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四舊時財神廟變成磨面房,如今同一屋簷下人益神榮都歡喜


晉南,稷王山麓,一個村莊,一個很大氣的名字,叫柏林!村中大街有個丁字口,丁字口坐北有個小廟,一座財神廟。

一座遠看像廟,近看還是廟,一個與眾多鄉村小廟一樣的廟。

為什麼廟裡面機聲隆隆?走進去,原來是一間磨面房。磨面房,這是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方。印象裡磨面的人頭髮、眼眉、眼睫毛都像是掛了霜似的,渾身上下都是白色的。

如今,磨面房在鄉村依舊很有地位。就像走過了“穿越”的隧道,還是30多年前的老樣子,那些機器一點也沒有變,就是電閘換了,原來的是閘刀式的,現在是按鈕式的。

廟裡神龕變成動力裝置了,財神爺只好委曲求全偏安一隅。把財神廟和磨面房關聯到一起,真不是創意!

五十多年前那場破四舊運動衝擊,山區小廟難免滅頂之災,廟前的石碑被砸了,財神爺被趕走了,財神廟轉身成了生產隊裡的磨面房。

一晃,半個世紀,磨面房由集體到個體,經營權由父親轉到兒子手裡。磨面房的新主人為人厚道,好行善事,把財神又請回來了,供奉起來,同一個屋簷下共處,機聲隆隆中,一個不甘寂寞,一個祈福好運。

說到開磨面房,如今這活確實不好乾,能吃苦,不怕髒,不嫌累,而且麵粉加工利潤確實微薄,每斤面掙不到1毛錢。好在這家磨面房得到鄉親們的認可,方圓數里有需要,所以就堅持下來了。

麵粉是基本的民生物質,一日三餐誰也離不開,農村人喜歡用自己的小麥加工麵粉,自己的東西用著放心,這一習慣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磨面房的麵粉加工在周邊七里八鄉有一定的聲譽,有一批穩定的需求群體,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一份穩定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