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直10ME中型攻擊直升機

說到景德鎮,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毫無疑問的,瓷器。

這座世界瓷都,千年窯火不斷,曾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李約瑟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每年,世界各地的陶瓷藝術愛好者都會慕名來到景德鎮,在這裡的“洋景漂”(為陶瓷藝術到瓷都景德鎮的外國人)更已達5000多人。

然而在陶瓷的光環之下,這座城市還有著另一面。

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紀念建軍90週年的朱日和閱兵、亞丁灣救援……在這些重要歷史節點和歷史事件中展翼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直-8運輸型直升機等直升機,其研發、製造均來自景德鎮。

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幾天前,記者跟隨“大江奔流”採訪團來到景德鎮,探訪了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古城。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直1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型專用武裝直升機。

【源起】

“景德鎮跟直升機的淵源要從三線建設的時候講起,昌飛和六○二所的骨幹就是那時從東北遷過來的,現在還有好多職工有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大淼告訴記者。

三線建設,這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1964年起,我國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短短十幾年間,上千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星羅棋佈於中西部地區,成為推動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加速器”。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而正是在那個時候,在航空工業上並無建樹的景德鎮與直升機之間產生了聯繫。

1969年10月,經中央軍委和周恩來總理批准,決定在江西建設直升機及其發動機廠。11月22日,國營昌河機械廠即如今的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又稱六○二所,也於景德鎮創建,成為我國唯一以直升機設計、試驗和相關課題預研為使命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單位。

景德鎮造飛機,就此拉開帷幕。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AC313型直升機是一款13噸級大型三發民用直升機。

 【勳章】

在中國,昌飛和與其有著親緣關係的哈飛是國內僅有的兩家國家重點直升機製造企業。承襲三線建設的使命,一直以來,景德鎮直升機基地以軍用為主,近年來,落實軍民融合發展這一國家戰略,這裡更已發展成為國內軍民用直升機產品的主要提供地。

近五十年來,昌飛和六○二所經歷了無數的光輝時刻。

1985年12月11日,昌飛和六○二所研製成功並交付部隊的第一款直升機——直-8型機成功首飛。

如果說直-8是以法國原裝進口整機為基礎進行仿製而來的話,那麼2012年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武直-10,則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專用武裝直升機,昌飛和六○二所攜手研發,著力打破了國外發動機和關鍵材料封鎖。

近年來,昌飛更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軍民產品和技術融合之路,在直-8平臺的基礎上,快速研製出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為13.8噸,可一次性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 名傷員,最大航程為900千米。當前的昌飛已經擁有起飛重量從1噸到13噸的系列化直升機產品滿足軍民用戶需求。

更有意思的是,在昌飛負責人介紹發展歷程的時候,記者發現了一段以民養軍的歷史。

在五菱榮光成為網紅,長安、金盃新貴崛起的當下,或許已很少有人關注昌河汽車。1982年,中國第一輛微型汽車就誕生在景德鎮,由昌河汽車研製。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為指導建立起來的中國軍工系統面臨軍工任務減少,經濟效益下降的問題。

為了以民養軍,昌飛進軍汽車行業,成立了昌河汽車。對於一家造飛機的企業而言,造汽車就簡單了不少,剎車片就找飛機剎車廠,尾撐杆飛機上也有,昌河汽車正是用飛機生產的特有工藝,率先做出國內首臺微型客車。此後,昌河的後繼微型汽車一度風靡全國,佔據了國內三分之一以上的微型車市場,在那時的北京出租車市場更佔據半壁江山。

由於“軍轉民”起步早,當直-8的研發排上日程時,昌飛把在汽車等民品上賺得的利潤補助到飛機的研製中,渡過了難關,實現直-8首飛上天,形成了軍民品比翼雙飛的局面。故而,直到現在,在介紹昌飛的發展階段時,以民養軍仍是未被遺忘的關鍵詞。

【探營】

想要進昌飛一看實屬不易。剛一下車,記者就體驗到了國家一級保密單位的“待遇”:身份信息仔細核對,攝影攝像設備不得入內,有些資料不能看,有些車間不能進。

走進總裝車間,高大的武裝直升機、運輸機整齊排布,什麼叫熱血沸騰,可能就是用在走進這類車間的瞬間吧。

在這裡,記者學到了一個新詞——脈動式生產。

傳統的飛機生產方式是飛機不動,停在固定機位,各工種的裝配工人依次進場工作,直至完成全部組裝。然而這種方式效率低、耗時長。於是,脈動生產線,這種介於傳統的固定站位裝配與汽車流水線式連續移動裝配之間的裝配生產線誕生了。

記者在總裝車間看到,從前往後,停著處於不同裝配進程的直升機,每一個工位上都會寫明此處裝配的是直升機上的哪些系統。例如,傳動系統、旋翼系統便處於較早的裝配步驟,而當這一步驟中的所有系統安裝完畢後,飛機下的氣墊裝置就會啟動,向後滑動至第二個工位,在那裡,負責發動機系統等裝配環節的專業工人隨即開始工作,而後到第三個工位,第四個工位,直至依次完成每個程序。正是有了脈動生產線,既把車間同時裝配多架飛機變成了可能,又保證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


“我們昌飛可是‘中國製造2025’首批示範單位。你看,車間裡的每個工位上都有一臺智能裝置。”昌飛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天開工前,工人只需要拿掃碼槍對準自己工作證上的條形碼一掃,屏幕上變會顯示出這一天的工作內容。“這個系統並不是工作完以後的記錄系統,而是工作完全跟著智能系統走,當你完成對應的工作以後,只需掃碼退出,隨後檢驗人員變會根據系統上錄入的工作流程對工人的工作質量進行檢查檢驗。”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小青龍無人機


【前景】

如今的景德鎮已經不僅僅是昌飛和六○二所兩張名片。

不久前,一架JH-1無人直升機飛進了景德鎮郊區的莊灣村,標誌著阿里巴巴集團菜鳥網絡與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機有限公司聯合在當地完成了首次無人直升機空中高載重配送包裹測試。

“菜鳥公司主動和我們公司接洽小青龍物流型無人機項目,意在通過小青龍無人直升機運載包裹,解決偏遠地區的配送問題,提高配送效率,減少人力成本。”目前,這架起飛重量達600公斤的無人機是起飛重量最大的物流型無人機。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機公司裝配車間


“到2020年我們將實現年產300架直升機,產值100億的目標。”這家北京通航江西直升機公司便是新貴。“目前,六○二所還是唯一的直升機大型科研機構,我們馬上要成為第二家了。”公司總經理徐大淼說。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出了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動員令。通航產業已成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被譽為“下一個萬億元的黃金產業”。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有著深厚基礎的景德鎮,在這塊大蛋糕面前,自然當仁不讓。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江西直升機科技館

“讓直升機飛入尋常百姓家。”最初在位於景德鎮的江西直升機科技館看到這句話時,記者有些不以為然,內心潛臺詞是:心是不是有點大?

而直到驅車來到景德鎮昌江區呂蒙鄉,記者才意識到,景德鎮人的腦洞大開是有底氣的。在這裡,航空產業建設工地的熱火朝天,一座航空小鎮呼之欲出——首期投資近20億元,3家整機生產企業、31家航空零部件企業陸續落戶,航空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包括航空文化旅遊、航空整機研製、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綜合服務各大板塊。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景德鎮航空小鎮


“未來開飛機將跟開汽車一樣,國外有些城市已經擁有立體式空域,民航飛機不斷起降,小型通用飛機來來去去,‘飛入尋常百姓家’並不是天方夜譚。”徐大淼說。

有了飛機制造,還要有運營和有空域,在這方面航空小鎮“霸主”昌飛再次走在了前頭,建起了江西通航飛行服務站。

記者在昌飛公司內的服務站看到,一塊碩大的屏幕上顯示著大量飛機活動的信息。每一架飛機的高度、經緯度、速度,都被實時監測,運行軌跡一清二楚。

“這套空管系統就是一個天網,對境內的低空空域進行全面管控,實現低空1000米以下飛行看得見、呼得著、叫得應。”據介紹,目前,昌飛承建的空管系統,已經實現了南昌和景德鎮互聯互通,未來將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


“景德鎮造”直升機風生水起

AC311A型直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