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

林成龙


急急如律令属道教词汇,原为公文用语,后成为道教驱鬼用语。

律令是周穆王时期的人名,因为走路很快,死后在雷部做小鬼。

此句最早出现在汉代公文的结语,意思是形势紧急,需要像法律那样迅速执行。

此句为道教词汇,因为道教兴于汉代,因此在汉代的公文和檄文中都能出现这一词汇。

后被民间巫师所吸收,比如东汉时的墓门解除,解除文是“百解去,如律令!”

后又被道教所吸收,发生变格,主要是潜入神名,比如太上老君,有的在后面加上摄、敕、疾等字,比如

“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

五味社


道教正一派护身咒

天护身,地护身,十二元辰护我身,灵官老爷护满身。年护身,月护身,日护身,时护身,金甲层层护满身。谨请南斗六郎,北斗七星急护我身,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道教全真教护身咒

天雷神,地雷神,五百蛮雷紧随身。太上老君行敕令,下界护法渡众生。若有一个不遵令,压在魁罡不翻身。奉请太上李老君,金光一照化灰尘。轰轰五雷绕宝殿,道法无量镇乾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



还有神兵火急如律令,等都是咒语末端的执行口令,传说各有说法,咒语用口念的方式,未端用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就如同符篆上盖印章一样,立即生效,马上执行。


好古收藏


道士念咒语后面会说急急如律令有两种说法,这里先给大家介绍这两种说法,再说那种是对,那种是错。

一 源于汉代公文习惯

大家都知道道教形成教团的时候是在汉朝,所以道教保留了很多汉代文化,如汉朝公文后面会写如律令表示珍重!这话借助法律权威表示珍重,道教咒语继承了这个习惯。

二 因雷部小神

《土风录》云:“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也就是说雷部有一个跑得特别快的神叫律令,按照这种理解急急如律令是在形容速度特别快。

(雷部众神)

从目前文献的时间来来,律令为神灵之说起源于唐宋时期,在民间影响很大,纪晓岚就曾以此和张天师开玩笑,有一条纪晓岚要和张天师一起去祭,在快进殿时,张天师因遗忘朝珠找纪晓岚借,纪晓岚戏曰:雷部鬼律令行最疾,何不遣取?真人为冁然(笑了)。

(下文中的南极长生大帝神像)

在唐宋之前道教就习惯用如律令,所以说雷部鬼神之说应是后人附会。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法教也习惯在后面加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道教奉请神灵不同,在如律令前面加的东西也不同,在道教有:“急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律令”“急急如元始度人律令”“急急如长生大帝律令”等诸多奉神灵之明的律令,学道者需注意未得师父传授不得念诵如律令。


全真道士梁兴扬



看了大家评论,简直无语啦!急急老子道君之女,法术高超。我茅山术记载:张五郎(番坛祖师)在老君膝下学徒,五郎英俊潇洒,急急爱恋于他,后来被老君察觉,坚持反对。急急没办法,后来五郎拜法回坛。急急化为雨伞随五郎回乡,并嘱咐五郎回乡不须回头,一旦回头便招杀身之祸。五郎走了几十里,不见急急赶来。一时心急不禁往后看了一眼。谁知这一回头,马上就被太上老君发现,老君飞一,飞刀过来,一下把五郎头砍下来,急急眼看郎君头被砍,心疼至极。便从伞中跳了下来,她知道,五郎头一旦落地,性命难保。便接住五郎头往他身上一接,谁知这么一接把五郎头接反了(请看上图)便成了我们梅山教中翻坛祖师张五郎!后来万法勅令都离不开急急如律令,没有急急万法不能成功……今江西,湖南一带有一咒语(奉请翻坛祖师张五郎,祖本二师降坛场。要知翻坛身出处,从头一二说言章。丙子年间九月九,午时生下张五郎。一十二岁去拜法,三十六岁转回乡。…………)希我道日兴隆,国家永强大!福生无量天尊!


以道为人


“急急如律令”这句话,看过神话片或道士电影的小伙伴应当经常听到不会太陌生。特别是以前林正英僵尸电影火的时候,看完电影的小朋友经常还有人模仿说这句话的。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好多人可能没弄明白。感觉这句话特别神秘似的,甚至有胆小的人听到这句话都害怕。

但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神秘也不用害怕,这只是我国道教的一句话而已,也可以叫咒语。比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律令"是周代时一个人的名字,因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跑的快,按神话说法,他死后变成雷部的神。据传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足不着地,其行如风,就是这位律令变化而来。

那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怎么解释呢?看完以上解释你应当就明白了,这句话并不是说去命令太上老君,因他是道道最高的头,没人能命令他。你也就不感觉神秘了。正确的理解是:"太上老君啊,请你赶快来帮助我吧!你要象律令那样行动快速。"这是信道教的人求助的话,表现求助的迫切,希望之真诚。就像鬼片电影里演的一样,道士遇到厉害的鬼怪,都会说这句话,请求太上老君来帮助。

小伙伴们,现在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了吗?


保定同城会


急急如律令本来是汉代当官的进行公文书信时的结束语。意思就是这次的公文是很正式的,你必须尽快回复。因为它就是国家法律,上级指令一样,要快速执行。

后来,这个用于人间的公文结束语,被道家引用到了咒语。

这个咒语跟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有关,既然你皇帝重视儒术,那么我们道教为了发展和生存就借用你们儒家治国的公文常用语,这样,你想打击道家也不好下手。

后来,道家就干脆让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大神发个什么治鬼神的咒语,就说一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意思是这是太上老君的指令,那些鬼神赶紧听令。远离病人远离亡灵。


自从有了急急如律令后,道家变得更加繁荣多变,只要你会几句急急如律令,你就可以搞个教。什么五斗米教,茅山道,太平道,还搞了个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


老姜聪蒜


急急如律令,疾!身着杏黄道袍,头戴九梁巾,右手捏太上灵符,左手持金钱法剑。谁啊?一代人心中道长:林正英。

看过他的僵尸片的评论里留个名。

带起一波鬼怪道邪的风气。

言归正传。急急如律令的意思。

这句话原本汉代公文常用的结尾语词,意谓情势紧急,应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办理。后多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


找个代表: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中的一个咒语。


里面有:急急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律令。这位“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可是南极长生大帝,为元始天王九子。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四御之一。

厉害吧。奉的是这位玉清真王的令。快去办事。

这就是古代道士将朝廷的一些流程搬到了行法中来。符类似古代的公文也就是现在的“拘捕令”。正规套路来的。三界谁敢不从?咒就相当于一种口号。好比说:我是以公安局局长的名义来干这事的……顺便夸一夸上司。

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比较厉害了。例如这个:五鬼五鬼,奔逐忙忙,迷人藏物,搬运无常,吾奉勅令,逐尔遐荒,如敢有违,化骨飞扬。急急如律令。这就是法师自己下令了。

急急如律令这句话。现在成了咒语标配了。也有人直接喊急急如律令的。记得有的电影里,拿个法器。直接说急急如律令。就可以大鬼。哈哈哈哈。


本来没啥。让电影玩出来了。

祝题主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就是号令鬼神承办某事,道教咒文代表了上帝威严,必须是受过法箓,道门戒律的道教法师才能发号施令。

道士发号施令,也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需要在特定的时刻用。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说,道士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时候用,减寿六年。

一般民众,没有法职,随意用律令,不但没有用,还会给自己招祸。如果念经有这一句,直接跳过不读就行了,无意念了,马上忏悔就行了。


白若谷


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马上来,有些时候,你假如说写付的时候,念完咒语都会加上

吾奉谁谁谁急急如律令,再加个敕字

有的咒语中不用急急如律令,有的是神兵火急如律令或者是吾奉三茅真君敕令等
个人看法,呵呵😊福生无量天尊,慈悲慈悲


游戏解说天启


应该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会念这种咒语的人在农村已不多了,要具体解释我一点破大家就清楚是什么意思了,来源于唐长老西天取回那一挑子经书里面就有老君整治邪魔妖怪的咒语,也是任何一种咒语的结尾的一句。好比现在的法律一样,犯了那一条,执法官就用那一条法律来治服,后面只差一句,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