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更也有這麼多門道,一般人還做不了,長知識了

在古代,人們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時候也缺少精確的報時方法,而晚上就幾乎全靠更夫敲鑼報時了,更夫通常兩人一組,一人手中拿鑼,一人手中拿梆。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能知道此時的時間,依照時間做該做的事。

古代打更也有這麼多門道,一般人還做不了,長知識了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並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打二更(晚上九點)時,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並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並喊“平安無事”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並喊“天寒地凍,關燈關門”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並喊“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古代打更也有這麼多門道,一般人還做不了,長知識了

總的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準備上朝了。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

古代打更也有這麼多門道,一般人還做不了,長知識了

古代的更夫也是十分辛苦,晚上不但不能睡覺,還要守著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準確的時間。打更的職業雖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時也常拿打更的開涮,有句俗話叫“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就是明證。還有句話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錯了。其實,打更的歷史源遠流長,打更起源於原始的巫術,主要起驅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來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驅鬼的習俗。如著名的《紅樓夢》就有這樣一段描寫“晚上吳貴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婦兒不妥當,便都說妖怪爬過牆吸精而死。於是老太太著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將寶玉的住房圍住,巡邏打更……”

孫中山的父親曾經也是個打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