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学长对不起!”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曾几何时,”学生会主席“绝对是简历里加分的5个字,在后进生们缩头缩脑生怕老师点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金光闪闪的学生干部们,上能和老师辅导员谈笑风生,下能四处流窜宿舍团结同学,虽然一些“落后不良分子”别有用心地从形象上黑化学生干部: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我国学生干部穿衣指导标准:

不合身黑西服,内搭白色短袖衬衫

男干部足踏卡其色系带皮鞋

女干部脚着黑色圆头皮鞋(小牛皮)

但如果说这种阴阳怪气还停留在小型嘲弄的话,近期爆出的一系列新闻,却是真正切切地让当代学生干部的形象开始重新被审视:

普通干事在学生会群里直呼主席名字

被回复:“摆正自己的位置”

浙江某学生干部怒怼赞助商:

“没有你发言的权利”、

“办不好以后大学的活动你没份。”

申请退出学生会,

被要求写5000字检讨。

这令我们真的很好奇了,千禧一代们的学生会,真的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因为当上了主席,

我大三就住上了一居室

我今年毕业已经5年了,名义上是大三那年当上的校学生会主席,但是大二基本上大家都已经默认是我了,我的工作确实做的挺好的,当时带着我们学校在学区里拿了很多奖,和老师同学关系都处的很好。

说实话,我大一刚进校就是瞄着主席这个位置来的,当时就想好了,自己肯定是要出国读书的,但高考没发挥好,这个学校只是自己的保底,那想出国读名校,我当然想再加上一点砝码。另一个原因的话,我是公务员家庭,从高中开始我就是学生干部,也算是一个习惯了吧。

你问我学生会有没有一些”潜规则“,我只能说,一些基本的肯定是有的:比如干事看到我肯定不会直接叫名字,会带个主席;坐一起吃饭时,一般中间的位置会留给我;庆功宴之类,各部门的负责人会过来敬酒之类。

我觉得这些都还好吧?再过分的我也不会让他们做了,哈哈,我还是比较有操守的。要说特权的话,有肯定是有的,比如有好的项目,肯定是优先我们的,但也可以理解,因为老师和你们相处得更多,更了解我们,但相应的,你们在玩的时候,我们开会啊筹备啊也做了很多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呀。如果硬要说的话,我被分了一个单独宿舍算吗?因为当时我得老校区新校区来回跑,有些时候工作得太晚了回不去宿舍,学校老师就给了我一个宿舍备用。

不过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给我最多的还是大学生活时的充实,当时认识的干事和老师们,现在有很多仍然是我非常好的朋友,要说求职时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好像真的谈不上。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浪费时间就算了,

我还搭进去那么多交通费和饭钱!

参加学生组织是大一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参加的不是学生会,是模联(模拟联合会),归根到底是一种学生社团。

说句老实话,一个标准模联会程,的确需要不少知识输入,网上流传的一些面试题比如什么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什么立场之类的其实是比较接近真实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这么向往模联的原因:感觉能学到东西,而且比较高大上。

但本菜鸡战战兢兢地过了面试并在本校模联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些传说中的“学长”,“前辈”和“大佬”们,学习呢,也是学习的,但目的恐怕根本没有我想的那么单纯。我参加的第一次SE(社交晚会)里,就有大佬私底下加了和我一届进去女孩的微信,说是要指导她做DR(决议案草案Draft Resolution),我现在还记得那女孩激动地脸通红,结果后来那男生半夜给她发那种图片,听说这个学长还是有女朋友的。

我校模联一直有让菜鸟请大佬们吃饭的传统,我进校时在学校门口的餐厅请了一顿,第一次实际参会发言后又以“谢谢前辈指导”的名义被要求请了一顿。加上去参加地区模联的交通费,买的正装——我在模联的3个月,花了应该有两千块左右,那是2014年,是我整整一个月的生活费。

后面慢慢听说了更多模联的混乱,比如某地区一个模联红人不准女朋友公开秀恩爱,女友后面发现他其实在学校里几乎养了个小后宫;还有某地区一个女性模联成员自称女王,哈哈你别不信,还有自称自己盟主的呢。我这个人比较怂,直到最后也没有直接对老大们说退出,只是经过一个寒假,我慢慢不回消息,不参加活动,到后面就淡出了。

有些时候我还会上油管看模联视频,一些大城市甚至国外的视频,仍然会觉得太有意思了,这些人怎么这么厉害?但回想起我自己的模联岁月,我只能说,不堪回首吧。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我因为进了学生会,

被全班排挤

哈哈我这么说会不会有点标题党呀?其实在没进学生会之前,我就被班里排挤,有点走投无路的意思。我读的是师范院校,整个班就4个男的,纯女孩子的环境很复杂的,我军训的时候跟一个女生关系很好,快接近结束的时候和她因为一些事情闹崩了,她比我更会做人吧,就拉拢了班上绝大多数女生一起孤立我。

我当然很难受了,人生地不熟的,从教室到宿舍,没人搭理你。我还记得有一次是专业课,要小组讨论,老师让分组,四个人一组,一说开始自由组合,我们班上所有人都从我附近站起来去别的地方了,明明有没凑满四个的,人家就是不带我玩,最后还是老师硬把我塞进去的。

我也不是服输的人,你们不和我玩,那我还不能换个地方吗?我就去参加学生会面试了,最后进了校学生会的体育部。这可能是我大学做过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了,我在这里认识了大学里最好的朋友,还有交往到现在的男朋友。

如果有别的小朋友问我要不要进学生会,我会强烈建议他好好选一个部门,如果你不是那种“劲儿劲儿”的,我觉得就别进外联了吧,里面的人一个赛一个地“要”,而且外联不是拉赞助嘛,涉及到钱,关系就复杂了。体育部属于刚好介于中间的部分,不像学术部那么无聊,一年里篮球赛啦运动会啦,还是有集体活动大家要一起工作,一起奋斗的;又不像主席会那样全年无休,而且纵观全校,我觉得体育部应该是我们学校男女最平衡的部门了,哈哈。

反正这四年,没有学生会经历的话,我肯定不会这么满足的,最近的新闻我也看到了,怎么说,这些人哪怕是我在的时候,肯定也是有的,但我觉得更多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环境实在差得受不了?就退呀,你还能比我被排挤更严重吗?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说句老话:

“学生干部是为学生服务的”

我先声明,我不是学生干部啊,从来没当过,以后也不打算做。我从高中开始在国外念书,你不要以为国外没有学生会这个东西,每个地方,每个学校都有学联这个东西(CSSA)这个东西,我个人在此点评一句吧:一团污。

我在纽约某华人集聚的高校,这个学校学联很多年前就被爆了去外面谈的赞助费内部分配的事情,别的也很多啊,我记得英国一个很好的学校,以前为了主席选举,分出了两派人马,有一段时间还出现了两个学联链接,都号称是官方授权的,逼得校方最终出手干涉,这算是建校几百年以来的头一次。为什么这么争?我只能说学联背后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可能还真就值得他们这么大打出手。

我现在已经在国外工作好几年了,身边一些朋友也是学联出身,这种类似的事情无论是新闻还是耳闻都听过不少,加上最近国内的一些新闻,心中真的已经对当代学生干部们的印象降到谷底。

但事实上,我父亲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不仅参加了诗社,也是校学生会的一个干事,我曾经从他的口中听说,当时有一个偏远地区过来的同学英语跟不上,他曾经一个学期连续每天5:30起床陪这个同学晨读,我个人觉得这才是我心中的学生干部,不管什么情况,先想到帮助同学,帮助的方法还带着学生特有的笨劲儿。

毕竟最终大家都会成为社会人儿,

你提前玩那一套有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学生会特别容易招人讨厌?

采访/撰文:羊

图片设计: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