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你怎么看?

从头再来148265419


作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信托,证券,保险,证券交易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组成。但是只有这些机构不能全部满足资产如有者的需求,这时各种各样的以资金,资产,股权等形式的服务出现,如担保公司P2P等新型的资产类公司出现在资产所有者面前。

这是社会发展以及资产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像开始于传统银行之外的信托公司其业务主要代理当时银行里新业务一样。当时根据国家规定的利率,是不能满足大客户资金利率要求的,这时就是需要一种能够满足大客户需求的信托公司出现了一样,这就是信托公司成为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样。获得国家金融当局的认可。

进入到改革开放后期,股票市场的建立又有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等机构。无非是资产所有者权益得到收益。再有国家规定金融机构执统一的利率。有部分资产比较大的客户总是有资金的话语权,但是银行,信托,保险又不能超越底线的时候。担保公司与P2P等能够符合客户资金需求。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前沿与边界区或者盲区。这些业务既有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基础业务规范,但是有时又有创新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可以说许多时候,是业务发展后得制度法规的滞后性。

就是说资产拥有越多的人或者机构,所获取的金融服务与业务利益,保障是不同的也是不对等的。所以应该讲资金对于金融服务的知识与风险是明确的,就是损失,也是建立在知情情况下的风险决策与选择上。相对资金量小的客户,资产的损失,往往是被各种不对等信息,甚至有被欺骗的情况下的损失,其特点无一不是,高利作为诱饵。特别是往往越是前卫的金融往往打着创新的旗号,入忽悠与欺骗投资者的投入。最后往往,风险不能控制为代价客户资金损失。

因此,作为投资者,是需要甄别银行传统业务与理财产品业务的权利与风险,对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权利无赎回的条件要了解清楚。至于投资担保公司与P2P风险大的产品尽量不要选择,以免发生损失。








陈文霞88


这是危言耸听,妖魔化金融市场,搞得好像金融都是诈骗一样。

信托超过15万亿,出风险没兑付的有150亿吗?有150亿了也才占比千分之一。银行贷款坏账率还超过1%呢。P2P风险是比较高,但规模超2万亿了,卷钱跑路的规模超过P2P带给投资者的收益了吗?

真正让人亏大钱的不是信托、理财和P2P,而是假信托、假理财和假P2P。虽然披着信托、理财和P2P的外衣,但资料弄虚做假,资金不按约定使用,完全就是诈骗,和信托、理财以及P2P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为E租宝事件而怪罪P2P是找错了对象。你可以不投资P2P,但如果不意识到自己其实吃的是诈骗的亏,诈骗者又会换一个外衣来骗你一次。比如,有的骗子又通过虚拟货币来骗钱了。听你老梁的话没买信托、没买理财、没买P2P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照样会被虚拟货币骗?

强调保护财富不需要妖魔化金融市场,而是要远离骗局。识别能力不强的投资者,至少需要做到两点:

1)不贪恋高收益。

有的人嘴上说重视资金安全,但一看到高收益就把安全抛到脑后了,不自觉地找理由让自己相信这个高收益是安全的。请记住:正规的金融市场不会白多给你一个子儿,每一点多出来的收益都对应着多出来的风险。如果收益很高而风险很低,那就是骗局,实际风险大到会让你血本无归。

2)除了公募基金外,不要买其他任何自己搞不懂的金融产品。

公募基金是一种很多人搞不懂的大众金融产品,但有完善的监管体系,搞不懂也可以买,只要确保是有牌照的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就可以。买公募基金有赔有赚,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是合理的。

其他“信托”、“理财”、“P2P”、“数字货币”、“商业模式”如果你搞不懂,就千万别碰,以免碰到假冒它们名义的骗局。尤其是数字货币,骗局比正经的还多。对于任何非金融专业人士,这里都有一个建议:投资前找懂金融的熟人咨询一下。

咨询时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是不是骗局?这个问题比风险高低更重要。风险高低是正规金融产品才会有的问题,诈骗产品的风险是100%,而且没有收益。

认识到骗局的本质后,不管这些假冒产品以后怎么改头换面,你都能远离。


长升理财


其实这种观点是存在偏颇的,三种都属于理财的不同三种方式。只要是理财就是有风险的,但并不表示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陷阱。

投资信托的具体标准是:投资起步资金额度是100万,并具有2年以上的投资经历,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



所以说只有富豪才能达到这一标准。由于信托公司是银监会管理下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管理严谨,资本充足,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的分析团队,所以信托理财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投资来说风险较低。信托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较高,一般控制在8%-15%之间,并且收益稳定。

中产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是一些基金产品和股票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对投资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有理财经验和抗风险的能力……毕竟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只有选对了才能有高收益,选错了就是连本金都不保。



P2P,从四月分要求备案以来,就频繁暴露,所以投资P2P,一定要选择完成备案,信誉度高,成立时间长的知名平台才能避免平台跑路的现象。

所以说无论哪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在投资前要做好调研和分析。


坤鹏论


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后两句颇有道理。

首先,富豪们大多忙着做生意,座山吃空的不多。

不知道老梁所说的富豪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但对于那些企业家来说,正忙着做生意呢。

或者,正生活中“花不完的钱,还不完的债”中。

当然,要是那些有钱没处花的富豪,就另当别论了。老梁的话适用于这样的富豪。

第二,中产理财失误,的确会让数年的积蓄毁于一旦。

经济好的时候,买什么理财都可以赚钱,投资什么都有回报。

但经济形势差的时候,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一定会赚钱。还不如,买处便宜房子。

不是说某些理财产品是魔鬼,而是,在经济形势不美好的时候,它就自动成了魔鬼。

知进退,是中产要遵循的原则。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保守,要分的清楚。

现在这个形势,把钱老老实实放银行去吧。

第三,屌丝靠借钱逆袭是自取灭亡。

不属于你自己的生活,靠借贷就能实现吗?

我看动画片中光头强就要有这样的遭遇。

醒醒吧!

生活不易,攒钱不易,且活且珍惜。


静观财经


本人银行工作9年经验,从柜员,理财经理,到现在公司信贷管理岗位,说说自己的看法。

先说结论,完全完全不赞同这个老梁的说法,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他想表达的原意,但是就从题主的描述上,老梁的这句话根本就是个垃圾信息,逻辑上他表达的是富豪玩信托会玩死,中产阶级玩理财会玩死,屌丝玩p2p会玩死。那么富豪玩p2p,中产阶级玩p2p呢?那么屌丝活该钱放银行?

理财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东西。信托产品,至少银行的信托产品非常非常稳,几乎不会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年化通常在8%-14%左右你在银行买信托,想被玩死都难。

中产死于理财?理财?理财?抱歉我实在无法正常理解这个理财指的是啥理财。

p2p,这个就有意思了,除了那些非常不正规,小众的p2p平台,现在的有银行托管的正规p2p平台非常非常适合希望有比较高的利息的普通百姓买。到目前为止,p2p平台经历过大洗牌后,已经很少听到平台跑路这种消息了,甚至连亏损的都很少看得到。

关于p2p平台,其实可以延伸开来做一个大专题,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了,不懂的人自然怕,不敢买,感觉p2p猛如虎,其实我用p2p理财快5年了,本金也就20万,目前累计利息14万多点,无图无真相,丢完图溜了。

绝对真实的个人账户截图,看截图时间和我的回答时间。睡觉去了。


拔刀酱


该问题,我确实听梁老师讲述过。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我体会最深的是:屌丝死于P2P。

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其实字面意思,也就是问题答案。不难理解,我具体谈谈我:屌丝死于P2P吧。

P2P就是网络信贷。很多人可能没有接触过,我接触过,而且数额一万多。你没听错,就是数额一万多元。您可能会说:一万多都需要网贷?不至于吧?我要告诉您,一万多块不少了,对于一些人,一些特殊困境的人。具体我遇到为什么困境需要网贷一万多,我不描述。

我在网上借贷一万多元,网贷是小额信贷,也就是说一家网贷机构信贷数额一般就是五百一千元数额,借贷时间一般十四五天,利息是百分之一。请记清楚,借贷时间十四五天的利息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家信贷公司借出来五百块,十四五天后必须还款五百五十元左右,而且有的手续费更加高的惊人。有的甚至利息更高,有的可能相对低一些。

既然困境到连网贷都借,那就是说确实没钱了,借贷网贷解了燃眉之急,却进去了一个泥塘。而且是越挣扎出来越陷越深,因为网贷借贷数额小,借贷时间短,利息高的原因,会让人重复循环于借贷还贷的漩涡中。借出来十多天还进去又借出来,中间有手续费有利息,可想而知,网贷的结果就是,深陷泥潭。

比如我,借贷一万多元,我借贷网贷机构多达十多家,我每天在还贷借贷中度过,而且我每天在承受高额利息,手续费。也就是说,我每天都在消费着网贷各种费用,可是钱我却一分没有使用过。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很多人可能会想:因为是网贷啊,网贷机构是找不到我的,我是不是不需要还?不,错了,网贷要不到本人,网贷机构找得到家人朋友亲戚领导电话,网贷机构一通电话短信轰炸,让你生不如死。因为网贷机构在你申请借款时候首先要复制你的童话记录,需要你填写父母亲戚朋友的联系电话。我没有遇到过家人亲戚朋友领导收到短信电话轰炸,可是我收到过网贷威胁:你要是几点几分不还钱,你父母,领导,亲戚朋友就会收到短信电话说你欠钱不还。我只有再去网贷机构借钱还抢,我又花费了利益手续费。

后来,几个月后,我实在承受不了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就找老父母要钱,最终还清了所欠网贷。我大题计算了一下:从我借贷借贷一万多元开始,手续费,利息,多加网贷机构,网贷贷款几个月,我一共还款差不多两万多,也就是我差不多白白浪费了一万多的钱给了网贷机构。

以上就是:屌丝死于P2P!

望大家网贷信贷时候慎重!


妇女主任


混迹金融圈20年,简单聊聊自己的看法,先说P2P:

P2P,我从事金融(银行保险)工作20年,也是隔行如隔山,看不懂哪些是骗子公司,哪些是真实靠谱的公司。所幸看不懂也懒得研究,就把所有P2P打入冷宫,从来不为P2P百分之十几的年化收益所动摇。毕竟有句话说的好:你看中他的收益,他看中你的本金。

我身边的朋友,外资银行工作,工作没几年累积了将近百万的积蓄,投了10个P2P项目,当时可能也是为了分散风险。今年上半年,他跟我们吐槽,现在经济真不好。我们问他怎么了,他说投资的10个P2P项目,已经有4个项目暴雷,一开始还心存侥幸,觉得P2P老板是名人,经查阅家庭财产也很多,应该讨回债务还有希望,但随之时间的推移,这种希望越来越渺茫。

所有受害者建立了维权群,一开始都恨P2P老板,要集体到公安局报案,后来想想老板坐牢了,钱就讨不回来了,有的人还真就不去报案了;慢慢的,发现即便老板没坐牢,他也没有打算变卖家产还债,毕竟P2P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呀,公司破产的话,老板不用讲家产变卖来偿债;再后来,很多P2P公司老板跳楼了,大家意识到老板只要还活着,就还有一丝希望,就自发成立了老板服务小组,有陪聊天的、有给做家务的、有做饭的,总而言之,不能让老板想不开跳楼了。这真不是段子,真实情况比这更严重。当然骗子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这种受害人维权群,都有骗子混进去,继续骗人。骗受害者,唉,这社会风气---

有网友说的好,老梁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的意思,其实是中产投资更偏向于理财,富豪投资更偏向于信托。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购买的理财和信托产品,都是有风控和风险评估的,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受骗一般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银行人员售卖非银行签约的第三方理财产品,这个项目根本不是银行的产品,根本没有银行盖章或者即便是产品合同上盖了银行的章,但这个章是银行人员未经授权、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盖的,这种事情发生过多起,还是因为银行内部管理有疏漏的地方,其实出了事情,银行多少还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第二种:听朋友介绍,购买了比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收益更高的产品,没有了银行的中间收费,理论上收益是会更高的,但是银行的产品都是经过层层风控的,风险也很明确的标识了级别,这点上个人无法做到,也根本无法识别产品的风险。大部分情形下,朋友也是无辜的,到最后公司老板人间蒸发或者破产,那么所有的资金就化为乌有。

在金融圈,除了P2P、理财产品和信托,还有很多高风险产品:股票、

外汇、期货、期权,按照理论,如果不懂得领域不要投资,即便投资也不能借钱、动用公款、或者高额配资,无奈国人赌性太重,把这些金融产品当成赌博工具,输到倾家荡产、天台跳楼的事件。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是~~~分~~~隔~~~线~~~

在今年创业之前的20年,我是从事保险公司渠道总监工作的,部门是银行保险部,所以主要的工作都与银行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员工和客户的故事我看到过的太多太多了,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我不是说P2P全是骗子,肯定也有正规的公司,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但是,就在前两年,不知道吹了一股什么妖风,好些个保险公司业务总监带团队跳槽去了P2P公司,我所在的公司就有2个客户经理跟过去了,都没到半年,他们就给公安局抓起来了。后来听说放出来了,毕竟都是小人物,把之前在P2P赚的所有工资奖金赔出来,就可以不坐牢,但留下了案底。再回保险公司是不可能的,这辈子没可能了,保险公司不要P2P的人,即便不是做业务线的,内勤也不要。(职员都打上了骗子的标签)他们后来只能自己开饭店啥的,过过日子。

还有保险公司的人都恨P2P,为什么,听我细细说来。我讲的可都是事实,就是太真实怕被封号。前几年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保险圈子乱了,好些个保险公司的客户信息泄露了。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购买了什么产品、买了多少金额、在哪个银行买的这些核心重要的客户信息。至于怎么泄露的,真不知道,公安局也没有查出来。

很多不正规的P2P公司就买了这些名单,雇佣了大量业务人员给这些客户打电话,跟客户说,我们是某某人寿,你在某年某月某银行,买了某产品,我们这是客户回访,请来公司领取小礼物。

客户是真的没有辨别能力的,去的地方明明没有保险公司的标志,也以为的确是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活动。领取了小礼物,你们懂得,就开始买产品了,然而这是年化收益10%的P2P产品呀,过个几年,公司没了,钱也就没了。客户都找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一脸莫名其妙,都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投诉我都处理过很多起。

这些骗子还算是好的,还有更恶劣的,他们依然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让客户带着保险合同来公司,说补贴收益。正规保险公司哪有补贴收益这一说法?即便分红也是给你寄个账单,不可能让你来公司领取的。

客户高高兴兴就去了,他们竟然是忽悠客户把保险产品退保,再购买他们的高息理财产品。有段时间我办公室在营业大厅旁边,一天有好几个客户来办理退保的。甚至还有P2P客户经理冒充客户孩子,一起来办理退保的。后来,出事越来越多,我们保险公司柜面都加了几道防范,凡是来退保的大妈大爷,我们一律要询问,退保做什么?还要签署已经知道P2P风险的函。

有个老大妈,旁边跟着一个小年轻,看着也不像她儿子。一看就是被P2P忽悠了,客服把这个老大妈介绍到我们部门,让我们跟她好好聊聊。才知道,大妈他们一家也就这十几万储蓄了,在银行买的储蓄型保险,也是因为收到了信,说是补贴收益去的,现在给我们说的,有点犹豫了。但是她当场还是办理了退保手续。我们问她,外面的是谁,她支支吾吾,说是一个亲戚。

第二天晚上10点,大妈给我们打电话了,说自己觉得好像受骗了。这才告诉我们,的确在退保前是去过P2P公司的,那个小年轻就是业务员。因为大妈已经签署了转账协议,退保款一到账就已经直接打到P2P公司了。

后来,大妈来公司,让我们帮忙把这钱要回来。还真的很费劲,我们总共去了那家浦东的公司三次,由于业务人员疏忽,大约是大妈还差一个手续,她没有在合同上签字。最后把这笔钱要了回来。两个月后,这家P2P倒闭。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不报警,当然报过警,警察看这种事情多了,也就是记录一下,没有处理方案的。你们白纸黑字签了合同,那倒闭了,要找法院打官司,不归公安管。

最震惊的是,有客户给我提供了线索,我就冒充客户,拿着合同去了会议地点。那是在浦东金桥的一家酒店里,居然摆了十几座宴席,十几个人在门口守着,只有凭短信和保险合同可以进去。我进去一看,十几桌,上百个客户,拿着我们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然而会议组织者,是P2P公司,你感到惊吓吗?

当时我一个人在里面,是害怕的,等到另一个同事过来,我们报了警,警察说,报什么案呢、没法立案?我说,他们都拿着我们保险公司的合同呀?警察说:“他们这自愿来吃饭,这家公司也没倒闭,我们警察怎么立案?怎么管?

但是警察大叔,你们不管,将来这就是又一起P2P血案呀。

话说我银行的朋友,现在白天上班都没啥心思。我们劝他把另外几个产品赶紧赎回,但是好像买的全是无赎回条款的,我另一个朋友说,买的是无赎回条款的,大部分是有问题的。还有六个的命运是怎么不得而知,但这未到期的时光,真的是度日如年吧。

我讲这些事情,但愿大家能做个借鉴,能多了解金额骗局,不要上当受骗。关注我们,关注中产管家。

~~~我~~~是~~~分~~~隔~~~线~~~

我们改名金融圈的故事了,讲述最真实的金融圈故事。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大家的转发和评论。

我们邀请了有关保险、银行、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行业各个领域的精英,组成了一支专家顾问团,讲述各个金融领域的真实故事,有防骗的、有温情的、有人生起起落落,希望你们继续关注。

2018年10月30日


金融圈故事


我个人从事p2p理财已经有6个年头了,从刚开始的1万元投入,到现在超过100万投入,对老梁的看法不敢苟同。

P2P从最开始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在已经比较规范,国家也推出了相关的监管法规,比如网贷的资金必须要在银行监管,不允许进行大额的贷款,不允许自贷等。只要选择对的平台, P2P的风险还是可控的。在国外也有很多p2p企业,如lending club已经运营超过10个年头。

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突破5万亿大关,奔向6万亿,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投资人、借款人数总和超过5000万人;网贷行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青睐,网贷人气攀升也反映了P2P网贷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成了大势所趋。



李嘉诚说: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说好看,那我一定会买;一个生意机会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说可以做,那我绝对不会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而80%的人不会坚持正确的选择。成功只属于有远见、敢挑战、懂坚持的人。


70%的人在银行理财,拿1~3%收益,

20%的人做信托、资管、P2P等固定收益理财,拿7~10%收益,

10%的人做VC、PE私募股权,拿30%~40%收益,财富几何式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的奥秘!家庭财富的高效持续增长更主要的是需要你对新的理财方式的认知、眼光以及敢于接受的勇气。人类社会的一条铁定规律:要想改变自我就必须敢于合理尝试。


贝姐理财


你好,我是投资顾问郭一鸣,很高兴来聊聊这个问题。

“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看起来不无道理,但实际上有些牵强。这里似乎把金融圈看成了“坑”,各阶层的人进来都要被“埋”,但起不知,很多人正式在金融圈中获得了人生宝贵的财富……

对于“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个人理解有以下几点,跟大家做以交流:

首先,从入门门槛角度,这个描述还是正确的。因为P2P的入门门槛很低,所谓的屌丝都可以进入;而理财方面,尤其是以银行理财为主,基本上是5万元起,没有5万元者,轻易不能介入;至于信托,以前是100万起才能投入的,也确实是现在富豪们才能进入的;

其次,如果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应该的可能是这些产品相对都是高风险产品,把控不好可能会出现本金的亏损。这个角度,也的确出现过很多的情况,无论是信托、理财,尤其是P2P出现过多起本金亏损以及客户重大损失事件;

第三,这些产品虽然存在风险,但都是合法行为,很多出现问题的可能都是假产品或者不合法的产品。信托机构是有牌照的、理财也是有出处的、P2P是有牌照的,这些也都是有监管的,一般不会出现重大问题,除非购买了假的或者不合理的产品。当然,无论真假以及是否合理,都需要提前防范可能的风险。

最后,这些都属于投资,投资就有风险,而高风险相对应的是高回报。每个人应该根据继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选择不同的投资产品,并进行适当的风险防范。


郭一鸣


老梁这人吧,看问题透彻,即使不在自己专长的领域,也能单刀直入问题本质,评论一向犀利、入木三分!

“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这不是论文观点,而是娱乐化的顺口溜,所以你看这话吧切中要害,却又经不起推敲反驳。翻译成白话,有钱人偏爱的信托投资,中产阶层偏爱的理财投资和穷人偏爱的P2P投资,都是高危投资产品。

这些投资是不是高危,我们不妨举一个看似极端但又合理的案例。一个聪明人(假设是理性经济人,而非骗子),通过一个皮包公司在P2P平台上以10%的利息借款2000万(可能是从500个屌丝那里每人借4万),然后拿这些钱注册一个项目公司,然后12%的利息从富豪那里信托融资5个亿(股权融资,这个利息是承诺三年后项目退出时的利润分成),再拿这些钱作为启动资金收购一个价值15亿的房地产项目,后续资金以股转债的形式以18%的利息从信托公司那里融资10亿(这些信托公司的资金是银行理财信托产品,中产们是4%左右利息购买的)。可见,这样一个常见的金融投资案例,中间环节的操作都是合法的,背后其实却是高杠杆和空手套白狼,套钱的那个聪明人自己没有任何风险,项目如果退出成功他们将拿走支付利息后的全部利润,如果项目项目兑现失败,他会舍弃这个项目把烂摊子丢给投资人。

继续上述的案例分析。如果那个项目平稳退出,投资期三年,买P2P的屌丝们每年分得10%的P2P投资利息共计600万,富豪们每年12%的信托股权融资利息共1.8亿,中产们每年分得4%的投资理财利息共计1.2亿,金融机构吃掉14%投资理财利差共计4.2亿。那这个主导项目的投资人呢?三年后房价翻倍,项目30亿出手,扣除7.26亿的利息,能获得7.74亿的毛利润。这就是过去三年金融投资的传奇故事,而这三年屌丝们玩的P2P除了个别跑路的不良平台其它好像吸引力不减,投资投资信托的富豪们保持着高额投资收益,买银行理财的中产们也没有遇到什么兑付风险,金融机构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一切欣欣向荣,似乎没有什么风险,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房价的暴涨。不管富豪、中产或屌丝,他们的投资都是在金融内部空转,最终流向房地产或者证券市场,如果底层投资有风险,那上游的投资都会处于风险之中。也就是说,一旦房价下行,哪怕低于20%的年涨幅,这些投资的风险都是巨大的。今后房价仍然会保持20%以上的涨幅吗?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我赞成老梁的基本观点,即这些投资都是高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