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闪击苏联前,首先炮轰1小时,为何不怕打草惊蛇?

近代欧洲人发明了一句话----“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说这句话的人是英国近代史上一位非著名外相叫哈默斯顿,这个人在史书上除了这句话,没有留下别的。

这句话虽然很卑鄙,近代以来欧洲却一直在据此行事,并且把这个思维蔓延全球。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人有几个著名的卑鄙协议,都被这句话给洗白了,比如《慕尼黑协议》,比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互相之间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去背信弃义,反而令所有国家都遭到了重创。

说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春天,德国和苏联的大国友谊令历史怀念:

德军闪击苏联前,首先炮轰1小时,为何不怕打草惊蛇?

1、德国人实打实的将最先进的武器销售给苏联,并邀请苏联外长和军事专家访问德国,把最先进的技术展示给苏联人看。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友谊让人羡慕,两个人曾经一起在德国的防空洞中喝红酒,畅聊“英国马上就完了”。

2、1940年开始,美英两国报纸不断的出示各类证据,证明德军准备对苏联发起进攻,苏联外交部毫不犹豫地回应:这是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挑拨苏德阶级友谊,故意释放的叫消息,根本目的就是把苏联拉到帝国主义战争当中。苏联严厉地谴责了美英这类行为,还将国内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德国,为德军横扫西欧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军闪击苏联前,首先炮轰1小时,为何不怕打草惊蛇?

不过两国的友谊背后,却有着不可言说的奥妙:

1940年底,德国制订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古德里安大将回忆录中称,他最早知道这个计划的时间是1940年12月;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解密的苏联中央档案馆消息中,1941年5月,苏联方面制订了准备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

表面上无比信任对方的两个国家,甚至将国之重器毫不犹豫地展示给对方,然而背地里做的却是毁灭对方的勾当。

双方之所以这么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麻痹对方,在给对方知致命一击的时候,对方毫无防备。

古德里安回忆录《闪击英雄》中提到,1941年6月17日到闪击苏联前一天的6月21日,他到布格河视察,发现俄国士兵正在唱着欢快的歌曲,训练中还会跳舞助兴,他知道,苏联人没有什么准备。古德里安和同事们每天都在观察对面的苏军,无疑,如果他们发现苏军防备森严,是未必敢于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双方都是大国,只有突然袭击才能够以小博大。

(布格河是苏德边境,是波兰境内的一条河流,两国瓜分波兰时,各自的军队在布格河自动停下,形成了这条“国界”。)

有了这条河流阻挡,德军装甲师突破时如果被炸断桥梁,巴巴罗萨计划就会终结,因为没有坦克的德军根本不可能打苏联。所以,在最初渡河的那短短几个小时,德军是充满焦虑的。

德军闪击苏联前,首先炮轰1小时,为何不怕打草惊蛇?

古德里安的两名传令兵渡河后发现苏联哨兵逃走了,不顾性命危险追了过去,想要灭口,结果被反杀,可见保密对德军的重要性。

但是德军在战前却接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安排:渡河之前对苏军实施一个小时的炮轰,即火炮+轰炸机空袭。

可是,德军为什么要进行这次炮击,希特勒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不怕打草惊蛇?

试想一下,如果苏联事先有防备,地道和碉堡坚固,工事坚固,地雷、铁丝网密布,德军过去实际上等于送人头,或者苏军第一时间开炮炸桥,德军也会损失巨大;而这个炮轰应该就是最后的投石问路,如果发现苏联方面准备妥当,或者迅速反应炸毁布格河的桥梁,根据欧洲人的性格,德军很有可能立马称误会,结束巴巴罗萨计划,不然也没别的出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