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状元,有评上院士的吗?

ming0071


我想作者问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并不是所有的状元都能当院士或其他各行业的领头者,并不是所有的当初高考成绩好的都有很大的出息。也就是说作者实际上是在问:成绩好或者说读书读得好就一定会成功,成为行业的顶尖人物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不能说成绩好能力就强,但实事求是地说,能够当状元是一定有其过人之处的,这个还真别不服!现在很多人说那些成绩好的,智商高的,各种状元,各种读书读得好的,学历高的人,怎么没见他们上富豪榜啊,怎么没见他们当大官啊,怎么没见他们有巨大贡献和惊人的创举啊,怎么都一个个的变成普通人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解释,很多智商高,读书读得多读得好的人,相对来说能够更快更早更透彻地领悟到生活的本质,他们更清楚对于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进而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去了,而不会去追求别人眼中所谓成功的金钱,名利,权力,所以那些读书读得好读得多的人并不是不成功,只不过他们的成功不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成功罢了。你看那些得到的高人,哪一个不是聪慧过人,学识过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早早悟出真理,超脱世俗。

个人观点,欢迎私信探讨。


SEVEN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的回答是:有!还很多

这里我重点选几个高考状元院士介绍,请看下面:

吴硕贤

吴硕贤,194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父亲是复旦大学教授吴秋山,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进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吴硕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雷啸霖

1938年雷啸霖出生于广西桂林,1955年广西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94年1995年相继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陈建生

陈建生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7年成为福建省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天体物理相关研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善义

杜善义,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1960年以辽宁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教授。

袁钧英

出生于上海市的袁钧英,1978年以上海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复旦大学,1989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欢迎大家补充!



时光带你涨知识




龚旗煌,男,1964年出生,福建莆田人。1979年15岁时以莆田地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毕业。1989年获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中英联合培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任科技部“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极端光学”系统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光学及超快光子学。从1983年起,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从物性、新效应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提出通过激发态电荷快速转移实现超快及巨大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超快低阈值全光开关;开拓飞秒/纳米时空高分辨光学测量,实现纳微结构超快光调控及电子态的人工调控。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Physics Reports和PRL等发表论文700余篇,SCI他引8000余次, H因子 40。


球球503


李安民,1963年四川理科状元,北大数学系毕业,现为四川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骑都尉2


状元的特点就是均衡,每一科目都很好,这也从侧面说明并没有那个让他特别专注的东西,能够让他投入全部精力将那个单项发挥到极致。

他们的天赋显然更擅长考试,而考试考的是已有的、现有的知识,是对于现有高考制度规则的遵守。

而做出成就需要的是创新,突破,需要打破常规,去解决未知的领域,很显然他们已经习惯了已知,对未知表现出迷茫和严重不适应,适应了规则,就很难再打破规则,这就是历代的状元大都没有做出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


飞龙在天9783


院士基本都是近亲繁殖的!你以为是真正的评选的!


古道热青


别乱说。状元是奴才。院士是主人。状元都死了,还有活着的?奴才?


老崔85461823


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选择学习基础物理生化及理工科。


龙翔飞九天


历朝历代的状元虽说出名的,做到宰相的不太多,但整体官位水平肯定比进士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