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國傳統傢俱的製作流程大致可分為木工、雕刻、打磨等幾個工種,其中木工又包括選材、下料、配料、打榫卯等十幾道工序,木工必須要能完成其中所有的工序。所以一個木工最少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出師,而雕工或打磨等其他工種快則一年半載,慢則兩三年也能出師。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傳統硬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硬木傢俱木工為什麼這麼難呢?

其一 巧奪天工的榫卯結構

榫卯的製作是傳統傢俱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傳統傢俱木工的必修課,只有必修課合格工藝才能合理精巧。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紅木傢俱常用榫卯種類多達幾十種,如格角榫、抱肩榫、燕尾榫、楔釘榫等,合理選擇,運用不同的榫卯,可將傢俱的各部件作交叉接合、平板拼合、直材接合、板材拼合、橫豎材接合、弧形材接合等等。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根據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做法各有千秋,但變化之中又有規可循。清中期以後,不同地區常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許多技法由於歷史原因已經失傳了,以至於在修復老傢俱時,常常會遇到一些從未見過的榫卯,導致無從下手拆卸,從另一方面講,這表明了前輩技師高超的工藝技術。

由於傳統傢俱獨特的榫卯結構,且使用手工打砸的魚鰾,在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的工藝特點,被人稱為不是科學的科學,造就了世界傢俱史上百年不朽的神話。

其二 匠心獨具的工藝與設計構造

在木工技藝中,結構和工藝的加工特別需要獨運匠心,既要做到構造合理,又要做到熟能生巧,靈活使用。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明 黃花梨平頭案

例如,紅木傢俱常常利用榫卯構造以增強薄板或一些構件的應變能力,以避免橫向絲縷易斷裂、易豁開等問題。

對於一些傢俱的鏤空插角,匠師們巧妙運用45度角攢邊接合的方法,將兩塊薄板分別起槽口,出榫舌後拼合起來,既避免了採用一塊薄板時插角因鏤空而容易折斷的危險,又提供了插角兩直角邊都可挖制榫眼的條件,只要插入榫頭,即能很好地與橫豎材相接拼合。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如何通過木工活兒的好壞鑑別傳統傢俱的優劣呢?

傳統方法講究“看”、“摸”、“聽”三大招。

紅木傢俱的木工究竟與普通木工有什麼不同之處

▲明末清初 黃花梨圈椅 (一對)

是看傢俱的平面是否平整,觀者順著日光斜視一件傢俱的水平面,如果有起稜、凹凸或疙疙瘩瘩的地方便盡收眼底,此為衡量木工技藝高低最簡單的方法。再就是看傢俱的四條腿是否平穩,間距是否合理,過去蘇作傢俱裡講究“調五門”的功夫說的就是此。

是憑手感觸摸傢俱是否光潔、順滑。傳統硬木傢俱一向注重“白坯”的木工手藝,精品紅木傢俱往往不上漆和蠟,就能到完美無瑕的水平。

是用手指敲擊各位置的虛實度,榫卯嚴謹無縫的傢俱發出的聲音是沉實的,而榫卯結合不嚴的傢俱則會發出鬆散的癱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