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毒液》中,毒液不能吸氧气,又不能100%寄生人类,为何非要来地球送死?

绿头巾动漫


毒液不能吸氧气,又不能100%寄生人类,为何非要来地球送死?

漫威电影《毒液》是漫威历年来特立独行的另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主角艾迪机缘巧合之下与毒液成为共生关系!毒液亦邪亦正,面对坏人的时候艾迪也没办法,只得任凭毒液将他的脑袋咬掉。毒液来自一个神秘的星球,在漫威电影中,毒液的起源被篡改。在漫威漫画里,毒液本身并没有那么坏,而且还是来自一个非常美丽的共生星球。

但是在漫威电影里,毒液的出生一下子B格降低了好多,原本美丽的行星,变成了一颗暗无天日的彗星。而且在这颗彗星上,有着以百万计量的共生体毒液。他们一直都想离开自己的星球,之所以毒液会被疯狂的科学家的宇宙飞行器发现并轻易带走,其实就是这个目的!一大波共生体到达地球后,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行动,策划第二次火箭发射,并把所有的共生体都带到地球上!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毒液的本体在没有共生的状态下,是无法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疯狂科学家也对毒液的宿主做过多次试验,毒液并不能100%寄生人类!一旦寄生失败,他们就不得不从宿主的身体中出来,同时也暴露在氧气的环境下,若不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宿主,就只能等待死亡!那么问题就有意思了,既然毒液来地球的风险这么大,为何非要来地球送死呢?

在漫威电影中,其实交代了这一细节!毒液来到地球之后,找到了最合适的宿主艾迪!然而毒液自己非常清楚,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会导致地球毁灭!其实这就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毒液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了!那么在漫威电影的设定里,毒液所在的彗星并非他们的家乡!而是上一次被清洗的星球的遗迹而已!毒液为何总说自己很饿?但是在彗星上可是什么的都吃不了。

所以说毒液之所以冒着危险也要来地球,就是因为他们百万年来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与地球生命结合之后,近50亿的人类,就可以让他们饱食很多很多年,最后再满满破坏地球环境,改变地球气候,他们就可以长久生存!那么再过几十万年,他们又可以入侵下一个充满生命的星球了!这就是为何毒液会说,地球会毁灭的原因了!然而毒液中却出现叛徒!

毒液之所以会背叛,主要还是因为他太弱,在彗星上被称为loser,他也只有在地球上才有存在感哦。


绿头巾动漫


因为他们饿啊!

去电影院看《毒液》之前,强烈建议大家买一大桶爆米花,以及其他一些不影响他们观影的一些薯片之类的食物,因为这部电影对观众实在太不友好了。看这部电影的感觉除了惊喜之外,最主要的感觉就是饿。

毒液作为外星生命体,他们的特点就是习惯于无氧环境,并且一直保持着饥饿状态。毒液和其他反派对比起来,来地球的动机简直是太单纯了,就是因为自己饿啊!他们不是实在的生物体,他们需要宿主才能生存,才能以单独的形态存在,而基本上每一任宿主都不能承受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忍受不住宿主内脏的诱惑,最后吃掉了宿主的内脏,才导致宿主的死亡。这个原因在电影《毒液》中有所表现,“毒液”威胁自己的宿主艾迪“艾迪,你的肝脏看起来是如此美味,我都要忍不住吃掉它了”。

明知自己离开宿主便活不下去,但是饿急了也会吃掉宿主。真的是饿起来连自己都咬啊!

所以说并不是毒液无法100%寄生人类,而是需要不断的外部营养,才能一直保持温饱,从而保证自己不会吃掉自己的宿主。而电影中的反派做实验的时候,忽略了这一个原因,只是单独的让共生体生活在培养室,最后活活饿死。

“毒液”的死对头“暴乱”在电影中说明了入侵地球的原因“我们星球上有数百万共生体,他们都想来地球大快朵颐”。也就是说,毒液并不想掌控地球,也不想做人类的神,他们只是肚子饿了,恰好地球上的人类很合他们的胃口。

毒液和艾迪的完美结合,说明共生体是可以长期生存在宿主身上的。只要宿主能持续不断的给他自己想吃的东西,共生体就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暴乱”想要搭乘火箭去母星带着数百万兄弟回地球大吃一餐,却没想到被“毒液”阻止了计划。因为“毒液”喜欢上了艾迪,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缘分吧。能把反派超级英雄拍到这个程度,值得夸赞,毒液是小丑和小丑女之后,最有个人魅力的反派了。

所以这个问题简单来说,毒液饿了,他就来了。说到这里,我也要先去吃饭了~


浪潮电影


在电影《毒液》里,很多来自那颗神秘彗星的共生体因为实验而死。这的确证明了一个结论:共生体不是所有的人类都能够匹配的。

但是它们来地球当然不是所谓的“送死”。在电影里,共生体寄生了一个宿主之后,因为没有食物导致宿主功能衰竭而死,他们在宿主死后如果不寻找另一个宿主,那么也会活不了多久。由于实验室里的宿主没有东西吃,这就导致了大量共生体在实验室死亡。反派德克雷博士也表示“这浪费了我如此多的共生体,还不快去找下一个宿主......”



在电影的开头,boss“暴乱”就不断地寄生在不同的宿主里,这样即使是宿主不匹配,在不断地更换下,“暴乱”也能够活下来。所以在影片的末尾,也如观众们对剧情的走向猜测,“暴乱”最终寄生在了德克雷身上。那为什么这群共生体宁愿冒着高风险还要来地球呢?

为了新的生存环境

在《毒液》里,毒液附身在艾迪身上后,曾经说过“这里那么美,可惜还是要被毁掉”。这段话暗示了毒液原来的星球就是被毁掉的星球!数以万计的共生体没有食物了,于是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首领“暴乱”带着几个手下(这几个手下就包括毒液,毒液也说过自己曾经是一个失败者)登上了火箭来到地球。



这也说明了,在那颗毒液生存过的彗星上,数以万计的共生体在等待新的家园......

各位小伙伴有什么看法或者补充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想要发掘更多影视细节?欢迎关注彼得帕克,挖掘电影细节,拒绝“快餐式”观影!


其实我是彼得帕克


因为不来地球共生体只能在那颗彗星上等死。


在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的设定中,共生体一族并不像漫画中那样,在一整颗稳定的星球上生存,而是生存在一颗不稳定的彗星上。

彗星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宇宙中不断漂流,共生体一族在上面的生活肯定很悲催,能勉强活着就不错了。

因为那颗彗星应该只有共生体一族,没有其他生物,没有生物也就意味着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毕竟毒液也是要吃饭的。

所以我认为共生体一族很有可能是以一种休眠的方式在那颗彗星上生存着,要不早就饿死了,生命基金会的人应该也是借助共生体休眠的契机才能顺利的把他们带回地球。

和一颗啥都没有的荒芜彗星比

,地球简直是个天堂,食物丰富地域广阔,比憋在一颗彗星上强多了。

而且地球那么多人和各种生物,根本不愁没有宿主,寄生失败共生体也不会死亡,多换几个总是会成功的,共生体接触到氧气也不会立刻致命,有充裕的时间寻找宿主。

所以“暴乱”来到地球后,才想马上把他的同胞接到地球上,从共生体一族的视角看“暴乱”简直是个英雄,这让我想起了隔壁DC超人杀死了想光复氪星的佐德。



漫威派


在漫威的设定中,虽然毒液无法依靠本体在地球上独立存活,但是别忘了毒液共生体可以和人类共生啊!

对于毒液共生体或者是整个共生体家族来说,本身不论在这次的影版还是漫威漫画中其实都是被设定为需要和生物体宿主进行共生才可以活下来(除了共生体星球),不过,对于共生体来说,并不是随便挑一个共生体就OK的,人家还是需要在食物和宿主之间进行一定的选择。

典型的,在这次影版《毒液》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从太空船下来的几个共生体,基本上都是进行过宿主的选择,尤其是一开始逃脱太空船,在地球上一路共生融合,直到最后达到火箭发射地点。

而至此,也就是揭露了毒液共生体为啥要来地球的原因——

食物和共生体殖民踩点。

首先,对于毒液共生体或者是其他共生体来说,由于地球环境的设定,本身无法进行独立存活,这就需要要毒液共生体寻找到优质的宿主,也因此出现了其他共生体不断融合后给宿主送盒饭的设定。

但其实在隐性设定中,共生体其实不一定必须弄死自己的宿主,典型的就是毒液共生体没有伤害过进行了一次融合的男主布洛克前妻。

所以,除了共生体自己的意志以外,在没有寻找到优质的共生体之前,人类宿主在大多数共生体面前就是“食物”而已。

而面对共生体星球(影版中为彗星)中嗷嗷待哺的海量共生体,地球上几十亿的生命体就是一个天然的食物库,影片中的毒液共生体先遣军从被太空船捕捉到降临地球,其实就是在“踩点”而已。

其次,漫威对于影版共生体的设定其实类似于外星殖民。

原来的共生体星球,因为共生体的原因可能已经无法在满足共生体的需求,对于共生体来说,需要的就是另一个新的星球来满足自己。

所以,地球就被选上了,虽然地球上的环境无法让共生体单独存活,但是这对于共生体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因为地球上拥有海量的生物既可以用来共生存活,也可以作为食物补给。

如果地球被大量共生体侵占,之后等到资源枯竭的一天,共生体就会再次寻找下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历史将会再次重演。

最后,地球不是最合适的星球,但共生体不挑食。

地球上的氧气以及一些宿主,其实对于共生体来说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本身共生体并不挑食,典型的对类似于毒液这类在共生体星球都是loser的存在,在地球上的宿主不也是个另类的loser嘛。

换句话说,地球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起码可以解决共生体的燃眉之急啊。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漫威电影情报局


它们是共生体,各有各的个性!只有和艾迪在一起的共生体,他们一起才叫毒液,所以在电影里用了we!



卢瑟的绝地反击


漫威让他来 他不就来了



叫我鹧鸪菜


因为编剧思想,编剧跟我们一样,都是人,这是想象,不是真实存在,也没理由存在,所以不没有价值讨论,还是想想怎么发财吧


陈二狗218216544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地球人拍的电影,想来地球就得来,要你管?


Stefan海鸥德淘


你怎么知道我现在在在看毒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