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强烈建议大股东减持不要拿到二级市场来,只能在一级交易,大宗交易平台买的股也不行,你怎么看?

如来之风


大股东减持不允许在二级市场只能在一级市场或者大宗交易减持,实际上是剥夺了减持者持有股份的流通权力。

如果流通性即交易流动性和二级市场有差异,则定价就会有差异。任何资产,交易流动性作为定价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流动性,那么其定价不能按照交易流动性优秀的公司进行定价。

这也是05年前股权分置前,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根本原因。因为大股东的股权失去流动性他的定价不能按照二级市场进行定价。而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只要在限售期以外的部分股权是具备流动性的,也就享有和二级市场同等的定价。那么,大股东就可以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后者减持套现。

题主的这个问题,属于极端和缺乏客观的一种态度。减持之所以对市场冲击很大,主要是减持的数量占已流通的比例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对存量的流通数量的影响比较大,再或者对二级市场的交易换手情况影响比较大。因为减持者获得的股份一般都在获得价格上和二级市场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如果公司是一个新兴成长,未来前景很好的公司,那么减持只会造成短期的股价影响,而如果公司自身经营层面存在严重问题,股价长期下跌,就会导致存量的投资者长短期损失很大,因此就会比较排斥大股东减持,但是排斥不代表股价未来的悲观会被喝止减持而改变。本质还是经营层面公司是否具备价值以及是否和目前的价值匹配。

总结起来,不允许二级市场减持,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大宗交易,本质上,都是剥夺这部分股份的交易流动性,如果交易流动性是与二级市场不同的,定价就会不同,所以这个要求是和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不相符。

要解决减持问题,本质在于大股东的控股比例太高(美国企业控股比例一般在5-7%很少超过10%而我们最少在30%,多数在51%甚至很多在90%以上)。而在限售期内流通股本和未流通股本的差异巨大(一般新股发行都在流通比例25%左右,甚至更低,未流通在75%甚至更高,流通获得高溢价未流通同步获得,因此在限售期后肯定会回归全流通的定价。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上市是全流通,那么定价就会比目前新股上市后的高定价折价50%以上,甚至低价发行和上市,在解决了恶意减持和虚假财务问题后,就很难发生大股东再低股价也要减持(其他大股东层面的资金和杠杠扩张不考虑的话。)


龙哥fei0598


为什么中国的股票跌再多大股东也不在乎?为什么大股东的减持为什么大家都会害怕?这里面最关健的问题在于中国股市的一股独大。A股中的大股东持股数基本上都在50%以上,只要他们没有把太多的股票拿去质押,股票跌再多跟他们也没太大的关系,跌多了反而让他们有抄底的机会。而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外的上市公司只要股票一跌,大股东就紧张得不得了,原因就是国外的大股东通常只持有公司不到20%的股票,一旦股价下跌,他们的公司就很可能被人收购,从而失去控制权。只要我们的新股IPO时规定大股东的持股数不得超过20%,就不会再出现大股东减持的现象,中国的股票马上就会大涨。


卧龙居士15


坚决支持这种提议。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就是一种双轨制,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同股不同价,而且价差极大。

如果说二级市场是一个“赌市都不如”的市场,那一级市场呢?就是资本与权力交织的、以二级市场为食物的寄生虫!它根本就不能称为市场,没钱不能进去,有钱了就能进去吗?

如果把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隔离开,二级市场少了一级市场的圈钱压力,会更健康;一级市场,或许更像个市场,而不是特权和资本的游戏。


小吹3


我靠,竟然和我观点一致,只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分离,圈钱套现和批零差价等毒害散户的行为才能制止,散户都是二级市场玩,公平交易,比的是水平,机构可以一级市场厮杀,比的是眼光,这样大资金就不能一级市场批发后哄抬股价,然后套散户。多好的设计。


用户586206981347


大股东减持是个大问题

没上市前,想着办法上市,是为了融资发展吗?可能也是,但是上市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能继续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却不多,很多公司股票业绩变脸,难道一上市就见光死?我想,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大家都懂得。

一旦大股东的股份解冻, 可以流通上市后,大股东尤其是个人大股东变开始了变现之旅。可能这个时候,股价已经从几十块钱跌到几块钱,但是,大股东持股成本那是很低很低的,你二级市场的价格远远高于大股东的成本价格,怎么抛都是大赚特赚,苦的是二级市场交易的股民。

君不见,某些公司,大股东掏空公司,转移资产,股票变现,二级市场搞不定就通过质押的方法套现,不要以往大股东质押股票融资是为了投资或者发展,很多都是赤裸裸的变现!

比如股价现在20元,那么股东以一定的价格进行质押,一般我们对质押价格不得而知,我们姑且认为质押价格是9元,股东质押股票获得资金。大家不要觉得9元价格低了,其实,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股票是有限制的,不可能一次性减持完成,而金融公司获得股票后,一旦股价跌到了平仓价位,比如11元,股东如果不追加股份或者资金,那么金融公司会进行平仓,这样也就绕过了股东减持的限制。而大股东即便9元给了金融公司,也是大赚特赚的。

我认为,目前的大股东减持规定还存在漏洞和很多不足,需要尽快完善,严格限制和规范大股东减持。

比如,大股东减持,必须在上市3年后,并且公司3年内营收和每股利润必须为正增长,否则不能减持。大股东每个月只能减持所持有股份数量1%,且需要在15个交易日以上完成。尽量减少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如果让大股东只能在一级市场交易,那么就又退回到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了,肯定是退步,这个就不用谈了。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禅壹,证券分析师,多年私募操盘手。20多年的股市实盘征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欢迎关注!


禅壹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减持按照分红来,比如该上市公司去年分了5000万的现金分红,今年就允许大股东减持5000万对应他的股份的股票。打个比方,去年该上市公司分红5000万,该大股东持股10%,所以今年就允许他减持5000万的10%,即使500万市值的股票。所以没钱分红的,就不要想减持了。亏损的,更是一边呆着去。这样,业绩造假上市的也会绝迹,毕竟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自己知道。


风一样飞


我的建议:持有5%股份,董监高,等有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或知晓内幕股东股份全部限售,限售规则:卖出前需至少提前10个交易日公告,需公布出售原因,出售股数,出售价格(不低于公告日收盘价的80%),出售期限(不长于30个交易日)。 举例解释:假药停想出售他的股份,现在价格100,不能像现在一样卖掉了再公告,而是今天公布打算卖出1000万股,价格不低于80,卖出期一个月。那么假至少要10个交易日后才能开始卖,价格低于80不能卖。一个月后不管什么价格都不能卖。 那么会发生什么?当然,如果他仍然能卖出去,我认为买的人亏了也怪不了别人了。


如无神


股市是一个融资的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出售股权来获取资金,投资者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买和卖是通过讨价还价来达到一个均衡的价格,市场出现对大股东减持有负面评价,恰恰说明了股市定价出了问题,说明大家认为股市定价偏高,大股东卖的贵了,

但是解决股市定价机制却不能采用阻止大股东减持的方法,这是南辕北辙,如果不让大股东的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会造成两个后果,

第一,会影响股市的流动性,大股东拥有大量的股份,在股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不让这部分股票流通,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二,会进一步影响股票定价,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市场上的资金只能去追逐少部分股票,这会造成上市公司股价虚高,脱离基本面,

以前的股市部分流通证明了上述问题,因为股市部分流通,股票定价虚高,那些通过一级市场购买的投资者或者通过购买未流通的股份的投资者,一旦股票进入二级市场,往往是股价翻番,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能够购买未流通股份的人往往又不是散户,因此限制大股东股票流通,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至于如何让股票市场定价合理,让买的不吃亏,卖的也不吃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不涉及,但是可以通过美国股市看出端倪,美国股市发展成熟,定价合理,很少听说对大股东减持的抱怨,


万事皆空70


这岂不是开历史倒车?当年付出了多大代价才完成全流通改革,如今因噎废食,还能更扯点不?

中国股市历经三十几年发展,一直牛短熊长,归根结底是只重融资轻回报,它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国企 为国家 为政府减负。这一主旨一日不变,就永难逃离这一宿命!

如果真的盼望股市能正常发育,那就应该对回报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出台,一个三年不得减持的承诺太无力了。若是能把分红与融资、减持、增发……等企业运营方式联系在一块,那才是正途;否则,终归还是得回到炒作横行的老路上去。


蛰冬至


当然,不让在二级市场减持会遭到大股东的抗议或经济规律道德观绑架。最好的办法是:1. 必须在上市三年后可以减持,但条件是:必须要满足三年达到百分之几的利润且分红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2. 满足了以上条件后,第一次减持不能超过总股本的百分之一。 3. 上市后有任何被证监会记录在案的问题的公司暂停减持。4. 三年内有任何亏损都不能减持。

如果照上执行,既控制了上市公司恶意减持,也制约了上市不再努力经营的邪恶冲动,更吓退了想上市欺诈的犯罪念想(因为,有分红要求,有长期不得减持要求,上市要逐年回报投资者的要求,犯罪嫌疑人玩不起)。同时,证监会也不心累了,因为,制度杜绝欺诈的动机比主观甄别谁会欺诈上市容易得多。

证监会采用此招最有效,再加上回购股份注销等措施,股市自然会健康起来,甚至可以马上注册制。

问题是:证监会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方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