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不完的饭菜,是如何处理的?

王-_-子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吃饭关乎皇帝的身体健康,因此宫廷对皇帝的饮食是相当重视的。

皇帝每顿饭都有各种山珍海味,菜肴相当丰富,既有看相,又有卖相。

但是皇帝一人享用满桌百余道菜,即便牛胃也是消受不起的吧,那么他吃不完的菜的命运都如何呢?

下面有书君带大家揭开剩菜流向的真相。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一般有以下三种流向:

一、回收后作为二次摆盘。

皇帝每顿饭的菜色和菜数达到惊人的100多道,而且是用膳时必须随传随到的。

因为时间关系,宫里的太监需要先做好所有的菜,然后放在炉子上煨着,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既能节约做菜的人手,又能应付皇帝的随叫随到,一举两得。

既然是100多道菜,那么皇帝肯定不会“临幸”每一道菜,特别是放置地方离自己比较远的菜,皇帝大多吃的,还是摆在自己面前的几道。这样一来,很多菜便被剩余下来。可以放置时间比较久,而又不被皇帝“临幸”的菜,便成了皇帝每餐菜的摆设,即每餐都会露面,但不会被光顾,直到坏掉。

那些不被吃进皇帝肚子又保质期比较久的剩菜,会反复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这,成为它们的一个“归宿”。

二、赏赐给大臣,或与大臣一起进餐。

皇帝一人享用美味佳肴,屋子里却站了一群伺候自己吃饭的下人,不免有些没意思的感觉,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时,皇帝也会邀请大臣一起共进午餐,以示皇恩浩荡。

而且多人进餐,氛围也比一人享用美好得多。

也有时候,皇帝会将没有动筷的菜赏赐给有功之臣。为人臣子,受到皇帝的赠予,自然感恩戴德,加倍为朝廷效犬马之劳。这样一来,皇帝不仅将剩菜处理得妥妥当当,又拉近了大臣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三、被宫人流入民间拿到民间贩卖。

民间贩卖皇帝的剩菜算是这些剩菜最大的流向了。

每天早上都有收菜的贩子等在东华门处,和宫内的太监接头,将剩菜收走,然后流向京城的各大酒楼,这些剩菜经过稍微加工,再加以御厨的名号,便成为酒楼的金字招牌,京城的达官贵人趋之若鹜。

皇帝的剩菜中,还有些卖相并不好看的“残次品”被加工在粥米之中,论碗卖,价格又亲民,因此也广受追捧。

皇帝的剩菜流入民间酒楼,成为宫外的时尚菜肴,也是皇帝剩菜的主要去处。

古代皇帝的菜肴丰富多彩,也剩余众多,但纵观以上三个剩菜的流向。

都可谓物尽其用,特别是最后一个流向,不仅是皇帝剩菜的主要解决方案,还成就了宫廷太监的一条财路,也算好事一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皇帝用的、穿的,必定都是最佳的,连吃的都第一流,山珍海味、满汉全席……皇帝每天上百种菜式,有的甚至动都没动过的,壹周君老师琢磨剩饭剩菜怎么办?

皇帝用膳都是独自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群人旁边伺候,古代皇帝两顿正餐。早朝后,下午,中间和晚上是宵夜。

所有菜放在锅中热好,用膳时间没固定时间,御膳房人一直待命,皇帝想吃饭,会对随身侍奉的太监说传膳,说一声传膳,太监就会传给御膳房的太监,御膳房就会把膳食一道道摆在皇帝的面前。

每次用膳之前,亲自把皇帝的膳食吃一遍,如果有人下毒的话,这样皇帝就可以躲过去了。后来就出现以银针验毒,每道菜都用银针试一下。不得不说古代皇帝吃饭真麻烦!

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小点心、炉食、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还有油炸的面食,四品南北小菜一大堆。

皇帝两顿正餐饭菜桌子摆不完,皇帝吃离他近的那些菜,离他远的那些几乎都是不动的。所以那些菜皇帝不想吃,就会把膳食赏赐给大臣、嫔妃,接受赏赐的在专门桌子前站着吃完,不饿、不想吃,表现出真好吃的样子,否则皇是要治罪的。

剩下的就是将剩饭剩菜以御膳的名义倒卖宫外,谋取暴利。明清时期倒卖皇帝剩饭剩菜更盛行,达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靠这种方式赚钱的人最多时达一万人。

皇宫里吃食在百姓看来是极好的,知道是剩菜剩饭,也不会计较,很多卖相比较好,加加工卖给有钱的食客。倒卖的人就会将剩菜加米熬成粥,粥一碗也能卖十个子,吃得饱味道不错,普通老百姓也买的起。

说是条灰色产业链,也算物尽其用,总比皇帝吃不完都扔了好。毕竟农民种粮食不易啊!


武汉壹周


古代帝王,无论吃穿用度,都是要优于普通人的。讲排场,重花样,宫廷之中对古代帝王的饮食上都十分用心。御膳房把饭菜准备好之后,要在用膳时刻由侍卫传菜,并且,每道菜要按规定的布局进行摆放。

皇帝吃饭前,自然也是怕被人下毒,一般会用银针等验毒,但是这样皇帝仍然不放心,他会找身边的宦官先试吃,确认没有毒之后再吃。那么问题来了,皇帝从来都是不缺吃喝的,各种珍馐也是都吃过的。那么每天有一百多道菜,他如何吃的过来呢?剩下的菜如何处理呢?

如果皇帝吃不完,那么他一般会赏赐下去,宠臣、皇子都会受到皇帝的赏赐。他们都坐在皇帝的桌子旁边的桌上,受到皇帝赏赐的时候要站着吃,而且要吃完。这毕竟是皇上恩赐的,不饿吃着都香。



清朝时期,皇帝更讲究排场,要吃满汉全席,但是太多的饭菜吃不完怎么办?御膳房会把剩菜剩饭卖到酒楼,酒楼也会打出御膳的旗号,但其实卖的就是宫里的剩菜剩饭。这些饭菜,品相好的,打折后卖给酒楼他们再回一下锅,马上就能高价卖出,甚至这都成了一种赚钱的灰色产业链。可见,这是多么严重的浪费。


历史密探


这个问题,作为吃货的我有必要来回答一下,哈哈。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吃饭的排场非常的大,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乾隆吃一顿饭要100多道菜。皇帝最多一道菜就品尝一点,甚至有可能有很多菜都还没品尝到、还是新的就已经吃不下去了,要想想那可是100多道啊,吃得下才怪。

跟大臣们一起吃

那剩下的这么多菜都到哪儿去了呢?咱们以清朝来说,有可能会和几位心腹大臣们一起用餐。用完了餐没吃完的就会赏赐给这些大臣,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发生。还有就是有可能皇帝当天心情不错,没吃完的就直接赏赐给身边的贴身太监宫女们吃了,可是这种情况更为少见。

被偷偷运出宫外高价卖出

其实,皇帝吃剩下的饭是流向了宫外。在中国古代,京城有很多王公贝勒爷开的高端饭店里都会打着御膳的旗号。会对外大力宣传这些菜都是皇帝才能吃的,所以生意非常的好。但是这些御膳真的是御厨做的吗?肯定不是的,能在皇宫里面做饭的人怎么可能会去普通的饭店里做饭。而且天底下的御厨就那么几个,皇宫里都占完了这里又怎么会有御厨?


但这些饭店的御膳确实是御膳,但不是现做的。而是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经过一系列手段,把皇帝没吃完的饭菜给弄到了宫外,然后饭店再以大价钱收购这些皇帝没吃完的饭菜。再以高价卖给那些吃客们。


明明说历史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当作御膳倒卖到民间,竟形成了一条商业链,上万人从中获利!

我是荒野历史,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帝用膳的场面,那家伙真是山珍海味!每顿饭皇帝要吃一百多道菜,当然皇帝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他会叫上自己的宠妃们一起吃但还是吃不了这么多啊。为什么要给皇帝做这么多菜呢?事实上皇帝并没有硬性规定要这么多,但千万不要让皇帝说饿,皇上要是说饿了那就要有人人头不保了。所以御厨明知皇帝吃不了这么多也还要做这么多!


那么这么多菜皇帝吃不完怎么处理呢?倒了?太浪费了橱子们都舍不得。那让下人们吃?这些在厨房工作的人吃得已经不想吃了,所以皇帝剩下来的一小部分菜被赏赐给有功的大臣作为恩惠。那其他的大部分剩菜呢?这部分菜原来是被宫里从后门贩卖到了民间!宫里的公公和帮厨们很有经商头脑,他们每天将这些皇帝吃剩的饭菜通过后门交给专门在此等候的接头人,再由这些人分发到都城的各个饭店以不菲的价格卖出从中赚取巨大的利润!

在明清时期这种模式更是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链,每天都会由后勤人员从宫中将皇帝吃剩的饭菜运送出来,成色好点的被卖给高档点的大饭店比如御膳房之类的,供一些贵家公子食用。成色不好的的饭菜卖不出去,便被小贩当街叫卖,一般不会太贵平常百姓都能买得起。这些御膳美味可口往往刚拿出来便被抢购一空!



荒野历史


一般提起皇帝每天吃什么,我们都会想到满汉全席,皇帝每天的菜品可是很丰盛的,几乎每一顿饭都会有上百道菜,这么多菜皇帝自然是吃不完的,但要求的就是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想怎样就怎样。皇帝一天仅吃两顿饭,一般皇帝不吃的时候,菜也得热着,只要到了饭点,一喊吃饭,那些菜就得端上来,不能让皇帝等着,否则相关人员都得被杀头,看来在皇帝身边的人每天都是心惊胆战的。

那么这么多的菜,皇帝有吃不完,剩下的会怎么解决?

某些情况下,皇帝会赏赐给大臣们一些,让他们也享受一番,但这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仅仅是偶尔。在古代京城里略微好一点的饭店经常会说自己能请来皇帝的御厨,因此开始鼓吹自己家的饭店,说是来他家吃饭就能享受皇帝般的待遇。还真别说,听到这个嘘头,很多人就回来。其实皇帝的御厨哪有那么好请,而饭店拿出来的就是皇帝吃不完的剩饭剩菜,这些菜是从宫里带出来的。

据有关数据记载,等到了明清时期,倒卖皇帝吃剩的菜,居然成为人们赚钱的事业,据说从事这一事业的人有一万多人,确实不少了。不论是宫女,太监或者是小贩都开始干这一事业,可见利润不小。从皇宫里拿出来的饭样貌还是不错的,一半宫里的人会将菜带出来,然后打个折卖给饭馆,饭馆为了让客人买这些菜,所以就说是御厨做的。可能有些聪明顾客知道这些菜是剩菜,但是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所以也就愿意花钱买这些吃的。

而那些看起来样貌不是很好的菜,一般就让宫外的贩子来卖,他们经常把菜和粥放在一起熬,煮熟之后拿上去街头卖,一旦成这样,皇帝的剩菜就卖不了多少钱了,恰好称为穷人的食物,即使再穷也能买得起,只需要几个大子。虽然花的钱不多,但能吃上味道不错的菜也知足了。

尽管这种产业链看起来有点欺骗顾客,但也算是物尽其用,要不然上百道菜就这样浪费,实在是心疼。


奇点历史


皇帝的“光盘”行动

自古以来皇帝为了彰显自己九五至尊的身份,衣食住行都是与众不同,为此制订了一套只为自己服务的皇家御用标准并严格执行。吃饭更是不例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对美食的不懈追求。

皇帝很孤独

就以清朝为例,电视里我们看到皇帝和妃子一起用膳高兴的不得了,实际上在皇帝吃饭时就只是自己吃,寡人嘛就得有点寡人的派头。但周围会有一堆伺候的。想吃哪道菜瞅一眼太监就领会了,立马盛过来给皇帝。

皇帝吃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皇帝也不例外,例如明朝皇帝朱元璋,一介草莽出身忍饥挨饿受过苦,所以每顿饭必须有大块的肉。但是菜的品类并不多午膳最多也就十几种。而到了清朝皇帝每顿饭的标准就提高了不少数量上已经有20多种。(总数48道有一半是只能看不能吃的,类似于祭奠神灵)

到了慈禧的时候据说每顿饭有100多道菜,晚清的悲剧从她的一顿饭就可以略知一二。

皇帝的剩菜怎么办

主要消化渠道:

1、被倒卖出宫卖给饭馆等等,因为是皇帝的御膳,带有“皇家气息”所以人们都想沾沾光,再者本身也是高品质的好菜肴。

2、赏赐给大臣或者妃子等,如果得到赏赐说明你在皇上心里有位置,具体表现应该是受宠若惊、感激涕零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干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皇上也把这视为拉拢君臣关系的一种方式。



皇帝吃的饭菜其实真的不一定有多美味,因为他们的菜都是提前做好放在火上煨着,御膳房接到上菜通知可以马上送到皇帝那里,不管什么刚出锅的最好吃,这么一煨你想能好吃到哪里去,肉还行别的就不敢想象了。


一门土炮


讲起古代皇帝吃饭,我们可真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就单单一桌满汉全席,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吃不完整,然而皇帝一顿饭就吃那么多菜。

皇帝每顿饭一两百个菜那都是常见的事情,这么多的菜,想想让谁吃一顿饭也不可能吃的完。那么剩下的菜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第一,恩赐给一些大臣们,不要看是剩下的菜品,但是你不要忘了,恩赐在当时是多么大的荣耀。

第二就是,可能会被御膳房的人给卖了出去,说这是皇帝吃的饭菜,肯定会有很多人抢着买,从而御厨们也赚一笔。

最后就是被宫女,太监什么的分而食之了吧,反正这么好的菜品,肯定是不会白白倒掉的。因为皇帝吃的可都是精品啊。


海南风光636


这里只是粗略地问了古代,并没有指定朝代,那就以我了解较多的汉代为例吧。



先了解一下御膳吧。汉朝饮食以面食、谷物为主,但该有的美食也不会少,看《七发》中的一段记载就知道了。

客曰:“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吴客说:“煮熟小牛腹部的肥肉,用竹笋和香蒲来拌和。用肥狗肉熬的汤来调和,再铺上石耳菜。用楚苗山的稻米做饭,或用菰米做饭,这种米饭抟在一块就不会散开,但入口即化。于是让伊尹负责烹饪,让易牙调和味道。熊掌煮得烂熟,再芍药酱来调味。把兽脊上的肉切成薄片制成烤肉,鲜活的鲤鱼切成生鱼片。佐以秋天变黄的紫苏,被秋露浸润过的蔬菜。用兰花泡的酒来漱口。还有用野鸡、家养的豹胎做的食物。少吃饭多喝粥,就像沸水浇在雪上一样。这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太子能勉强起身来品尝吗?”




看到这里不禁感叹一句,还是皇家会享受啊! 集山珍海味于一体,人间至味不过如此。但这时问题就来了——帝王用餐,动辄上百道,一顿饭的用度几乎足以支撑普通人家几年的花销,可以说是餐金饮玉也不为过了。那么剩下的饭菜去了哪里呢?经过一番考据,我认为答案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赏赐给王公大臣或者皇子后妃。一旦接受到赏赐,不管饿不饿都要吃完,而且还得表现出很好吃的样子。虽然御膳做工精细,但是冷饭剩菜嘛……我觉得味道可能也够呛。



第二种就很有趣了,宫中的侍从会将皇帝吃剩的御膳中品相完好的菜品卖给酒楼餐馆,再摆盘分装打着御膳的名义卖出去以牟取暴利,这种行为尤其在明清两朝极其盛行。可以说非常有经济头脑了。


叶有邻


别的朝代不太熟悉,仅针对略有了解的南北两宋时期讲一讲宫内的饮食文化故事:

宋代皇帝的饮食与其他朝代大致一样,总是追求精美与丰富多样的,一般皇帝吃不完的食物,基本上就会分给宫里的太监宫女吃掉。

根据明代人考据南宋帝王生活的杂史《西湖志余》一书中,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宋高宗御膳之时,都会备下两副筷子,一副专门用来夹菜,另一副则用来把加到碗里的菜送进嘴里吃掉,颇有类似现代“公筷”之雏形。吴皇后见了很奇怪,问高宗为什么要多此一举,高宗回答:“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意思是说高宗不忍心让宫人们吃他沾过口水的剩饭,虽然只是多一双筷子的小事,但从中也能看出高宗体恤下人的宽仁之心。

皇帝吃不完的酒菜除了被宫人分食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年节假日及各种喜庆仪式上作为赏赐,赏给宠幸或有过功劳的大臣或者皇亲国戚。在记录北宋皇家及民间风俗生活的笔记体史书《东京梦化录》中就记录过“锡宴”的种种盛景。

“锡宴”又名“赐宴”,就是皇帝用来招待文武百官及贵戚的皇家宴会,在宴会上有一道仪式,会由司礼官员向百官报唱出宴席上各种赏赐的名称,其中就有一种是赐菜和赐酒。能够在锡宴上获得皇帝赐菜是莫大的荣宠,所以获得赐菜的官员贵胄往往喜不自胜,由此可见皇家的剩菜也是一饭难求的了。

更多有关历史、民俗、神话传说相关内容,请关注本人头条号,谢谢通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