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旗紅日旗是怎麼來的?代表了什麼?

說到日本的國旗,人們的腦海裡很快便會浮現出一面白地紅日的長方形旗幟。日本人稱之為“日之丸旗”或“日章旗”,也就是“太陽旗”之意。

日本的國旗紅日旗是怎麼來的?代表了什麼?

公元701年,日本第十一位天皇文武天皇在皇宮大極殿行新年朝賀儀式時,第一次懸掛起“日像幡”,幡中繪有一個金色圓輪,象徵太陽,圓輪上有一隻三隻腳的烏鴉,這就是最早的太陽旗。在13~15世紀期間,它被稱為“天皇旗”,由護衛天皇的皇族人員保存。以後的大臣,如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均以它為船舶的標誌。德川幕府時期又將太陽旗作為代表國家的標誌。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出於發展對外關係的需要,日本正式確定了自己的國旗。1870年1月27日,太政官發佈57號公告,規定日本國旗的長寬比例為10比7,“太陽”居旗面中心,但其中心點略偏向旗竿,“太陽”直徑為旗面長度的3/5。同年10月3日,太政官在651號公告中又把國旗的尺寸作了修正,長寬比例改為3比2,“太陽”的中心點與旗面的中心點一致。1873年,日本政府批准了東京府市民關於懸掛國旗慶祝元旦的請求。從此以後,白地紅日的日本國旗不僅飄揚在日本群島的街市和鄉村,而且出現在日益頻繁的外交活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