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赐给弘历一块白水煮成的肥肉吃,后者吃完后为何被立为太子?

文史砖家


帝王登基后很快便会面临一项十分棘手大难题:如何挑选靠谱的接班人,使江山社稷永在一家一姓手中传承。为解决这个问题,帝王们费劲脑汁,用尽各种方式来考验潜在人选的能力,有些看上去还显得很荒诞、奇葩。比如雍正帝用一块白水煮成的肥肉来考验皇四子弘历,最终决定将他秘密立为储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帝晚年,随着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废,皇子们争夺储君之位的争斗更呈白热化趋势,而皇四子胤禛(雍正帝)之所以能从“九龙夺嫡”中胜出,固然缘于他的才干德行被康熙帝看重,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有一个好儿子-弘历。据正史记载,弘历在十岁时第一次见到了祖父,当时他的聪明伶俐、胆识卓绝给康熙帝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见之下便欢喜的不得了。



康熙帝因为喜爱弘历,便将他养育在宫中,亲自为他挑选师父教授诗书、骑射,还命他跟随自己巡游承德避暑山庄,待遇远过其他皇孙。某日,在避暑山庄围猎时,一只熊突然冲到弘历的马前,侍卫们吓得魂飞魄散,但弘历却神情自若,丝毫没有恐惧之色。


待康熙帝下令侍卫将熊射杀后,对孙儿的表现赞不绝口,由此便有了把江山传给胤禛,继而再传给弘历的打算,一如当年的周太王看好孙儿姬昌(周文王),而将王位传给季历。由此来看,胤禛之所以能从夺嫡之争中胜出,弘历功不可没。


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见《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


雍正帝登基时已经44岁(1722年),摆在他眼前一个很紧迫的任务,便是择立可靠的“接班人”。鉴于康熙朝“九龙夺嫡”给政局带来的动荡,雍正帝决定正式废除实施近两千年的太子制度,改而实行“秘密立储”制,并于健在的皇子中进行择选。


雍正帝即位前后共生有十子,但要么是早夭,要么是尚在襁褓之中,值得托付大业的,唯有三位成年皇子,即三子弘时、四子弘历和五子弘昼。三位皇子中,弘时、弘昼皆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唯有弘历少年老成、天纵英才,不仅深受康熙帝喜爱,还帮助自己在夺嫡之争中胜出,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接班人选。



所以并没经过良久的考虑,雍正帝便把年仅13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然而立储毕竟是关乎到帝国安危的大事,不能轻率从事,所以雍正帝在秘密立弘历为储君之前,对他进行了一次别有用心的考验,以考察他是否具备成为人君的素养。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皇帝前往天坛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到仪式结束返回皇宫后,雍正帝下令将弘历召进养心殿,在一番训话后,便命内监将一块胙肉赏给弘历吃。胙肉是用于祭祀的猪肉,系由白水煮成,不加入任何的油盐酱醋等调料。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赐福。



胙肉没有任何味道,且多是肥肉,对于一般人来讲,实在难以下咽。而雍正帝将一大块胙肉赏给弘历吃,其目的就是观察他是否会得到神灵的赐福,更贴切的说,是看他有无远超常人的忍耐力,配得上称孤道寡。当然对年仅13岁的弘历来讲,他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这许多,所以在接受父皇赐予的胙肉后,便毫不犹豫地将肉吃光,随后向雍正帝跪安,退出养心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内侍取出密旨,宣布由弘历承继大宝,后者这才明白,原来在那次“别出心裁”的测试后,他的名字便被写进密旨,成了帝国的“接班人”。多年以后,弘历尤且对父皇当年的良苦用心久久难忘,认为正是那块“承福”的胙肉,才坚定雍正帝付托帝国之心。



雍正元年,癸卯,春正月,次辛祈谷礼成,是为世宗登极后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养心殿,赐食一脔,意巳为他日付托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胙也。见《清高宗实录》。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高宗实录》


文史砖家


过分解读比干脆读不懂史料更可怕,也是古今皆有的通病。题主及有些答主所讲的吃一块水煮白肉后就被选定为清王朝的接班人,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清高宗实录》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

“雍正元年,癸卯,春正月,次辛祈谷礼成,是为世宗登极后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养心殿,赐食一脔,意巳为他日付托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胙也。”

不少人从这条史料出发,开始大肆渲染雍正对乾隆的宠爱,认为在雍正元年时,皇帝在祭祀典礼后赐给弘历“一脔”,便表明了打算要传位给他。

当然,这条史料本身也是这么讲的。然而,尽管时人这么写,我们却不能这么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是《清高宗实录》,也就是记载乾隆皇帝事迹的官方史料。说白了,撰写这部分实录时,弘历已经是皇帝,而描写的这段情节,却是雍正朝的事。

实录虽然叫实录,却是依据起居注、上谕档、脉案等诸多文献修撰而成的,其中有不少刻意美化和夸大的成分。《清高宗实录》中关于雍正赐给弘历“一脔”的记载,便是一种美化和拔高。

众所周知,雍正即位后鉴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之争,决定实施秘密建储。他将选立接班人的事秘而不宣,为的就是避免悲剧再次上演。所以,即便他中意于弘历,也不会过于张扬。

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大典时,会专门制作肉食,称之为胙。举行典礼后,会根据情况赏赐给皇子和群臣一部分食用,以示恩宠,称作“分胙”。题主所讲的情节,便是指的这一事。

所谓的
赐食一脔,指的就是一小块肉,它既没有个别题主说的那么难吃,也并非是一大块,不过是一种恩泽的象征罢了。

纵观大家的解答,其实都是源于某网络写手的一篇文章,而网文的撰写者显然是在刻意寻找“卖点”,以便博人眼球。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能从实录中翻出这条文献并编造出一篇长文的人,绝非泛泛之辈,想必也是赚得金盆满钵了。当然,更多人还是从《延禧攻略》来编造撰写的。

然而,正是这些充斥于网络中的看似有理有据的文字,会在不断传播中造成更多的误解,可谓贻害无穷。

其实脔所指的就是一小块肉,实录中的脔就是雍正在典礼后分赐给大家的胙,也就是祭品。得到赏赐的,一般不会仅有一人,但多半是宠幸的皇子或是近臣。这种礼节,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

《清高宗实录》中刻意渲染了这一情节,并刻意说明,雍正当时已经有了想把皇位传给弘历的想法。事实上,这不过也是拍马屁的写法罢了。所以说,由原来的那篇网络文章演化而来的题目及个别看似有理有据的回答,着实是一种为提问而提问、为写作而写作了。


夕阳下的晚枫


“雍正元年,癸卯,春正月,次辛祈谷礼成,是为世宗登极后初次大祀之典。召上入养心殿,赐食一脔,意巳为他日付托之本。志早先定,仰告昊苍,故俾承福受胙也。”




上面这句话是出自《高宗实录》,这里的高宗就是指的爱新觉罗弘历。相对于雍正的九子夺嫡来说,乾隆的皇位来得就比较轻松一点。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是说雍正让乾隆吃了一块生肉,然后就把皇位指定给了他,那一年乾隆才刚刚十岁。

据说在雍正初年,他刚刚登基之后,就确定了以后传位弘历的想法。并把这份传位诏书,藏在了养心殿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其实这不是简单的一块肉,而是清朝皇室的传统,正规的说法是“承福受胙”。这里的胙指代的就是胙肉,是清朝用来祭祀的肉块。

这种肉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放在锅里用白水煮烂。里面不可以放任何的调料,而且也会有很多的肥肉。现在很多人在做饭之前,会用热水把肥肉卯一遍,清朝时期把这种肉称作是胙肉。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肉都比较难以下咽。


但是清朝一直把这种作为传统,甚至认为吃这种肉的人有福气。这种做肉的方法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后世也就一直传承了下来。意思是为了忆苦思甜,让后人体会到努尔哈赤打江山的艰辛,也不失为一种教育手段。

有关于这一传统,在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当中播出过。乾隆皇帝对制作胙肉的怡亲王严惩,可见乾隆对他的重视程度。因为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曾经被雍正试探过一次。虽然乾隆并不是长子,但是却是为数不多里面相对较好的。

当时雍正只是将他作为考察对象,看看他是否拥有当皇帝的潜质。所以雍正按照曾经的祖训,赏给了乾隆一块胙肉。当时乾隆才刚刚十岁左右,正是娇生惯养的年龄。但是他看到这块吃肉之后,二话没说直接咽了下去。因此雍正从这件事当中,认为乾隆吃得了苦没有被惯坏。


而且有关于“承福受胙”的传统,一般情况下都要在坤宁宫举行。在明朝的时候,坤宁宫一直都是皇后的住所。清朝入关之后才将它改建,变成了清朝祭祀的地点。因为根据满人的传统,他们更加偏向于祭于寝。

因此在坤宁宫被改建成功之后,这里每天都要宰上两头活猪,遇上盛大的节日,还要增加祭祀的数量和种类。由于这种情况,坤宁宫很难住得下去人。除了满清刚入关的时候,皇后还会经常住在这里。从此之后也就只有刚刚结婚的时候,皇帝与皇后才会搬到这里小住几天。


史之策


在雍正帝当政期间,民间传说雍正帝赐给年仅十岁的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一块白水煮成的肥肉吃,弘历一口气吃完后,雍正于是决定立他为太子。


▲康熙

其实这个传说有点扯,至少把前因后果倒置了,雍正立弘历为太子不是吃一块肉就能解决的事,假如雍正想立弘历为太子,吃白水煮成的肥肉只是过程而已,无非就是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弘历将来要做太子。

你以为弘历当太子就那么容易吗?他的父亲雍正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当初雍正做太子是经过了“九子夺嫡”才终成正果的。雍正没理由不认真选好自己的接班人。

弘历(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历史上“康乾盛世”说的就是他和他的爷爷康熙的事。如此看来,雍正就是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乾隆身上有许多的历史之最和传说。乾隆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掌握实权最长的皇帝。



▲乾隆

传说就更多了,比如乾隆的出生地之说: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出生在雍和宫,一种说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乾隆身份之谜,有种说法他是海宁陈世倌的后代,是汉人,是乾隆的母亲生了女儿和陈家来了个“女换男”。还有他的生母之谜,一说是承德避暑山庄里的一宫女。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有“吃肥肉”当太子之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能成为太子是偶然中的必然。乾隆出生于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夜,他自己认为是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是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说偶然是因为乾隆的大哥弘晖、三哥弘昀都先后去世了。前面的竞争对手自然消亡。这样一来,年长于乾隆的只有二哥弘时一人,虽然乾隆在雍正诸子中排行第四,现在看来实为第二子。



▲弘历

说必然是因为康熙很喜欢这个孙子,据说乾隆自幼聪明,五岁能诵读,有过目不忘之能。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爱之”。我估计这就是“隔辈亲”吧?现在一些老头老太太都喜欢自己的孙子,看孙子成了老年人的乐趣。

雍正“爱屋及乌”,老爷子喜欢儿子,老子脸上有光,于是也很喜欢乾隆。这时候乾隆的哥哥弘时却做的很差劲,弘时喜欢浪漫,时时出宫寻欢作乐,说话不讲方式,行事张狂放纵。两箱对比,雍正爱的天平自然倾斜到了乾隆这一边。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看待。 他更是着力培养弘历。为他选了张廷玉为他的老师,后来还锻炼他的军事能力,让他参与了处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贵州苗民起义等重要军事活动。

后来,雍正为了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在一次宫廷祭祀活动中,雍正做出了让弘历吃“白水煮肥肉”之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雍正继位后的第三年春节,带领百官天坛祭祖,当时诸皇子都参加了,祭祀完毕,雍正皇上给了弘历一块肥肉,十岁的弘历想也没想就立即吃下去了。可能大家很奇怪,吃一块肥肉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原来这块肥肉是祭品,但肥肉的制作并不精良,简直有点粗制滥造。烹饪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它煮熟了而已,没有任何佐料,故此没有口感可言。一般人都不愿意吃这种肉,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规矩。但那个时候,雍正给了乾隆这块肥肉,乾隆毫不犹豫就吃了下去。

在古代,人们把用来祭祀的肉叫做胙肉,而“胙”其实就是“阼”,古代意思为庙堂的东边阶梯,如果登上“阼”阶就相当于是登基的意思。 弘历称帝的第一步就是做太子,其实雍正在给弘历那块祭祀的肥肉就是表明立他为太子的意思。所以雍正让弘历吃肥肉只是表演而已,结果其实早就在雍正考察过程中决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