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這些頂級吃貨,其中一位單一個菜就價值20萬人民幣

隨著社會的發展,美食的興起,吃貨一詞便衍生出來了,“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也被當做各大吃貨們的正當理由。但吃貨不止現代才有,在古代一樣有著各種吃貨,其中不乏文人墨客,下面來抓一些典型。

1、蘇東坡:說道吃要是不提蘇東坡就太說不過去了,他曾專門寫了一首《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簡直通俗易懂接地氣。蘇東坡仕途也是頗為坎坷,多次被貶,據說,他貶至杭州時,看到杭州盛產竹筍,竟然發明了:“竹筍燜豬肉。”後降職惠州,惠州雖然偏遠蠻荒,但在那裡發現了梅菜。又創造出一道“梅菜扣肉”來。東坡肉、東坡餅、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東坡羹等皆出自蘇東坡名下,東坡好吃的故事太多了,就不一一說了。

古代這些頂級吃貨,其中一位單一個菜就價值20萬人民幣

2、孟浩然: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採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已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這段話大概意思說的是:韓朝宗要帶孟浩然進京,向朝廷引薦他做官,孟浩然答應了,後來臨行之際家裡來朋友了,兩人隨即喝酒吃肉,交談甚歡,有人提醒他說,別忘了與韓朝宗的約會,這下孟浩然就火了,呵斥他:沒看到在喝酒啊,吧啦吧啦……。後韓朝宗等的心煩氣躁,看到兩人還在喝酒吃肉,大怒而去。浩然兄無絲毫悔意。

後過了幾年,孟浩然年紀大了,背上長了疽,郎中告訴他要忌口,他很爽快的答應了。后王昌齡來找他玩耍,兩人籌光交錯,大魚大肉好不快活,完全將郎中的話拋到九霄雲外,過了幾天孟浩然病情加重,不治而亡。王昌齡心存內疚啊。

古代這些頂級吃貨,其中一位單一個菜就價值20萬人民幣

3、袁枚: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高手,又能吃又能做又能評,將畢生吃貨經驗著成一本書《隨園食單》,裡面寫豬有43種做法,甲魚有6種;雞有5個部分可吃,而鹿最佳者,只在尾上一道漿等,做一餐飯光注意事項就有14個,對吃飯極其考究,例如:“刀魚用蜜酒娘、清醬放盤中,如鰣魚法,蒸之最佳,不必加水。如嫌刺多,則將極快刀刮取魚片,用鉗抽去其刺。用火腿湯、雞湯、筍湯煨之,鮮妙絕倫。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極枯,然後煎之。諺曰:“駝背夾直,其人不活。”此之謂也。或用快刀,將魚背斜切之,使碎骨盡斷,再下鍋煎黃,加作料,臨食時竟不知有骨。蕪湖陶太太法也。”還有:“羊頭毛要去淨;如去不淨,用火燒之。洗淨切開,煮爛去骨。其口內老皮,俱要去淨。將眼睛切成二塊,去黑皮,眼珠不用,切成碎丁。取老肥母雞湯煮之,加香蕈、筍丁,甜酒四兩,秋油一杯。如吃辣,用小胡椒十二顆、蔥花十二段;如吃酸,用好米醋一杯。”實實在在的一本美食譜,甩現在市面上的那些食譜幾條街。

古代這些頂級吃貨,其中一位單一個菜就價值20萬人民幣

4、蔡京:雖說是個臭名昭著的奸臣,但依然不能掩蓋他作為吃貨的資格。蔡京最喜歡吃鵪鶉羹和蟹黃包子,每吃一次鵪鶉羹,就要殺鵪鶉300只,折算成人民幣近20萬元。蔡京府上的後廚估計比皇宮的御膳房都要更加上檔次。就單單吃個包子都要設立包子組,下面又分制餡、制皮、蒸鍋等小組,制餡小組又分配料、調味等,配料下又分蟹肉、蔥絲、薑絲等。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後廚之大,人員之多,每到做飯時間後廚就跟趕集似的,可想而知蔡京對吃有多在意講究。

古代這些頂級吃貨,其中一位單一個菜就價值20萬人民幣

看了上面這些人才,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