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有人说,身为一个在西安生活的人,你也许没体会过景区的人山人海,也许没体会过平安夜钟楼的人头攒动,但你一定体会过西安公交车的拥挤。

说实话,之前我的确没有这种体会,但自从与225路公交车结缘后,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上车时难下亦难”。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早高峰时的西辛庄站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我是一个“三无”人员,无房、无车、无存款,用时髦的网络语说就是苦逼的“蚁族”。因此,每天都依赖公交车出行。

我们公司在高新区的锦业路上,为了上班方便,今年夏季把住处从北郊换到了鱼化寨。于是,每天从西辛庄乘公交车到丈八东村下车,然后扫个共享单车到达公司。

许多人应该都熟悉这条路线的情况,东边是西辛庄,西边是鱼化寨,这两个地方可以说高新区“蚁族”最集中的地方,而且约有一半都在高新区上班,交通工具则是公交车和共享单车。

西辛庄是个大站,向南去的公交线路有六条,但是能到达丈八东村的只有225路和902路,而902路属于民营的中巴车,车小、人多、难等,所以大家都选择225路。

每天早高峰时间,西辛庄公交站是最热闹的,几百人拥挤在路边,个个都是伸长了脖子“举头向北望”,焦急地等着从城西客运站开来的225路,场面很是壮观。如果远远地看到车来了,几乎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一边预判停车位置,一边调整着自己的姿势,为的就是能抢占有利地形,争取第一个挤上去,至少前面不要超过5个,否则只能耐心等下一趟。

你要知道,这是城西客运站通往高新区丈八东村的唯一的一条直达公交线路,起点站就已经坐满了,更何况中间还经过制药厂、大寨路、科技路西口等多个人流量较大的站。据说,在大寨路站时就已经紧贴车门了。

起初,我不愿参与这种“混战”,而是在别人鄙夷的眼神中坚持“文明礼让,排队上车”。结果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几天后,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诩的斯文,也加入了抢位大战。运气好的话,挤上去了;运气不好,司机怼你,车上乘客也怼你。只有你像个受气的小媳妇,虽然受了委屈但也只能下车。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等待上公交车的人们


慢慢的,我发现好多人从后门上车,成功的概率明显要比前门高,而大部分司机也默认这种“不合规矩”的做法,一些“好心”司机还会喊一句“后门去几个”。如果有此经历的人,我敢肯定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好吧,既然大家都遵守规则,我何必一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这里装逼呢?于是,我也随波逐流,将进攻方向从前门转移到后门。在几天的实战中,我掌握了大概的要领:打开车门的第一时间抢先伸进去一只脚,双手把住车门,即使下车的人不停在喊“让一下,先下去再上”也不要有所动,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因为一些平日骑单车的人也都会跑来挤公交,等车的人数基本上会增加一倍,225路乘车的难度也就相应的增加,等三辆车能抢上去就属万幸。

因为这里的公交车难坐,所以吸引了大批“黑车”来此揽客。每天早上7:30开始,“东村一位,东村一位”的招呼声就此起彼伏,而且生意相当不错。偶尔,我也会照顾这些人的生意,尽管比公交车贵2块钱,但至少不用挤,而且还有座位。

中国有句俗语叫“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对于225路公交车来说,不仅上车难,下车也不易。如果你想在科技路西口至丈八东村之间下车,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记得有人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上车后,一场大型挤车战役才算刚刚打响,因为接下来,随着乘客发出的“包挤包挤”、“挤撒捏么”、“有撒好挤的”,以及司机发出的“朝后走”、“都挡到门口奏撒”,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挤成渣渣,就算没有扶手也完全不用担心,反正前后左右全面夹击,挪动一下都费劲,更别说会站不稳,就算你双手腾空、司机玩漂移,都压根不用害怕摔倒。但是别以为熬到下车时就好了,你还真不一定下得了车!

因为前门已经人挤人上不来了,会有人不断从后门上车,直接挡住你的下车通道,给你这次的挤公交之旅来个最终暴击。

真的是非常精辟,一看就是过来人,而常年与225路打交道者更是深有体会。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人多车小的525路 | 图源华商网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说实话,在西安与我有相同经历人的绝不在少数。前两天在论坛上看到有人吐槽525路公交车,他是这样说的:

我家住航天城,单位在曲江黄渠头。每天上下班,525路公交车是必选项也是单选项。对于这趟车的感情实在复杂,复杂得就像车厢里那种浓浓的汗臭味以及各种体味的混合气味。然而再怎么抱怨,它也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公共交通工具,长久以来只能默默忍受。

因为拥挤,售票员小伙把乘客像孙子一样吆喝来吆喝去。上车时,吆喝着让你往里走,可是里面根本就挤不进去了。“里面还空着呢”,其实早已无处下脚。好吧,拼了命挤进去了。等到下车时,你还得挤出来。要是稍微慢一点,售票员小伙子就不乐意了,扯开嗓门吼你算轻的。

每次乘车,都会听到这句话:“上不来了,坐后车。”如果你信了他,那么等半小时再说吧,妥妥的上班迟到。所以,常坐这趟车的人都知道售票员小伙子的话不能信,只能强行往上挤。

这趟车的乘客心态两级分化,车上的老是想都这样了还往上挤,车下的总是说再挤挤就上去了。谁都有在车上的时候,也有在车下的时候。所以,我和他们每天都经历着复杂多变的心理变化。

再说说每天下班的状态。一度,我比较文明,看着等车的人太多就礼让,让老人妇女先上。但经历过几次等上一个多小时也回不了家的体验后,不得不和所有乘客一起硬挤。即使这样,我依然感谢525路公交车。因为,是它能让我回家,尽管艰难,但总比无车可坐幸福多了。

这位“妥妥的好人”最后这句话绝对没毛病,因为在大西安某些区域是看不到公交车的影子的,更别说参与“幸运大抽奖”了。

一个月前,本地媒体华商报报道了10个公交车“欠发达地区”,一些区域公交空白、线路少,个别地方还有“公交车不够,观光车来凑”奇葩现象,比如曲江二期、航天基地、城西、灞桥洪庆等。

记得今年年初,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上级单位西安城投集团接受电视问政时,市民代表集体对公交吐槽:车难等、人拥挤、像打仗。“等公交等到腿抽筋,挤上车挤得腰间盘突出,车上跳了一下一路没落地,到了单位还是迟到,又被部门主管的唾沫星子洗了把脸,一整天都蓝瘦香菇,听了我们的经历,扎心吗,老铁?”结果,大家对城投集团的满意度为38.46%,不满意度为61.54%。

事后,副市长强晓安集体约谈了西安城投集团及下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求立说立行、抓紧整改,城投集团领导承诺会给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西安城投集团接受电视问政 | 图源西安网

但是整改的结果怎么样?从媒体隔三差五的报道中就知道了。

11月8日,在电视问政“回头望”现场,城投集团负责人又说了一句非常熟悉的话:“我们的工作还有薄弱的环节,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反映的问题,我们全部认领立即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这话说得是信誓旦旦,滴水不漏,不愧是大国企的领导。有关部门经常对外炫耀:今年年底,公交纯电动车将达到3650部,2019年将有1000辆纯电动车投放计划,届时,公交车电动化水平也将继广州、深圳之后,居于全国第三。

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对于那些整天挤不上公交车的人来说,不奢望有多么高档的空调车,只要有一辆能载客的就心愿足矣。西安经常对标杭州、成都、郑州和武汉,那就应该看看人家的公共交通服务是怎么做的。

墨子说:“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意思是光说不动,巧言辩说,也没有人会听。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的是真改善,而不是言行不一的“演说家”!

最后,我诚意邀请城投集团的领导在高峰期体验一下公交车,并与我交流一下亲身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