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有一座让人惊艳的百年老站,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中国铁路百年梦从这里开启。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朱红色的门窗和房顶,青灰色配白边的外墙,车站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她,就是青龙桥车站。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100多年前,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位于京张铁路咽喉地带的青龙桥车站,于1908年建成。

经过百年岁月洗礼,青龙桥车站现在成为了京张铁路唯一保持原貌并仍在运营的老火车站。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车站站房、人字形铁路、詹天佑铜像等都已成为京张铁路重要的工业遗产。今年110岁的青龙桥车站,堪称“中国铁路活的博物馆”。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寻找“人”字形铁路的尽头

1909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人第一条自主设计并投资建设的京张铁路。

修建京张铁路时,经过青龙桥附近时,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之”字形铁路,也叫“人”字形铁路。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寻找“人”字形铁路的尽头,是到青龙桥车站这个百年老站探秘的亮点之一。

8月的一个酷暑天,我从北京西站出发, 倒了3趟公交车,辗转60多公里,到达八达岭森林公园公交站。下车后,沿一条幽静的林荫小道行走百米远,经过一座两孔涵洞,上标“1905年修筑的京张铁路涵洞”字样。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穿过涵洞继续前行约数百米远,见一路标后左转,一条铁路映入眼帘。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沿线路前行,右侧就是青龙桥养路工区,左侧线路旁可以见到“之”字形铁路标志。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前方对面就是青龙桥车站,远远望去,车站朱红色的门窗,青灰色的外墙,让人瞬间穿越了百年时光。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走到青龙桥车站线路的最尽头,就是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的顶端。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当年修建京张铁路时,南口到八达岭间的关沟段坡度达到了33‰,火车爬不上去。怎么办?詹天佑用一个横放的“人”字形轨道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列车先顺着“人”字的一捺到达顶端,然后列车尾部变成头部折返,再沿着“人”字的一撇开回来。这样通过延长列车运行的距离,提高了列车爬升的高度,使得列车顺利爬上陡坡。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从平面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出,青龙桥车站横穿八达岭长城而过,长城在这里断开了一个大缺口。站台的水泥柱上标注着万里长城与青龙桥站线路的交会点经纬度。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如今,在青龙桥车站,“人”字形线路依旧在使用,车站的站房结构依然和百年前一个模样。民国时期的建筑掩映于长城和青山之间,四周一片宁静。一只小松鼠从山坡边的树林间窜过,听得见响动声。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这时,一趟白色的“和谐长城号”内燃动车组列车顺着“人”字形铁路的一捺开了进来,机车轰鸣声打破了车站的寂静。车站工作人员笔直地立岗接车。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然而车上并没有旅客下来。列车短暂停留几分钟后,调转方向从“人”字形铁路的一撇开出去了。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原来,从2008年开始,北京第一条市郊铁路S2线正式开通,取代了过去的慢车。青龙桥站也正式停办了客运业务。如今每天有10多趟黄土店至延庆的S2线在这里调换转向,所有途经列车仅在这里技术性停车,不上下旅客。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经过百年沧桑岁月,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依然在发挥作用。110岁的青龙桥车站,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长城脚下,任时光流逝,看风云变幻,仍旧散发着少女般的容颜。

詹天佑铜像

“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小学语文课文《詹天佑》中这样写道。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在青龙桥车站,站台旁耸立的詹天佑铜像特别醒目。铜像基座上有“詹公天佑之象”六个大字。

为何用“象”字而非“像”字?站长杨存信解释说,詹天佑铜像高2.4米,除了身高以外,完全按照先生的原貌铸造,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和美化。这座铜像代表着先生的原貌,以示见像如见人。

詹天佑铜像是由日本雕塑家雕刻的。抬头仰望,可以依稀看到铜像的腋窝处有两处弹孔,那是侵华日军留下的。据说当年日军在夜间进攻青龙桥站时,把铜像误认作了哨兵,进行扫射。

从铜像后面的山坡拾级而上,就是詹天佑及夫人谭菊珍墓。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病与世长辞。1982年5月20日,詹公佑和夫人的骨灰被移葬至此。

100多年前,清政府决定自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外国人嘲笑说,能造京张铁路的中国人还没出世呢。时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面对外国人的嘲讽,淡淡一笑,毅然接受任务,一头扎进了崇山峻岭之间。4年之后的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巨龙畅通,民心振奋,外人哑口。

京张铁路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鼓舞中华民族的工程,是中国人强国的梦想。青龙桥车站一度辉煌,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下行列车多达64趟。

百年岁月已逝。詹天佑长眠于此,他的铜像默默注视着自己设计的铁路,看着火车来来往往。

从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到如今,我国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从京张铁路出发,走过了一个百年的圆梦过程。如若詹天佑先生泉下有知,想必甚为欣慰。

这里有风景还有故事

2013年,青龙桥车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个百年小站,很多不起眼的物件都可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站房一侧,有序摆放着几块刻有奇怪字符的石碑,“⊥=”“〥〩”“〣三”这些刻在碑上的符号仿佛天书。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杨存信站长告诉我,这是苏州码子,是中国明清时代的“商业数字”。 “⊥=”“〥〩”是公里标,分别表示北京城距此62公里和59公里。“〣三”是坡度标,表示33:1的上坡道。当年京张铁路修建时,阿拉伯数字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用苏州码子表示公里标和坡度标。

青龙桥车站站名由时任京张铁路会办(即铁路大臣)关冕钧题写。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站台上的绿色护栏是由1909年在京张铁路上使用的马莱型蒸汽机车的内热管道焊接而成。3根分别铸造于1898年比利时、1905年英国和1915年美国田纳西的钢轨静静地躺在车站后院。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停办客运业务后,青龙桥车站候车室现在变成了京张铁路文化展览室,里面存放着不少珍贵的老照片。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站长杨存信被称为青龙桥车站的“护宝人”。1951年,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调到青龙桥车站工作。杨宝华退休后,杨存信来到这座大山深处的小站继续守护。今年57岁的杨存信在青龙桥车站待了37年,当了27年站长。算起来,父子两代人已经守护了车站67年。父子俩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座车站。

如今,每天有不少游客徒步几公里山路,慕名前来青龙桥车站参观。杨存信有意识地了解了不少京张铁路历史和詹天佑的故事,为大家充当起义务讲解员。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青龙桥车站这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车站,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新型的既能参观展示又具有使用价值的活态博物馆。她犹如中国铁路工业的活化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这里有风景,还有故事。站在站台上,能够看到蜿蜒起伏的八达岭长城。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对面就是红叶岭景区,秋天可以看到满山红叶,冬天可观雪,春天可看花,青龙桥车站沿线美不胜收。

山脊上蜿蜒的长城和山下轰鸣的火车,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碰撞。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临走时,杨存信告诉我,正在新建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将直穿过青龙桥车站,两年后,在青龙桥车站地下深处,一条新的巨龙京张高铁将飞驰而过。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大家还喜欢:

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竟深藏在长城脚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