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野水釣鯽,抓口最為關鍵,那麼什麼時候要開始抓口呢?準確的說,如果是鯉魚的話,則一定要等到鉤餌沉底,但是如果是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那就要浮漂翻身就要注意抓口了;而且釣鯽魚切忌死守枯等,連續10分鐘左右漂沒有動作那就必須趕緊調整,要麼餌料狀態的味型狀態做變化,要麼調漂改靈敏度,或者調漂找魚層,所以說野釣鯽魚人人都會,但是野釣鯽魚次次爆護,那就需要有大智慧來支撐了。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野釣鯽常用的釣法無非就是傳統釣和野釣,一個是雙鉤懸墜,一個是鉛墜底釣,不管哪一種,漂相反饋都是殊途同歸,大致的願意是一樣的,那麼首先,我們要確定什麼叫做有口的跡象;釣鯽魚時要區分有魚開口的徵兆和明確的吃口,這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有魚開口的徵兆比如魚群進窩導致的浮漂晃動、點頭,這些都可以視作魚群進窩後即將開口的跡象;而魚群進窩後導致的浮漂頓、點、移、黑等動作才能確定是鯽魚吃口明確。我們說鯽魚吃口明確的的漂相,除了頓口和頂漂,具體的分析還有哪些呢?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第一種,緩慢頂漂,但是一直沒有頓口,又或者緩慢頂漂又緩慢沉漂,但是提竿沒魚,這種漂相可以確定有鯽魚進窩了,但是不是涮餌、試餌,就是漂可能有點鈍了,頓口信號抓的不明確,可以下拉浮漂1目左右,一直到試出頂漂後有清晰的頓口為止,這種漂相才說明靈鈍符合此時魚情。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第二種,漂太鈍,下拉後調整了釣目後還是緩升緩降,依然沒有頓口,那二次判斷可能就不是調漂的問題,有可能是餌團太大了或者餌團霧化不好,鯽魚覓食無法順利吞餌,只能撞餌,此時則建議調整鉤餌狀態,比如餌團的調小,增加霧化速度等方法再次試口。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第三種,調漂、調整餌料狀態、大小均沒有變化,依然沒口,基本能判斷是魚層出現問題了,而且離底距離不小,建議修剪前排重新確定離底距離。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第四種,通過修鉛皮重新找魚層釣離底了,也用頓口的漂相,但是提竿還是沒魚,估計還是餌料的問題,餌料過硬,進水霧化慢,不霧化,因為魚群在半水層吸食,餌料太硬不好吞口,所以還是會頻繁逗餌,表現在漂相上就頂漂後下頓,但是因為鉤餌沒有進口,提竿自然無魚,此時建議餌料打的黏軟一些,再試試口。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第五種,在基於第四種情況後還是沒有死口,那最後唯一的可能就是鉤號不對,偏大,魚可能吞不進去,一般冬季低溫天作釣多會出現最後這種情況,因為低溫魚口根本就張不大,所以其他季節常用釣鯽的鉤號,冬季根本就適合。

釣鯽魚,尤其是野釣鯽魚,看似簡單,實則有大智慧在裡面

野釣鯽魚就是這樣,首先確定漂的問題,調漂後還是沒口那就是餌的問題,如果漂餌都沒有問題那就是魚層的問題,除了到冬季需要考慮鉤的問題,依次解決,依次調整,找對找準口那就是遲早的問題,所以說不要小瞧野釣鯽魚,沒有耐心、細心和經驗這些組成的大智慧,能釣上自然沒問題,想要大漁獲,那就差得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