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漢字又稱方塊字,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漢字是由幾千年前的象形文字一步步演變而來,由繁到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簡體中文。其實最早的漢字簡化起源於清朝時期的太平天國,不過才簡化了一百多個字,隨著太平天國的滅亡,漢字簡化也就停止了。但你知道象形文字是誰創造出來的嗎?

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相傳象形文字是由上古黃帝時期倉頡所創,倉頡有雙瞳四眼(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有八人:倉頡、重耳、虞舜、項羽、呂光、高洋、魚俱羅、李煜),天生睿德。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記載:倉頡為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不過:《河圖玉版》、《禪通記》中又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在位期間曾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文字沒出來之前,上古時候的人們用結繩記事和計數,據古書記載:“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結繩雖然有大小和形狀區別,但年久月深,便難於辨識,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

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軒轅黃帝興起之後,後倉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一套成體系的規範的象形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傳說倉頡創造文字以後舉國歡騰,感動了上蒼,穀子向雨水一樣嘩嘩的落下來,而嚇得鬼怪晚上大哭起來,據西漢名書《淮南子》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唐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彥遠解釋說:倉頡創造文字後,天地造化再不也能隱藏其奧妙,所以白日竟然下粟如雨;鬼怪精靈們不能再隱遁他們的形跡,所以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上古倉頡創造文字之時,天降谷粟,鬼怪夜夜哭泣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效法倉頡推行“書同文字”,強制對各國文字進行大規模的整理和規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