张恭诱墓壁画的煮汤图,就能看到煮水的场景。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壁画中一童正执扇煮水,炉火正红,一男子端茶盘,盘中有茶二盏,桌上还放有茶托、茶盏。

又如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就有一小童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

别觉得这很奢侈,而是煮水,真的是一件工程量浩大的工作。

因器具的局限性,煮水也变得缓慢。

以前人喝茶,真的是慢节奏。用炭火煮茶,等到水开,至少要半小时。

而现在,煮水变得简单得多,电水壶一个,三五分钟就能将水烧开,让冲泡变得快节奏一些。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3》

冲泡白茶,需要用多少度水温?

在日常泡茶过程中,不止一位茶友问:“冲泡白茶,要用多少度水温?”

此类问题,不知回复了多少位茶友,五十?一百?

不论几位茶友提问,答案都只有一个:用100℃水温冲泡!

起初,也有不少茶友对这个答案感到很讶异,“白茶不是芽叶娇嫩,不能用沸水冲泡吗?你看,白毫银针都是嫩芽做的,100度的水冲下去,不就烫坏了?”

不不不,这个是个误区。

白毫银针是用芽头制作而成不假,芽头娇嫩也是事实。但茶友们也别忽视一个实际情况:白毫银针上覆盖着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白毫。

这层白毫,是银针的羽绒服,也是防水服,是芽头的保护壳。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且剥开白毫银针,我们会发现它里里外外一共有七层叶片。每一层叶片上都覆盖着白毫。

这相当于设下了一个阵法,重重保护。

唯有沸水冲泡之下,白毫银针中的物质才能和沸水里应外合,挣脱白毫的禁锢,释放滋味,让茶汤变得鲜香甘醇,具有独特的韵味,才能让一些香气物质释放,形成香气网,层层叠叠,让人心生欢喜。

如果不用沸水冲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泡出来的茶,差强人意,总少了点韵味。

村姑陈也做过实验,用非沸水冲泡。

结果这些银针,因浮力的作用,浮在水面上,难以完全和水充分接触。

茶叶与水的接触少了,自然泡不出好喝的味道,白白糟蹋了一款好茶。

“白毫银针有白毫保护,但是白牡丹和寿眉没有,100度水温也会烫伤吧。”

真是一位虚心学习的茶友!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白牡丹,要看等级差异,如牡丹王级别的茶,外观的白毫丝毫不逊色于白毫银针,同样用于密集的白毫。

冲泡此类白牡丹,则要用沸水冲泡,才能彻底激发茶叶中的物质。

而像二级白牡丹这类叶片稍微多一些的茶,则因为生长期较长,表面拥有了腊质层,也经得起高温冲泡。

且在高温之下,这些腊质层才会被攻破,内在物质释放才会完全。

寿眉,虽然没有像白毫银针那样丰富、密集的白毫,但胜在它的叶片已经比较成熟。腊质比白牡丹还更丰富,尤其是秋寿眉,外观都能看到光亮的部分,这些腊质层,没有沸水的作用,可没那么容易臣服。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毫不客气地说一句,沸水是白茶品质好坏的试金石。

好白茶,在沸水冲泡下,可充分激发它的内在物质,能让白茶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沸水与白茶,是正正得正。

而那些品质不好的白茶,则十分畏惧沸水的存在。

一经冲泡,茶汤变得又苦又涩,十分难喝。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叫嚣着要用低温冲泡白茶,这是因为品质没有保证,沸水泡过后,面目可憎,茶汤难喝。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4》

100℃水温,还要搭配正确冲泡方法。

有的茶友,好茶在手,也用了沸水冲泡,却怎么也泡不出好喝的茶汤,汤依旧苦、涩,难喝。

这是为什么?

问题出在冲泡手法上!

要泡得一壶鲜香甘醇的白茶,尤其要注意两个细节。

一是注水的方式,二是出水的时间,这两个操作,将直接决定白茶的命运。

注水方式,最容易被忽视。

通常在使用白瓷盖碗那冲泡时,要考虑到注水问题。

冲泡白茶,最常使用的是环壁注水的方式。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注水时,水流速度稍稍快一些,一般沿着盖碗画两个圈,让茶叶充分浸润在水中,这样有利于滋味的释放。

有些茶友不注重细节,直接将水冲到茶叶上,这样容易导致注水不均匀,茶叶没法都浸泡在水中,味道释放较少,味道平平。

尤其是冲泡寿眉这个茶梗粗大、叶片多的白茶时,更要注意让每片叶子都浸泡在水中。

若是注水方式不当,就会影响出水时间。

比如茶友们在注水的时候,没法让每片叶子都泡在水里,于是会用盖子将茶叶压到水里,一来二去的,便影响了出汤时间。容易导致坐杯的情况发生。

坐杯后,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就会过多释放,造成汤水苦涩。用茶友的话说,就是不好喝!

要保证茶汤的清甜、鲜爽,最好的方式是快出水,从而让内在物质能够匀速释放,不破坏口感。

泡茶,先懂煮水,这是白茶与水温的渊源!

《5》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日常饮食起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何处能离开水?

你看,单是泡茶一项,对水就有严格要求。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道出了水质的重要性。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这两句话,则是文末点题,直接说明了水的地位,可操控茶叶地位与命运。

最后,还要再加上一条——沸水泡茶!

沸水冲泡,能给高品质的白茶锦上添花,也能让品质欠佳的白茶,原形毕露。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