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正陽門下小女人》裡的片兒爺?為什麼劉家成導演的每部京味戲都有李光復?

用戶104777132243


幾個老戲骨配角演的真好,也就片兒爺、牛爺保留了點北京味。從《正陽門下》肝膽相照的破爛侯到小女人裡落魄的片兒爺,確實不錯。

但這部電視劇整體水準要差第一部好幾檔。致命點是邏輯混亂,劇情牽強,京味拼湊。上半段年代劇邏輯湊合,尤其孩子成年後的故事走向實在不敢恭維。隨便舉個例子幾十年創業的女主,會為了一單俄羅斯生意壓個全部身家?生意失敗轉眼就東山再起了?兩個女兒出國一如白眼狼,回來就讓企業核心地位的賀家姑涼讓出經理位置,這是什麼邏輯……後面的劇情和前期的人設越來越不合理,有點神話劇的節奏了。


冬蟲可語於冰


片兒爺(那句:出了前門您就往南走哇……)作為劇中拉洋片兒的民間藝人,唱段京味十足,和主題曲《正陽門》一樣好聽。每次即興編排牛爺,再現老頑童本性。片兒爺和偷看西洋鏡的小孩鬥嘴,也是樂在其中。其實他是個落魄的手藝人,從他身上卻能看到人生百態,和樂觀的精氣神兒。


拉洋片兒這項娛樂,現在很少見了,也就是表演者一邊說唱,一邊拉片。通過匣子上的放大鏡,看裡邊的動畫兒。這個在劉家成導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裡,就提到過,有一套說詞是:“敢不瞧我的玩意兒,你想造反啊?”


片兒爺這樣的角色,還就得老一輩的演員來演,否則怎麼用舊物製造新鮮感呢?片兒爺的確能說會道,還是氣氛擔當。每晚小酒館一聚,談天說地,家長裡短,哪都能接住話題。小角色亦有大智慧,幽默又可愛。

李光復老師可謂是活到老,演到老,相當敬業了。有四合院的戲,再有李光復,那我基本都會看。李光復算是“逆生長前輩”了,72歲的他,在熒屏上仍然是靈活百變的,和年輕人搭戲,毫無違和感。分享他的“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煩惱、忘記恩怨。拒絕老臘肉,至少要做到內心小鮮肉。



李光復和劉家成導演合作三次了,三大爺、破爛侯、片兒爺,老戲骨裡的配角專業戶。可見劉導不光對老北京文化有感情,對好演員也十分敬重。


倪大紅也是三次出演他的戲,傻柱他爹、九門提督、蔡全無,尤其是九門提督,簡直就是一位高人。設計看看自己死後的人生百態,年輕人們紛紛打臉,《正陽門下》第一部百看不厭,太經典。本文由娛樂新寵原創,嚴禁他人抄襲。

至於問題中提到的“為啥劉家成導演的每部京味兒戲都有李光復”?就拿這次來說,我個人認為除了上面提到的角色吻合、導演重情義,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第二部已經缺了朱亞文,老戲骨不可或缺,倪大紅和李光復,作為原班人馬的代表人選,助陣小女人,才有京味兒戲的魂兒。



其次,牛爺作為製片人,也參演其中,與之搭戲喝酒的人選,必得是同輩的老北京人。一個熱情捧場,一個敞亮局氣,才能壓得住小酒館的氣氛。角色形成搭檔,一對配角,更有看點。


再者,角色必須會地道的北京話,劇中提到了不少歇後語,印象最深的就是片兒爺那句:“窩脖兒這是老太太踩電門,抖起來了”。蔣雯麗也說了不少,但京味欠佳,感覺沒放開啊,這是一大敗筆。李光復講東北話,也挺有意思的“東北啊,那旮沓,養活人(yín)”,語言通身份,非他莫屬。



最後,我覺得李光復出演這個角色,最簡單的理由就是:有酒。曾經的破爛侯,不也是手不離酒嘛,堪稱古怪的智者。


《愛情的邊疆》裡的角色,同樣是愛好喝酒。發誓說上班再不喝酒了,結果禁不住好酒誘惑,就著鐵絲,幹完一整瓶,結果殷桃(文藝秋)偷了鑰匙,聽了維卡的播音。

李光復和酒的緣分很深哪,片兒爺一角,很多精彩之處,都是關於喝酒的,愛耍貧嘴,還不能演出老酒鬼的樣子。李光復作為紳士型的前輩,出演這個角色,才有小中見大的效果。本文由娛樂新寵原創,嚴禁他人抄襲。


片兒爺可愛又呆萌,多次因喝酒誤事兒,讓自己處於被動地位。賣房的時候,讓陳雪茹先報價,結果被徐慧真將了一軍,不賣也得賣了。


從東北風風火火地回來,還沒顯擺夠,就掉進範金有的陷阱裡,私賣房產一事被拆穿,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感覺這個角色就是為李光復量身打造的,藉著酒勁兒,輕鬆地飆戲,自然又攢足了看點。再對比那位徐老師就知道,後者在小酒館裡,表現得多麼無趣。


回頭想想,片兒爺戲份不多,但是人物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應有盡有,低調中見戲份,回味無窮。片兒爺真是良心賣家,四合院、舊傢俱、官帽椅,賣得真痛快。以現在的行情,看得好痛心啊。

這還是那個視古董為生命的破爛侯嗎?這回打眼了不是。


再有破爛侯和片兒爺請安的方式也不同了,一個撕掉傲嬌的面具,含淚給九門提督請安,相見恨晚,激動人心。


一個則是找到差事,“奴才叩謝小主”的模樣,會接茬、會來事。


不管怎麼樣,喜歡李光復演的每一個角色,戲份不在多,在於是否走心。用心演繹的角色,就一定能被記住,李光復就是如此。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喜歡三大爺、破爛侯還是片兒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