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工艺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嘉庆·淡描青花飞天盖碗·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乾隆 青花瓷獅子滾繡球紋鼻煙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雍正青花花卉貫耳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乾隆·青花紙搥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魚龍變化高足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鯉躍龍門折沿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瓷龍紋蓋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纏枝番蓮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雍正 青花小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嘉靖 青花雲龍獸耳環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嘉靖窯 青花番蓮大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万历·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萬曆窯 青花龍鳳八方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正德窯 青花雙龍紅雲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番莲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弘治·青花蒜头团花纹瓶·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弘治 青花梵文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卉紋蓋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宣德·青花鸳鸯戏莲罐·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菱花口盘·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园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永樂 青花穿蓮鳳紋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永樂·青花歲寒三友紋鐃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永樂 青花雲龍扁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永樂·青花人物扁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上海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武汉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永樂 青花刻藍地白龍梅瓶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雍正 白地青花花卉天球瓶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乾隆 冬青釉青花花卉夔耳瓶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永樂 青花龍紋天球瓶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明 嘉靖 青花番蓮八寶鼓式三足爐


不同时期的青花器型

清 康熙 青花番蓮紋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