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調解那些事——始終奮戰在人民調解工作第一線的“交通事故調解女博士”

閔行“人民調解那些事”專欄

開始啦~

為進一步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全面展示本區人民調解中心服務內容和效果,現推出《閔行“人民調解那些事”》專欄,每週選登一篇區人民調解中心人民調解員的署名文章,廣泛宣傳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優勢,營造依法調解的濃厚氛圍,提升廣大群眾對人民調解的知曉率,提高人民調解在轄區內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期

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

王瑩

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

王瑩,女,閔行區人民調解中心交通調解部副部長,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2008年開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10年來工作成績突出,工作成效明顯,受到當事人的信賴和稱讚,獲得了“交通事故調解女博士”的美譽。2008年被評為“閔行區優秀人民調解員”、2010年被評為“閔行區優秀工作者”、2011年被評為“閔行區明星人民調解員”、2011年被評為“上海市人民調解能手”、2012年被評為“全國人民調解能手”、2015年被評為閔行區第一屆最美“民心”職業人物。

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

工作格言:

用我所長,

盡我所能,

服務社會。

調解體會

找準切口,層層深入。調解案子特別是雙方爭議較大的案子,不要指望可以一步解決,應該找准入手點,應層層深入,步步為營,由最初的試探性調解,到具體落實,最終解決問題,都是逐一遞進缺一不可的。

依法權衡,因勢利導。調解不同於判決,往往需要比判決下更大功夫,花更多時間才能最終解決問題,調解是案結事了。

洞察心理,把握時機。調解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通過對當事人細微的觀察,及時洞悉當事人的心理,是進行調解的基礎,也是調解員調解技藝的體現。調解不是“和稀泥”,調解工作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它儼然已成了一門典型的社會學學科,需要在這個學科中學習,不斷的琢磨和探索,從個案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提高調解工作的水平和層次。

案件的調解成功與否,既要看調解員對案件處理結果的把握程度,對法律法規是否瞭然於心,還要看調解員的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誠待人,找準調解恰當的切入點是成功的關鍵;揣摩雙方的心理,趁熱打鐵,引導當事人進行利益權衡是其願意進行調解的基礎。

人民調解員的日常

我原是一名研究所的科研人員,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遇,讓我轉型成為了一名人民調解員,剛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之初,困難重重,對於相關的法律法規並不熟悉,也沒有調解經驗,但是我憑藉著對這份工作的滿腔熱忱,堅守了10年,一直奮戰在人民調解的第一線工作,我慢慢摸索,努力學習,一步一個腳印,通過不斷的實踐和鍛鍊,最終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總結出了“望、聞、問、切”的四字調解法。

望:通過觀察當事人形態表情,來了解當事人的心態和思想傾向。要確保望得準,就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一定的生活經驗。當事人發生了交通事故後,每個人處理問題的心態不同,表現在面部表情也會不一樣。所以要通過望,知道哪一位比較容易做通工作,找準突破口,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聞:通過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從紛雜的信息中甄別、篩選,做到心中有數。要通過聞,知道當事人真正想得到什麼,調解員可以初步確定調解方案。

:針對案子的事實進行必要的詢問,通過有目的,有重點地問,可以及時消除雙方的誤會,化解雙方的隔閡,進而達到調解的目的。調解員可以通過問,拎出本次問題的重點,引導當事人到調解的思路上,加快調解進度。

切:及時採取不同調解策略,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解。

我的工作故事

少年私掃單車惹事故

2017年9月14日上午7時許,13歲的少年李某某私自用父親的手機解鎖了某品牌的共享單車,由於李某某急著趕往學校上課,在非機動車道上逆向行駛,適逢正在騎電動車的王某某經過,雙方躲避不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王某某左胸肋骨骨折一根,右手無名指和小拇指粉碎性骨折。該起事故經由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事故科認定,李某某負事故主要責任,王某某負事故次要責任。

瞭解情況 摸清實情

事故發生一個多月後,各方當事人及親屬來到了調解室要求調解。我接到調解申請後,一走進調解室的大門,就聽見屋內幾人正大聲嚷嚷,說發生了交通事故,有人敲竹槓怎麼辦?另外的兩位中年男子則面露尷尬,其中一位右手還綁著石膏。我一時被現場的情況迷糊住了:為什麼受傷的人輕聲細語,沒有受傷的人反而理直氣壯?但是,我迅速理清思路、控制局面,進入調解程序。首先,我讓雙方當事人拿出警察出具的事故認定書,發現主要責任方是一位13歲的少年。然後,通過和兩方當事人的交談,以及查閱當事人提供的傷情診斷、出院小結等材料得知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傷者王某某是從事木工裝潢工作的,在此次事故中,王某某處於本能在倒地是用手撐地,導致左胸一根肋骨骨折、兩根手指粉碎性骨折,並且進行了鋼板固定的手術,傷情還是比較嚴重的,王某某在敘述當天事發經過時,告訴我,他非常擔心自己今後是否還能繼續從事木工工作,因此提出了向李某某一方索要8萬元賠償金的要求。但是,李某某的姑姑、奶奶一聽到王某某的要求後情緒激動,認為讓一個孩子賠償這麼多錢非常不合理,並且表示一分錢也不會掏出,甚至先前墊付的1000元醫藥費也要讓王某某歸還,如果不同意可以走司法途徑。孩子的父親更是放話要全家逃回老家,到時即使法院判決王某某勝訴,也要讓王某某執行不到賠償款。

及時介入 安撫疏導

面對少年李某某3位親人的一番言論,首先,我嚴肅鄭重的指出:法網恢恢,即使回老家也不能逃避賠償責任。然後,將整個事情從情理法方面進行分析:如果王某某向法院起訴,根據其傷情判決下來的賠償款肯定是要監護人賠償的,如果堅持逃避法律不賠償,作為一個父親願意讓自己未成年的孩子一直在法院的追償名單上嗎?孩子還小不懂事,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做一個壞榜樣。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揹著一個不良記錄,以後的道路還怎麼走?調解賠償是可以協商的,在上海打工賺的錢肯定比老家多,為了一個交通事故,全家躲回老家,提心吊膽,還不如積極面對,主動賠償,吸取教訓,讓孩子減輕壓力,努力學習,長大成人。在一番情理結合的勸導下,李某某的父親幡然醒悟,改變了原先的態度,願意配合積極協商解決此次的事故。

專業調解 止紛爭 促和諧

我在取得了雙方當事人的信任後,積極引導雙方回到理智的軌道,合情合理地制定調解方案。最終,雙方就糾紛處理達成了一致意見,並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李某某的父親同意一次性賠償王某某26000元,並立即去銀行取款,當場履行完畢。

我的工作經驗

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

王瑩

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

調解不同於法庭辯論、判決,體現的不僅是法、理,還有情。調解工作充滿了艱辛,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理解,也充滿了愛心,是汗水和淚水的融合。

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
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人民调解那些事——始终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的“交通事故调解女博士”

▴紮根人民調解工作

供稿:區人民調解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