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为什么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一?

林梓源


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一一》是个人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也列入个人影史十佳前五的位置。

为什么一部三个多小时的家庭片能成为很多影迷心目中的华语第一呢? 我认为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而且不同阶段看这部电影会对标电影中不同的角色。



电影的名字叫《一一》,与电影中的人物没有任何关系,跟剧情关系好像也不大。英文名叫《A One and a Two》,也非常让人费解。

有人说“一一”表现的是一种孤独,电影中的角色都是孤独的,互相无法沟通。

表现在NJ对自己事业和爱情的失望,表现在敏敏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的焦虑,表现在婷婷初尝爱情便被虐的遍体鳞伤,表现在洋洋喜欢拍人家后脑勺,看大人们看不到也不愿意看的另一半。



这种理解很对,我自己的理解是,电影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可以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道家经典来概括。

怎么理解呢?从洋洋到婷婷到敏敏到NJ再到婆婆,包含了人生的每个阶段,这讲的不就是人的一生吗?从婚礼开始,从葬礼结束,这不就是人生的全部吗? 生命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涂画的千疮百孔,杨德昌用精心设计的台词,把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借角色之口说出,这就是打动人的地方。

当你整日朝八晚五,挤着通勤和出租屋的时候,肯定会跟NJ一样感叹: 每天都做的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怎么会快乐呢? 电影与生活在这一时刻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为什么爱看电影,并不单单像电影中说的“电影给了我们三倍生命”。

在《一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别人,还见到了自己。


迷影生活


多年以前第一次看《一一》,是个阴雨的下午。

还记得那时候,看完了这部3个小时的漫长电影,天色已经擦黑,路上行人很少,偶尔有车声划过。我合上电脑屏幕,看着外面昏明不辨的夜色,久久坐着不能动。那感觉,就像是过了一生。

那之后我又重看过多少遍,自己也记不清了。在我心目中,《一一》与《饮食男女》一起并列于华语电影的顶峰,但相比后者来说,《一一》更能承担“伟大”二字,因为它是一部“关于生活的史诗”。

这部电影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一般的电影能说清楚一个命题就很好了,而《一一》看上去只是琐碎生活的记录,却探讨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命题,从爱、到生命、到艺术、到寻找自我,几乎囊括了我们一生所能经历的全部。

而且,如此复杂多元的一个电影,却起了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名字。

几天前,亮哥的手机里陆续收到很多人发来的一支视频,是《一一》中小男孩洋洋的扮演者张洋洋17年后回到了电影取景地——台北圆山饭店。17年过去了,就连导演杨德昌去世也已经满十年。我心里像是有块地方,一直被它占着,发堵。

《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第八部作品,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2000年的那个夏天,杨德昌因不满台湾电影的发行生态被少数人把持,不想呕心制作的电影草草上映,最后被牺牲掉,干脆就选择不在台湾上映,并且拒绝了当届的台湾电影金马奖。所以17年前《一一》诞生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在影展上看到过它的真容。

其实杨德昌导演和台湾电影当局的矛盾由来已久。

《一一》的拍摄资金来自日本的Y2K计划,这项计划邀请台湾、香港和日本导演拍摄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故事。所以《一一》的制片人中,四位有三位是日本人。换句话说,曾拍出过《牯岭街杀人事件》的成名大导,生平的最后一部电影,是一部独立制作。

多年以后谈及当时为什么不在台湾上映,杨德昌导演依然愤懑难平:

发行其实是台湾电影最糟糕的一环,……因为发行上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定,让我们的电影很难在台湾得到很好的利润。即使我们的电影很受欢迎,也仍然难以生存。这是很扭曲的生态。

这也许是作为一代台湾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最后的一点倔强了吧。

在80年代兴起的台湾电影新浪潮中,杨德昌、侯孝贤和吴念真,常常被人称作“三剑客”。这三剑客中,侯孝贤出身街头,像是个江湖大佬;吴念真读的书最多,脾气最温顺;而杨德昌,是最桀骜而不妥协的那一个。

为另两位剑客写了无数剧本,同时也是《一一》男主演的吴念真后来回忆道:“他(杨德昌)这方面(电影)永远像一个小孩,很天真的小孩。”

在浪潮退去,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天真的小孩用一部登峰造极的作品给时代写下了最后的注脚。7年后,他因癌症去世。

但是,《一一》并没有因未上映而消逝,反而随着时间推移,它溅起了越来越大的余波。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一一》提名金棕榈,并帮助杨德昌导演斩获最佳导演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佳影片。2016年,它被BBC评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电影”第8名。

除了奖项,《一一》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不仅被无数影评人封为“最伟大的台湾电影”,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创作者。最终在2009年,杨德昌导演逝世两年后,电影终于在台湾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已经被无数人分析、解读。它里面有太多东西,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可以讲上一整夜,想要全面解读这部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亮哥想了很久,也许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它里面那些触动我的台词再搬出来,谨以为对编剧、导演杨德昌先生的一次祭奠吧。

为什么我们这么怕第一次?每个清晨都是第一次,为什么我们从不害怕起床?

《一一》中的男主简先生所在的公司经营电脑软件,本来准备和电脑游戏开发者大田合作,却在听了大田的报告后胆怯了。因为他的产品理念实在太过前卫,公司出于风险考虑,不敢接受。

作为公司里的“老实人”,简先生被同僚派来向大田摊牌。还没等他开口,大田就已经明白自己被拒绝了。此时,他说出了这句台词。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每一天都只是在重复前一天而已。而对那些改变世界的人而言,也许每一天都是对昨天的反叛,他们面对每个清晨都需要比我们多得多的勇气,还怕没有勇气改变世界吗?所以我们心安理得地起床,就不要怪自己成不了大田,也成不了乔布斯、比尔·盖茨。

十五岁,我初恋了。

突然之间,

所有那些音乐我都听懂了。

这是简先生对大田说的话。短暂的相处后,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就连音乐的品位都相似。简先生车上放的歌剧,大田甚至能跟着哼唱,这让他分外惊喜。

两个人聊起了音乐,简先生说:“小时候很讨厌父亲听的那些歌剧,但是十五岁时,我初恋了,突然之间,所有那些音乐我都听懂了。后来她走了,音乐却留了下来。”

音乐就像小时候背的诗,背的时候天真无知,非得等到年纪到了,经历过了,那些句子的意义才真正浮现出来,音乐也是如此。

网易云音乐上曾经有一条著名的评论:“爱上一个人,突然听懂了所有的情歌。”这个道理,《一一》在17年前就告诉了我们。

简先生的太太是一位公司职员,一位典型的中年妇女,日复一日地深陷在繁琐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中,看似坚强能干,实却承受着内心的失落。有一天自己的母亲病倒了,她陪在母亲床前,对着昏迷的老人说着自己每天的生活,却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无话可说。

有没有一个瞬间,你曾感觉“我怎么话这么少?”

当生活中再无新鲜事,一切归于机械重复。当年轻时的理想褪去,只剩下一颗毫无波澜的心。

当你人生的故事,连三句话都超不过,就算有一天你躺进了坟墓,你的墓志铭也超不过100个字。这种蚀骨的悲哀,你体会过吗?

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

和简先生在一起时,小儿子洋洋突然如此发问。洋洋是个有点特别的小孩子,整天胡思乱想。当大人们疲于奔命的时候,洋洋却在暗处观察着生活。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些事情大人认为理所当然,自己却不懂,而有些事情自己看得再清楚不过,大人们却看不清。

后来,洋洋干脆用相机拍别人的后脑勺,让别人能看见自己永远看不到的那一面,这也成了电影《一一》中最经典的桥段。

人后脑勺发生的事情,自己永远看不到。其实洋洋就是导演杨德昌自己,用电影记录生活中的缝隙,记录那些你天天在经历,却天天在忽略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盯着眼前的目标,什么时候能慢下来,转过身呢?

我这么努力,从早忙到晚,你知不知道,我一点都不快乐!

一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所有人的心,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一一》最触动我的,就是这句台词。简先生的同僚,一个整日奔波、身材发福的中年男人,在简太太母亲的葬礼上向他如此抱怨。

对此简先生只回答了一句:

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事,

怎么会快乐。

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亮哥正在做公务员,那是一种不会带来任何希望,只会慢慢消磨你人生的可怕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每天都在假装上进,但内心深处,从没有一天是开心的。

直到去年,我才从那个桎梏中逃了出来。不知有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逃出来过。

没有一朵云,

没有一棵树,

是不美丽的。

这是简先生的女儿婷婷在人生第一次约会时,男孩说给她听的情话。

男孩本来爱的是婷婷的邻居莉莉,那是一个青春洋溢的性感姑娘,浑身都散发着光芒。整天穿着校服的婷婷站在她旁边,就像是光芒下一棵朴实的树。所以被莉莉抛弃后,男孩约出了婷婷,然后用这句诗成功掳走了婷婷的心。

所有人都懂得太阳和星星的美,但每一朵云,每一棵树也有它自己的美。当其他人去追求太阳的时候,云和树的美,只会给懂得的人绽放。早就听腻的道理,但实践的很少。

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家都匆匆赶路,错过了身边多少云和树,自己都不知道。

你常说你老了,

我很想说,

我也老了

这是电影最后的一句台词,是在简太太母亲的葬礼上,7岁的洋洋说给外婆听的。

整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外婆病倒到去世之间,以一个婚礼开头,以一个葬礼结尾,就像是人的一生。在电影的最后,简先生的一家都受够了各自人生的折磨,最后剩下的只是静静坐着,靠在彼此旁边。

有时候变老并不一定是老人的特权,很多时候我们都经历过那种失落。就像简先生事业不顺、夫妻不和,自己急匆匆回到家,却忘了回家是要干什么;

就像简太太茫然地站在落地窗前,整个身影隐没在城市的灯光里,无处可去;

就像婷婷丢了初恋的男孩,也失去了外婆,手中捧着那盆怎么也养不活的花;

就像洋洋早早就看透了大人看不到的东西,面对高自己一头的女孩,懵懂的心第一次获得了冲动,结果却让自己更加孤单。

总有那些瞬间,我们仿佛已经过完了一生。前路一片灰茫,剩下的只是一具空壳。

关于这句台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它就像电影本身,你是什么人,看到的就是什么。杨德昌导演把这句词作为电影的最后一句,也是自己整个电影生涯的最后一句台词,似乎是在说,人活一世,不过一“老”字而已。

也许不用再多说了吧,虽然心里还有很多话。在一部伟大至此的电影面前,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所有的解读都不及去看它的一秒。就算我拿出的每句台词都可以独立成篇,它们的含义也不及全片的十分之一。

《一一》是个宇宙,也像一个武功高深莫测的高手。它是那种可以让我们爱上电影这种艺术本身的电影。

因为就像《一一》最著名的那句台词所说:

电影发明以后,

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

至少延长了三倍。

谢谢你,杨德昌导演。


壹条电影



《一一》的伟大之处在于,你所拥有的是怎样的生活,你看到的就是怎样的生活。

杨德昌,似乎用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描述了生活的全部可能性。恰如贾樟柯所说的那句。好像一部电影便可以解释全世界。

虽然我这个答案,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剧透。但是我向各位保证,即便是有一些剧透,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仍然不会影响太多的观感。如果还没有看这部电影。只需要打开电脑或者电视,播放它,然后静静地坐三个小时,就够了。

这部电影,我不敢说是去评价它。因为我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太过沉重,所以想来找找看各位的评价。然而看了那么多答案,多数都是一句话说好与不好,所以我才在这里和各位啰嗦了几句。

对于电影的结构性与部分解读,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太过于解读了。比如一开始电影以一个婚礼开始。然后以一个葬礼结束。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整整一生。在NJ和初恋情人在东京时,女儿和胖子也在牵手恋爱。NJ是在尝试找回初恋的感觉。放荡不羁的胖子新郎,在看到自己的新生baby时竟然哭了出来。NJ出去了一圈,回来后发现其实生活不可能再回去了。NJ的妻子每天和婆婆说话说到崩溃,去了一趟山里才发现,其实自己所面对的,只是说话的对象变了罢了。

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拿来解读好久好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说,这部电影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你所拥有的是怎样的人生,你看到的便是怎样的生活。很多人觉得它琐碎,它足够琐碎,所以足够全面。

在这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句台词。也是上边已经有知友提到的,一句是洋洋的那句:「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我才拍给你看啊。」 另外一句是婷婷和胖子在酒馆里所说的那句:「电影让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


观影有门槛


《一一》观后有一种极其震撼和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短短的三个小时说的是一个大家庭的所有人在该年龄段遇到的真实的困惑和迷茫!同时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在时隔这么多年后再观看仍然会感觉很有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导演仅用短短的三个小时就能准确的捕捉出这些符合角色年龄段的问题!而且绝对感觉不到矫揉造作,或者说为了剧情而刻意安排场景,安排台词!感觉浑然天成!好像这个电影是把一个家庭的各个角色全部浓缩到三个小时的电影呈现给观众了!或者说这是缩短的人生再现!


mark157459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觉得《一一》是一部相当伟大的作品。我向很多人推荐过《一一》,大部分人的反馈都是太琐碎太寡淡了,坚持看了几分钟就关掉了;小部分人表示收获很大,还看哭了。由此可见,不是所有人都能慢下来,去细细地品一部好电影的。《一一》就像林清玄的散文一样,细碎、平淡,却又蕴含着大智慧。越是这样质朴的作品就越需要阅历的积累和时光的沉淀,不然怎么穿透层层迷障,带来这样一部透彻的电影。杨导拍的何止是电影啊,这分明就是上帝视角才能拍出的全方位俯视的人生啊。

《一一》(A One and a Two)是2000年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执导的一部刻画出家庭亲情及生命意义的电影,由杨德昌亲自编剧,吴念真、金燕玲、李凯莉、张洋洋等人主演。这无疑是一部内涵极为宽泛的电影,众多人物在其中同时 “演奏” 着各种不同的主题,却始终保有整体的和谐统一,如同乐队指挥打出的拍子一般的 “节奏性”,丝毫没有错乱的感觉,反而极具空间美感。

本片主演讲述了简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并于2000年5月14日在法国首映;同年该片入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佳影片,杨德昌凭借该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题目“一一”别有深意。有人用中国《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释,也有人解释为“一” 在中文里不仅表示数字 1 ,还可以表示 “每一” 或者是 “全部”,《一一》作为电影标题,可以表示 “一个接一个”,还可以表示 “面目一新”。另一方面,“一一” 具有一种极简主义的音律美,一种显而易见的节奏。电影的法语版标题直接使用了拼音 “Yi - Yi ”,在法国电影界广受好评。说起电影中的叠音词,可远不止电影的标题,留意一下人物的名字,如敏敏、婷婷、洋洋、云云、莉莉等。相比较之下,英文标题《 A One and A Two 》则不那么忠实于原标题,使其失去了中文标题两个叠音产生的类似打节拍的效果。名字起的都极富有韵律美感和禅意。

三个小时的片长,看着看着,心中就有什么东西堵着难受。我在 简南俊借着去日本出差的机会和旧情人谢里重叙旧情,两人虽然彼此知道自己是对方的真爱,却无法从头再来。然后婆婆去世了,敏敏下山回家。生活一如既往。 在婆婆的葬礼上,杨杨念了一段自己写的话送给婆婆:“婆婆,我好想你,我觉得我也老了。”她刚念完我眼泪就下来了。也许我的泪点很奇怪。但是“我觉得我也老了”这句话真的狠狠地戳中了我。有人说,《一一》的伟大之处在于你所拥有的是怎样的生活,你看到的就是怎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