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不能再錯過東北亞經濟合作的機會

最近國內圍繞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研討會在各地頻頻召開,不僅東北地區的智庫在關注這個問題,全國乃至日韓等國的經濟研究學者也很關注。根本原因是這一問題既關係東北經濟體制的改革開放和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更關係到歷史和現實中利益矛盾重重的東北亞區域今後的政治經濟走向。

東北亞覆蓋了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及東側的太平洋海域。作為一個次區域,它包括了中國東北三省、俄羅斯遠東以及朝鮮,間接地連接了韓國、日本的一些沿海城市。東北亞的經濟合作非常複雜,這裡也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達成大區域協定的地方。

現實比願景骨感。過去這裡呈“碎片化”,各國間壁壘重重,因為歷史與政治的原因缺乏互信。在合作最緊密的大宗農產品進出口領域,中俄彼此間連一個專業的糧食碼頭都沒有。黑龍江省每年可向南方省份供給600萬噸大豆,但由於黑龍江省本身沒有港口,最近的境內港大連港又主要用於轉運石油,借用遠東港口以“出境不出口”形式解決運輸問題又難以實現。

早在2000年時任俄朝領導人就曾達成協議,聯通俄羅斯哈桑至朝鮮不凍港羅津間的鐵路,打造貫通俄朝韓三國、由亞洲大陸最東端直抵歐洲的運輸大通道。然而,朝鮮半島局勢風雲變幻,項目無限期地擱置,也導致中國振興東北戰略步履緩慢。

然而當前,為了應對西方制裁,俄羅斯政府這些年轉向東北亞、開發遠東,專門設立自由港和跨越式發展區吸引外資。韓國正在推動朝鮮半島和整個遠東在鐵路、天然氣和電力等領域的合作。朝鮮對俄-朝-韓跨境鐵路也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積極意願。

雖然美朝關係以及在美國影響下的中日、中韓關係都存有變數,但隨著東北亞地區局勢的改善,這裡從

深化合作向區域一體化發展,還是有可能迎來比較成熟的時機的。也只有隨著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和合作的深化,東北地區的振興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而促進東北振興事關全國區域平衡發展大局。但現在來看,影響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重要因素還是東北長期以來滯後的對外開放格局。2017年新增外資企業數量在全國的排序中,遼寧列第10位、黑龍江列第22位、吉林列25位;今年上半年各省市進出口的排名中,遼寧列第9位、黑龍江列第21位、吉林列第22位。都不怎麼靠前。而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因此,提高開放水平,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對促進東北振興是關鍵所在。

專家說得很多,但提的建議不外幾點,一是通過開放促進東北經濟發展,使東北地區不再需要國家給更多的政策,用開放的內驅力促進發展才是真的發展;二是通過開放,東北產業承接能力進一步增強,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帶動東北優勢資源開發,延長資源型產業鏈,讓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真正實現東北全面振興。

但筆者也聽專家講,有些東北地區的地方政府官員並不樂於聽到外界對自己需要“振興”的評價,他們對本地區現狀的評價是高於外界評價的。但事實上,既便是東北亞經濟合作的東風,也不是東北一家的“專利”,山東等鄰近地區也“虎視眈眈”這一回報豐厚的機遇。

例如,山東威海現在已成為中韓兩國之間海上航線最密集的城市,往來東北亞地區的大量遊客都選擇在威海口岸進出。威海還是包括三星等在內韓國在華投資的重要承接地、韓國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以及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

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早作準備的人,東北人需要更遠的見識和更強的行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