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才能理解兴趣班并不等于孩子真的兴趣?生活中到底是家长上兴趣班,还是孩子上兴趣班呢?

杰森


肯定是孩子上兴趣班了,家长可以陪同。上兴趣班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千万不要一股脑全报上了,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观察好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或者是有哪方面的特长,报上一门就行了,一辈子专一行,学精就很厉害了。

没有特长的孩子在社会上很难立足,一定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再学习一些特长,以后对孩子很有帮助。


大通说说


关于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最近有挺多这方面的新闻。其中一个比较让我震惊的是:一个两岁半的男孩,妈妈给他报了五个兴趣班。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竟然斑秃了,医生诊断孩子压力过大造成的。在这个事情上,家长特别舍得花钱。但有些家长有些过度了!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上一两个兴趣班先看看,如果孩子喜欢学,再接着学下去,不喜欢就换一个。不要一下报好几个班,把孩子时间挤得满满的,那孩子哪里还有时间玩耍?这就像小树需要阳光肥料,适当地给予光照和适量的肥料,小树可以长得很好。如果过量的阳光和大量的肥料,小树不可能长得好。凡事过犹不及,家长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年纪小接受能力有限。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希望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手下留情还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正月十八的月亮


有规划的兴趣是真正的兴趣

以前有一个孩子,他的兴趣就是玩滑板车,家长也支持,因为从他的身体健康角度考虑,给他锻炼身体也不错,可是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以锻炼为主,而是以放纵为主,于是一天到晚的都在玩,最后,出现了骨骼的病变,走路疼痛,一般的医院还查不出问题,最后得到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去检查、治疗,花了很多钱,孩子也很长时间在行走上需要家长辅助,最终在半年之内不能参加运动,哪怕是跑操都不行。还好,后来能够得以很好的康复。

孩子对自己的发展是没有长远眼光的,但是家长有,家长可以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左右脑开发理论”对孩子所报的兴趣班进行有效地权衡,可是孩子他完全不以此为参照,他甚至幼稚到他的好朋友报什么兴趣班,他就报什么兴趣班,没有任何的价值目的,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与要好的同学玩为主,没有习得什么兴趣特长能力。

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报,家长觉得钢琴好,孩子就得报钢琴班,家长一定要参照孩子的主观意愿,可以为孩子规划好项选择,然后征求孩子的意愿。这就是有原则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对于孩子的兴趣班而言,如果家长真想孩子能够长期坚持的,那家长也应该与孩子一起努力,甚至可以与孩子一起学,当然是可行,例如舞蹈就不行了,声乐也不行了,轮滑也不行了。但是下棋是完全可以的。孩子与家长一同成长,孩子能够走得更远!

总之,好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给他寻找兴趣特长的项目,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在好几个项目的中去寻找,他自己最感兴趣的,直到变成他真正引以自信的兴趣特长。例如,我儿子,原来从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等多元角度参加兴趣班,最后保留下来的让他有自信心的竟然是“篆刻”。


六和麦田


周末时,经常看到中小学生去各种兴趣班学习,有去学奥数的,有去学英语的,有去学舞蹈的,也有去学声乐、器乐、表演、播音主持的,有些培训班的报名十分火爆,而且收费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么多学生去兴趣班,究竟是学生的意愿呢?还是家长的意愿?我根据所带班级的情况,客观地分析一下。

小学初中学生的兴趣班,大部分是家长安排参加的。小学初中生因为年龄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再加上家长大多认为,让小孩学些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专业,增加一些才艺,都会有些用处,所谓“才多不坏事,艺高不压身”,抱着这种心态,很多家长便送小孩去参加种才艺培训,而奥数、英语、作文等兴趣班学习枯燥,费神费力,中小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都希望周末能多休息一下,多睡个懒觉,所以自主参加的少,而家长普遍认为,数学、英语、语文这些科目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最重要的科目,从小更不能落下,应该参加培训班,在那里多学多练,思维总会开阔些,对提高成绩或多或少有会些帮助。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是自愿参加兴趣班的,他们或想提高成绩,或想学点才艺。

到了高中后,参加兴趣班的以学生自愿为主。因为高中学业课程负担很重,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兴趣班,家长也怕学生学这些兴趣班耽误学习,所以不会强力要求学生进兴趣班,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觉得凭纯文化很难考一二本校院,就想学些才艺,以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这也不失为一条升学捷径。

所以说参加兴趣班,大部分是家长的兴趣,少数是学生自己的兴趣。


教育一起看


所谓兴趣班,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的。兴趣班有很多,但不等于都是所有孩子的兴趣。孩子上兴趣班,上何种兴趣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

现在的孩子去上兴趣班,有的确实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但有的并非是孩子的兴走取,而是家长的兴趣。号从长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強加给孩子。或者是家长看到别人去了,也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不管三七二十一,追赶潮流而上。因为不是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所以孩子不一定努力学,没有好的学习效果,还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或者影响了孩子的休息。还有不少家长胃口太大,样样都想让自己孩子学,什么奥数呀,书法呀,乐器呀,舞蹈呀,跆拳道呀,等等。这些家长想提高自己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愿望是好的,但报的兴趣班太多,孩子累得喘过气了,学习效果就更没有保证了。可以说欲速而不达。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

我们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与志愿,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要全面开花,重点选一、两个。要讲究实效。既要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出成绩来,又要保证该子有足够的时间休息、玩耍,让孩子在提高素质的同时,又能茁壮健康的成長。


草笑霜


兴趣兴趣,只有心里高兴,才感觉有趣。如果不高兴,不喜欢,那就不叫兴趣。可现在时下流行,不管孩子高不高兴,家长都给孩子报兴趣班。一是期盼,二是跟风。


家长都期盼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能多才多艺,女子最好琴棋书画,男孩不是绘画高手,就是象棋大师,反正能多学,绝不少学。不然家长之间攀谈起来,落后于别人多难看。

现在各种兴趣班的广告是铺天盖地,又打出一些无须有的政策,中考要占多少分,高考会加多少分,什么教育局出台政策,国家怎么提倡。本来就有点心动,其他家长又一说,我们报的什么什么,感觉挺不错,家长一听更感兴趣,不问孩子意愿直接报名。这种跟风的家长还真不再少数。


报个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要不就是学而无用,要不就是上一段停止,要不就是直接就不去上,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孩子还是不敢兴趣。最终会以放弃告终,家长是出钱出力也不讨好。

我个人觉得,兴趣班完全可以上,孩子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他喜欢的可以上,不喜欢的也没必要跟风。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爱好强加给孩子,把孩子真正的兴趣还给孩子,才能起到上兴趣班作用。


静等花开1206


兴趣问题,我在我儿子一岁不到的时候(现在25个月),已经开始跟我爱人大撒网了,家里准备了几种小乐器,然后慢慢的用线上的课程去学习,去摸索,然后开始观察孩子。

我也在我已经开始练字有三个月了,钢笔加英文都在写,每天都写,从不间断。

目前没有定论未来要给儿子学什么。

我们的想法是,兴趣班,兴趣来源于小范围的了解和接触,不是突发奇想或者爸爸妈妈的童年愿望,好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想去了解,加上雷打不动的坚持。大前提都是,你坚持的住,你的孩子才有可能坚持的住。爸妈坚持不住,没资格替孩子选。


用户4555994517326


兴趣是以个人需要为基础。如对科学、文化知识音乐、舞蹈等的关注。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反之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不会对它有兴趣。

总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记得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左右,学校门口的玩具店了已经有赛车和陀螺、悠悠球卖了。有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家,就和我说要买一辆赛车。我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从来不是马上表态的。过了一会,我问他,赛车是什么?……孩子就在那里解释赛车怎样好,他想买……我就回答,让我想想吧,还有就是看他这一个星期上课表现……星期五晚上再说。就这样,后来的几天,我发现孩子回家就写作业,你都不用催。虽然作业还有不足。写完作业,就和我说出门上玩具店了。(离家近)开始的前一两天,从外面回来,手里总是拿着赛车的包装盒和说明书。坐在书桌前,就在那里一声不响的看说明书。遇到不会的字有时还查字典。快到星期五时,就开始跟我说,赛车有什么颜色,有什么款式,怎么安装,先做什么,他喜欢哪一种,不贵,才多少钱💰……最后我还是买给他了。不过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直到现在成大人了,买东西花钱前都会自己掂量掂量。

再后来他写完作业,就上玩具店,去帮买玩具的小孩子安装赛车。包括后来喜欢的陀螺……

到了五年级,自己把“魔板”玩坏了。让我买新的。我说不能这样,坏了就买。后来我观察他就开始上电脑💻查与“魔板”想关的维修资料和维修“视频”。最后我只同意给他魔板线。他还帮助同学修。在这时候我发现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因为孩子在修复玩具过程中,能准确的查找到资料并实施,就不是单纯的“傻玩”了。这种能力一直到现在。

…………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兴趣”知识技能的延伸,有孩子自己的“创新”。

现在社会上的有些“兴趣班”太商业化。每一样“兴趣”知识都是单一的存在,所以培养出的孩子兴趣思想也是单一的。为什么许多孩子只是为学而学,缺少主动性和主动思考……

家长的“初心”和兴趣班的“初心”不同。


海涵快乐阅读


兴趣班可发现小孩的长处,比如:绘画、舞蹈、主持人等,如果小孩在那个项目感兴趣,并且做得很好,可以加强培养。有些项目既可激发孩子的智慧,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更可贵的是发现了孩子的长处。

但孩子上兴趣班要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不能盲目跟风。由其是现在的家长,看到别人小孩在上兴趣班,不甘落后于形势,也就无目的地去报班,结果孩子什么也没学到。有的家长会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在家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孩子小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对小孩的成长不利。

所以,小孩上兴趣班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更要看孩子是否适应,感不感兴趣,认准再报。


用户蓝天翱翔


兴趣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就是喜好的情绪。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为自已的孩子报上一两个兴趣班。都希望通过兴趣培养,让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兴味,是否有兴致。都是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不管孩子的感受如何,喜不喜欢,他们都要强报班。我从不反对送孩子参加兴趣班,但必须所选择的兴趣班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必须让孩子有喜好,感兴趣。作为家长怎么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已的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呢?有一句老话说:“知子莫若父,"最起码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型质的。一个孩子的兴趣很广泛,而我们的家长只注重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班,哪怕孩子不喜欢,也要强行报班,如书法,美术,舞蹈,音乐,跆拳道都是热门。而其它的呢?甚至连一这类兴趣班都没人开设。试想一下,孩子们就真的喜欢书法,美术,舞蹈,,,?而不喜欢其与学习无关的兴趣吗?其实,不是这样。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家长对孩子兴趣的误导。有很多孩子在家长所报的兴趣班中学习艰难,个性扭曲,收获甚微。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深思!很多家长对此始终不明白,别人的孩子上兴趣班就有收获,我家孩子为什么就没有收获呢?道理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是按自己的希望,为孩子报兴趣班,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简言之,是家长的兴趣班。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家庭兴趣环境。更何况孩子的兴趣一般具有下列属性,不稳定性,广泛性和可塑牲。只有当孩子的兴趣爱好具有倾向性时,才可能有可塑性。所以,我们家长凭自己的一厢情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只能说是家长的兴趣班,而不是孩子的兴趣班。(个人想法,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