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余庭洋


我是“一路童行”儿童的健康顾问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以及其他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


孩子很聪明但注意力却不集中,我们首要是弄清孩子为什么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呢?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原因有两点

1.由于家长、家庭进行了错误的教养方式

2.病理原因,孩子可能患有注意缺陷障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多动症”


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没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比如总是拿玩具逗孩子,一会给玩皮球,一会给玩汽车,一会又让看绘本画册,一会还看电视,孩子的注意力根本没法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东西上,长期如此让孩子怎么集中注意力?

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教之道,贵以专”,而我们现在的家长有很多却不懂。


还有家长会以关心孩子的名义,经常在孩子学习或玩耍时,打扰到孩子,比如你渴了吗、饿了么?离眼睛远一点?一会指责孩子做的不好,一会提醒孩子该注意什么,当孩子经常被这样打扰后,孩子的耐心也会被逐渐消磨殆尽,哪还能专心致志

同样在游乐场玩耍,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儿童乐园里面,任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却在场外指手画脚,不停地下命令:“儿子,你玩那个滑梯!”、“别往那里跑,那里太高了!”“这个好玩,这个毛毛虫你钻进去玩玩!”……被频繁命令的孩子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早已忘记自己最喜欢玩的是什么了


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在一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慢慢地消磨掉了。

而家长还恍然未觉,反而责怪孩子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


病理原因:孩子可能得了多动症

多动症(ADHD)又叫注意缺陷障碍,主要症状有4种: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


家长听到是病,常常会感到紧张或是觉得怎么可能是病?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动症已经是一种常见儿童发育行为疾病

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孩子多动症。

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患病比例为3%-7%,也就是说,每50人的班级里就有2-3个多动症孩子。

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有这些表现:

  • ①在学校,格外活泼好动,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能集中,小动作特别多;

  • ②喜欢招惹同学,没轻没重,和别的孩子难以相处;

  • ③作业拖拖拉拉不盯着就不做,经常写写玩玩;

  • ④脾气暴躁冲动,很任性,习惯性顶撞父母和老师。


光有这些表现也不能确定孩子一定就是“多动症”多动症的确诊还需要经过专业、针对性的检查。


不管孩子是习惯性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多动症引起的注意缺陷,只要家长能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教育、治疗都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关注“一路童行”有问题问小童,让育儿更简单。


一路童行


您好,在我从事教育的10多年里,遇到过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遇到孩子不集中,我就会和家长全面分析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把导致孩子分心的因素清除、规避掉,孩子就能逐渐变得专注。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专注力的课题,给孩子们上过专注力课程,帮助过上百个孩子克服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孩子学习时变得一丝不苟,成绩大幅提升。

今天我就把我多年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

孩子不专注的原因有很多:睡眠不足身体犯困、课堂内容对孩子来说太难听不懂、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调皮坐不住思维太活跃、缺乏时间观念习惯性拖拉磨蹭、缺乏快速完成任务的动力、缺乏专注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专注的好处和意义……

有的孩子同时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学业是有很大影响的。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集中,相当于孩子上一年学,有半年时间是不在学校里的。

老师讲了一本书,有半本书孩子是没有听进脑子里的。

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孩子成绩下滑,学习越来越吃力,越来越跟不上。

而帮助孩子形成专注能力,又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恒心和耐心,结合孩子自身情况,进行专注力培养。

具体如何做,丰非在此给出以下8点建议:

1. 确保孩子身心状况良好。

睡眠不足、身体犯困、生病、情绪不好,有这些状况,孩子就极易走神。

所以家长要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练习。

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10分钟—30分钟,如绘画、书法、弹琴、阅读、拼图、搭积木。

持之以恒锻炼耐力,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逐渐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

3. 限定任务完成的时间。

在孩子做作业或做一项任务时,结合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和孩子约定让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孩子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集中注意力快速做才行。

比如,通常孩子做数学作业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事实上,只要孩子专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那家长就可以与孩子约定,要求孩子半个小时完成。

如果能按时完成,就给孩子阅读他喜欢的书,或者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做孩子喜欢的益智游戏,或者奖励孩子周末去野餐、远足或爬山等。

4. 让孩子有时间管理的意识。

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银行,每个人的时间银行里,每天都存着24小时,当天用完就没了。

可以从24小时里,抽出1小时,同时做1件事,比赛谁做得事情多,谁做得又快又好。

告诉孩子,时间银行里每天存着的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玩耍、休息,只有8小时属于自己,谁能利用好这8小时,做最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谁就是管理时间银行的高手。

可以在家里设立一家虚拟的时间银行,全家人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事又多又快又好,帮助孩子赢几次,让孩子慢慢懂得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还可以用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每天的8小时属于孩子自己,8小时就是孩子的队伍和兵,而孩子就是这些兵的总指挥,孩子要指挥这8个兵做事情。

孩子每在1个小时内保持专注做好了一件事,就是管好了一个兵。

如果8个小时都能专注地做事,就是管好了8个兵,就是最厉害的将军。

家长还可以想其它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通过孩子能理解的、让孩子感到好玩的游戏和故事,让孩子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时间。

5. 益智游戏训练注意力。

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物品,给孩子1分钟记忆,接着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一两件物品,变换其它物品的位置,让孩子睁开眼睛,快速判断桌上少了什么。

这个游戏最好是3人进行,1人操作,2人比赛。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专注记忆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速记能力。

两幅画找不同。

还可以玩“找不同”的游戏,让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找出有几处不同。孩子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才能完成任务。从孩子两三岁时,就多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

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家长平日可以从书籍报刊网络中留意搜集。

6. 环境设置和习惯养成。

平时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避免打扰孩子的专注力。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如果父母每天都能集中精力地看书1小时,不受外界打扰,孩子看到,久而久之也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家庭里每日应该设立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每个人都要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书1小时。每半小时可以休息一次。

7. 培养孩子的专注意识。

编一个关于注意力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每个人都有一座注意力城堡,里面住着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魔鬼,小天使是城堡的守门人,负责让你注意力集中。可是有一个小魔鬼总来捣乱,想干扰你的注意力。小天使和小魔鬼每天都有一场战斗,如果小天使打败了魔鬼,你就注意力集中。如果魔鬼打败了天使,你就无法专心。你注意力不集中时,说明魔鬼快把小天使打死了!你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帮助小天使把魔鬼赶出城堡哦!当你连续专注20分钟,说明魔鬼被赶出了城堡。你不专注时,魔鬼就会又偷偷溜进城堡,欺负小天使。你要帮助小天使哦!”

告诉孩子,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要帮孩子建立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

8.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

有的孩子上课不专注,是因为听不懂学不懂,老师讲的知识孩子不明白,像听天书一样,孩子自然就去想其它的了。

所以,想要孩子专注,家长需要课下多下功夫。

带着孩子多阅读,增加词汇量,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帮助孩子优化学习方法,让孩子能轻松、快速学懂所学内容。

孩子能学明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专注。

9. 建立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

对于扰乱课堂纪律的孩子,要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课堂纪律。

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做集体学习和任务时,要遵守集体的纪律。

渐渐地帮助孩子明白在哪些场合和环境下,是需要保持安静的。

可以多带孩子去安静的场合,安安静静地做一些事,比如每周都带孩子去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一会儿书。孩子看到别人都认真学习,自然也会效仿。

10.帮助孩子收心。

有的孩子是因为贪玩,如爱玩电子游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等,孩子整个身心都在玩耍和游戏上,学习的时候也想着游戏,想着玩,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该学的时候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尽情玩。

让孩子明白:如果学习的时候想着玩,最终导致玩也玩不成,学也学不好,最后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让孩子明白:学习时候不认真,就保证不了学习效果。最后还得占用课下时间来补习,得不偿失。与其学习时候心不在焉,不如用最快的时间学好了,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告诉孩子:一共有8个小时,如果你能用3个小时把所有该做的事做好做完,那剩余的5个小时,就可以自由支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妈妈可以陪着你做。但是如果你拖拉磨蹭不专注,所有的时间就都被你浪费掉了,你做完作业就该睡觉了,自己喜欢的事就做不了了。

如果孩子能想明白这些道理,就会去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家长要刻意的锻炼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管理精力的能力,管理注意力的能力,向时间要效率。 让孩子明白自律之后才有自由。

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该如何改善?孩子在各个阶段该读些什么书?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如何提高?关于这些,我会在我公众号里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我是儿童教育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我为0—15岁孩子推荐3000本书,关注丰非的公众号即可查看书单。


丰非说


我家孩子现在上一年级,我也曾一度怀疑他的专注力不行,需要锻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情况可能并不是我想的那样糟糕。

我家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主要是在数学课上,因为在他看来一年级的数学太简单了,说明一下,我家孩子比较喜欢数学,每天都会用学习机自学数学,所以,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他早已经学会了,没有了兴趣,他就不爱听讲,老师讲课,他注意力不集中了。

此外,我觉得孩子的专注力不好,与家长有很大关系, 也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孩子在那里搭积木,一个积木摆过来摆过去,折腾了半天,也没有摆好,家长看到了,就很不耐烦了,过去帮孩子摆好,这样一来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还有,孩子正在专心做某件事情,你喊他快点过来,你看看我给你买的这本书怎么样?

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我家大宝有一个习惯,每次看书都要看完一节或者一个完整的故事,才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快吃饭了,我喊他吃饭,他肯定会回答我看完这一点,如果我强行打断他,他就会很不耐烦。

所以,我觉得不要觉得孩子专注力不好,就是孩子有问题,他对某件事不感兴趣,或者疲劳了,都可能导致专注力下降,另外,平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去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沛泽妈读心理


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心对所做的事压根不喜欢;儿是外部的诱惑实在更大。对一个孩子来说,专注力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如果做任何事情都缺乏专注力,必然影响做事的效率,最终当然会影响做的结果。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开始

孩子的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的。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大部分孩子一定能做到全神贯注。而对那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孩子也能做到专注,但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经常向我抱怨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我往往会反问他们,你家孩子打游戏的时候会开小差吗?“不会呀,打游戏,看电视,只要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连吃饭、睡觉都要忘记的”。

特别是小孩子,当他们还没有养成在学习时要集中注意力的习惯的时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需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当然,父母也不要轻易给孩子就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专注力等这样的负面标签。

2、鼓励孩子坚持到底

学龄前儿童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发展也还不平衡,所以孩子的自制力就比较弱,注意力就可能不够稳定或不易集中,或者即使注意力能集中但时间也不会很长。

即使是孩子愿意做的事情,由于自制力不够或产生畏难情绪,也很有可能半途而废。三分钟热情是小朋友的家常便饭,即使是孩子很喜欢的拼图游戏,有时也会拼到一半,被其他好玩的事情吸引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鼓励孩子尽量在坚持完成一件事情以后,再开始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3、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首先就需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做着一件对他来说很重要或很好玩的事情时,请打人不要随意打扰他;当孩子说话时语言不连贯甚至表达不清时,请打人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当孩子不愿意接受你为他强行安排的事情时,请让他先做完自己喜欢的事。特别是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打扰,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更不要把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氛围给破坏。

4、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学习还是工作,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样应该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

就拿学习来说,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应该允许孩子一个时间段同时做两件事情,比如,一边看书一边听歌,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

(图片选自网络)


付小平


孩子反应很快,但是注意力不足,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孩子中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还是孩子接触的信息很多,但是因为注意力经常被打断,所以无法长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高度集中注意力。


这也就是很多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好像很聪明,似乎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是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现在的家庭,能够提供的信息源太多了,玩具各式各样,电视机,手机。这些刺激很强的产品,能够轻易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虽然说,孩子似乎掌握了很多知识,能够说出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碎片化比较严重。同时,因为没有接受一些比较简单的,抽象的刺激,孩子的自控力就比较的容易发育不足。


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对于字符类的知识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识字,写数学都会出现走神现象。毕竟,看电视,玩手机太轻易地让孩子获得感官上的满足。而看书,写书面作业,相对来说枯燥很多。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减少电视和游戏的刺激是必要的。有很多专家推荐孩子小时候要多玩些户外活动,比如沙子和水之类的天然的玩具。这个提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简单,另外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孩子的心集中在比较简单的事物上面。

最后还想说一点,低年级的时候,时不时走神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情。我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因为惦记着周末放假,上课经常问老师,结果被老师敲脑门批评过。


如果想让孩子静得下心,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平时不要轻易地打断正在玩的孩子。如果孩子能够聚精会神的玩半小时,一小时,那么注意力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观察到孩子玩几分钟就左顾右盼,那么往往就是平时大人介入太多了,导致孩子一直在寻求外界的关注。

对于小学习惯的早期培养,也会影响到孩子一开始的适应课堂学习的能力。一般,经过一两年的培养,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够适应课堂的学习。如果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一般是因为情绪化的问题,即孩子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理解力问题。


总之,如果发现了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首先要观察家庭教育中是否有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其次是看是否是情绪问题,理解力问题。通过跟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提高理解力,一般都是能够很好的化解这些问题。


我是翼翔老师,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您好,我是今日头条的一名育儿作者,您的问题很有普遍性,现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

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3岁以后,例如:

  1. 上课的时候总精神不集中,坐不住,左顾右盼,小动作特别多,老师反映常常走神发呆,
  2. 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写作业坐不住,拖拖拉拉,不停用上厕所、喝水、吃东西为由中断学习,
  3. 对家长说的话,总是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就像没听见一样,
  4. 考试的时候,常常粗心大意 ;一到学习就走神,一看电视或手机就非常专注,

有时家长就会产生疑问,孩子的注意力,到底是集中,还是不集中呢?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简单从内外两方面因素解释:

1.外部因素

首先,人的视线天生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任何跳动的东西,都比安静的东西更能引起视觉上的注意,但是,随着视觉发育的逐渐完善,视觉的稳定能力也会越来越强,4岁后孩子持续观看静态事物的能力会大大加强,但如果在这之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导致他们的眼睛习惯追踪动态事物,再看静态书本时,就很难稳定。

其次,电子产品画面太丰富,和书本静态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看电子产品越久,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度越低,所以,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不仅对视力不好,更会损伤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好的孩子可能一目十行,注意力差的孩子,抄一句话,要看好多次,花几倍的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

2.内部因素

我们大脑有一个前庭觉,是接收脸部正前方的信息,就像是我们大脑信息的过滤器,把重要信息传递给大脑,如果孩子孩子前庭发育不良,就无法分辨、过滤。简单说,外界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把所有的信息都传给大脑,让大脑一值忙碌,兴奋,导致精神不集中,总是坐不住!其实出现这个问题,也是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那么,就要通过一些感统训练,降低这种敏感度,才能专心去做事!关于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如需了解请阅读:《孩子有这8个表现,说明感统失调了!》

改善方法:

无论康复中心还是训练机构,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让孩子感觉训练就如同玩游戏,进而丰富儿童的感觉刺激。但这种游戏活动又有别于一般性游戏,它是训练者根据儿童的感觉和动作发展的不良状况,通过特殊研制、精心选择、调配器材,以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和脑力强化训练,下面推荐几个感统方法,简单易行!

1.穿珠子

让孩子用线穿珠子,穿扣子,系扣子,这是感统训练中,针对精细动作常运用的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只有精神集中才能完成,同时也是在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其次,也可以练习画画,原理相同。

2.抢物品

训练者和孩子面对面坐桌子两边,也可多人参加,桌子中间放一物品,可设定一个孩子喜欢的物品,然后一方数数:1,2,3!抢!抢到者赢,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反应力,手眼协调能力!

3.爬行运物品

爬行或用纸板将小球送至约 2米外的目的地,确保小球不掉,两人可比速度。孩子只有专注及保持手臂平衡才能成功,对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都有提升,如熟练后可逐渐加强难度,如:爬行时用嘴叼着纸杯,用纸杯运送小球。

另外可以配合一些道具进行改善:

1.触觉刷/触觉球

触觉刷/触觉球,能大大降低孩子对外部的敏感度,减少被外界干扰,提升专心注意力,同时,一些喜欢动手打人的孩子,也是由于对外界反应过于敏感,导致易动手爱发脾气,通过触觉刷/触觉球,增强他们的触觉识别能力,使他们的触觉防御反应趋于正常,降低敏感,缓解压力,及安抚情绪。

2.感统脚踏车

感统训练中常用的器材,和自行车相似,孩子用脚踩车子随意前进或后退。适用于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的孩子。

孩子熟练后可一边踩踏车一边和家长做抛接球游戏,或在踩踏的过程中,伸开双臂,用头顶物确保不掉,训练过程,需孩子高度集中,对促进腿部肌肉发展,身体协调及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都有帮助!

6岁前是感统训练的最佳时间,越早越好,孩子成长很快,没有什么秘籍良方能一招搞定,我们就要利用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把训练延展到生活中,随时随地边玩边训练!

欢迎关注8爪妈妈,免费赠送一份家庭感统游戏手册,私信:感统,会自动发送文件!


8爪妈妈


土豆妈妈认为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力中等的,太聪明或者太笨的都是少数,

最能拉开孩子距离的,往往就是态度和习惯,所以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比较重要。

那么如何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呢,土豆妈妈提出以下建议:

1.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与孩子的年龄相关,如果孩子太小,要强迫他专注的做一个事情,那就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

3岁以内的宝宝注意力只能专注3-5分钟,3-4岁,五分钟,

4-5岁十分钟,5-6岁十五分钟,6岁以上十五到三十分钟。

了解了这个以后,题主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孩子的年龄区间。

也许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变长。

2. 孩子在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孩子,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我家小土豆在看绘本的时候,我就不能去给他送苹果啥的,这会打扰到他,破坏他的注意力;

又或者小土豆在写写画画的时候,我不能按大人的眼光去指导他,生怕他画的不好,

让他自由安静的写写画画,才能提高专注力。

3. 提升内在的专注力,当孩子能够由内到外的改变自己的注意模式时,才能真正专注。

想要孩子自发的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我们得想办法将活动安排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才能引导孩子自动进入专注的状态。

所以在安排任务时,必须要注意到三点: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难度和他的能力匹配

第三:有及时的反馈。

比如: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面对众多的作业总会有些手忙脚乱,一想到作业就头大,

那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先做数学,语文,英语还是手工。

当确定了做语文的时候,又给孩子找更小的目标,先做默写,作文还是抄写生字 。

把目标分解成很小的目标,孩子才能有信心集中精力去面对,

孩子可能觉得语文作业里,抄写生字最难,枯燥又乏味。

那就写让孩子抄写简单的字,写的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这个字写的好看,秀气!”如果有些问题实在难以接受,也可以幽默的提出来“这个字有点瘦了,能把她写胖点吗?”

反馈的过程不能老是批评,最好的做法是,温和的给孩子提建议,对于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表扬。

有了这样及时而具体的反馈,孩子就会越做越喜欢,越做越专注。

4.注意孩子是不是在某件任务上没有优越感,总是处于被打击和失败的状态,这时候要注意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人性天生追求优越感,孩子也一样,当孩子在任务中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的时候,对任务肯定不敢兴趣,甚至想极力摆脱。

比如:小土豆在数学方面启蒙比较晚,自身也对数字不是非常敏感,

很多同学一眼就会的作业,小土豆总是需要提示才能完成,

所以他对上数学课很反感, 老师总说他上课易走神 。

这时候,就需要我在课后给他一些帮助,比如:

有意的在生活中锻炼他数数的能力,辨别形状的能力,以及跟着老师的脚步,提前预习,及时复习。当然还有就是,了解情况以后,要适当的调低对数学方面的要求,孩子一有进步,就及时的鼓励他,慢慢的激发起他对数学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全面的看待自己,这方面虽然暂时落后,但是其它方面还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才能让孩子更加有勇气去克服困难。

认真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我是土豆妈妈,育有5岁男孩一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注于孩子成长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果您在孩子养育方面有什么疑问或者是高招,希望您能在评论区留言。

同时,欢迎您关注土豆育娃,和土豆妈妈一起在育儿路上彼此学习,成长。


土豆育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般有几种原因:

1、被自己情绪影响

比如周末要和爸妈一起出去玩,出于兴奋,他周五就开始惦记着了,因为和同学吵架了,一直闷闷不乐,做什么都想着

建议: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感受

孩子有可能会被外界的各种刺激影响,导致无法坚持集中在一项任务上。如果孩子表现出了不安或者担忧的情绪,请一定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如果你能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些情绪,孩子也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2、环境的影响

比如身边的同学上课讲话,玩东西,他也会跟着一起玩;写作业的时候看电视,或者家里开着大大的音乐等等

建议:限制电视手机时间

在孩子写作业或者需要专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请尽量减少对他非常有诱惑性的东西,比如电视、手机、零食


3、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比较枯燥、难度大

比如长时间的罚抄、写作业等

建议:先训练在他喜欢领域的专注力,比如他喜欢踢球,就让他在专门时间段的踢球,慢慢增加联系时间;针对难度大,比较枯燥的事情,建议拆分任务,并给他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先做简单的数学作业,在做难得语文作业,中间可以休息一会,语文作业要在20分钟内做完,就可以玩1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就减少玩耍时间等等


4、孩子年龄尚小,生理上还未达到相应的水平

即使是成年人也有自己的注意力极限,所以我们要适当的给孩子放松的时间。按照经验,我们可以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参考,例如5岁的小孩注意力将会在5分钟左右的时候下降,所以我们把时间设置为5分钟休息一下。


另外,还可以陪孩子玩游戏、拼图等方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育儿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壹壹早教说


父母堂为您解答:

在弄清楚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之前,我想家长们应该先根据孩子情况大致判断一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再来根据原因找“对策”。

1.生理原因。

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过于兴奋导致自制能力差。

建议:合理的感官训练,通过视觉、听觉、感觉三个方面的训练或游戏,让孩子在固定时间段内只看一件东西、听一个声音、只感受一种事物,锻炼孩子集中力。长期坚持科学的训练加上充足睡眠的保证相信可以改善孩子不专注的情况,

2.外界原因。

对于孩子来讲,周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可能会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噪音、强光等等。在长期被干扰的环境之下孩子便会形成转移注意力的习惯。

建议:家长应该竭尽全力为孩子创作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孩子专注做事情的时候将窗户关掉,家中尽量不要张贴一些干扰孩子注意力的海报,孩子的工作区不要放置无用的玩具等等。

3.心理原因。

有些孩子在长期不受关注的环境下成长,有可能会下意识的通过一些行为来得到父母关注,希望父母来“管”一下自己。

建议:如果是上述原因,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自己是否在孩子成长中给孩子的关爱太少了,及时的和孩子沟通,营造和谐互爱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的不良习惯慢慢得到改善。


父母堂


我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STEAM教育机构(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交融教育),有个小男孩8岁,念国际学校,家住附近,家里保姆阿姨送来体验。


接待的第一天,阿姨就给我讲:“我们家小江特别聪明,学什么都快,幼儿园在美国读过一段时间。他对喜欢的老师可好了,主动帮忙捶捶背,收拾讲座,安放椅子,特别小绅士。但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课堂上碰到不感兴趣的,就撑着脑袋望着你,啥也不做,老师叫他也不理。”


那时正好有全体系的课程体验,包括魔方、scratch编程小车、乐高、儿童木工(用安全机床,而非纯手作)、科幻画等等,带着小江全尝试了一遍。

像木工项目,虽然是儿童安全机床,但是电器总有一定危险性,千万不能去挑战它的安全性。课堂上进行安全讲解和示范时,发现小江偶有走神,就得赶紧提醒。后来他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忽略了,导师再重复提醒时,他明显就能注意了。

后来我发现他动作神情都开始不耐烦时,想想应该是此时手部小肌肉乏了,难以精准控制机床,但孩子的好胜心同时又兴起了,想着非得把手上的作品完成不可,所以毛毛糙糙。所以表现得极差。这时就立马叫停,强行要求他休息放松后,调整好了再重新开始。后来小江自己主动多上了几次木工课,再看他的操作时,就能发现他的注意力就有了明显提高。

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然而,他们大多时候都是无意观察,有着观察不细致的毛病。作为家长或老师,要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能够明显提高注意力,也让他们的观察更有成就感。

混合专注力训练

像我列举的木工这样的科技项目都需要充分调动孩子的注意力,属于混合专注力的训练,要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做运动结合起来,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就容易乱套。你可以再找找类似的亲子项目,来试试看。

首先选择的项目要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要从简单开始循序渐进,老师或家长不断边示范边让孩子模仿,还要不停地要求他做出反馈。在他精力开始较大范围涣散的时候,及时叫停,短暂休息放松一会再继续。若是他在这个过程能保持一段持久的专注,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他这种适宜的行为。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多用爱和耐心,陪ta一起成长吧。

关于HandyKid

HandyKid专注面向家庭的STEA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交融教育),为家长提供丰富的STEAM教育咨询、项目指南,未来还会提供订阅式STEAM玩具包。如果您认可STEAM教育,希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愿意用心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请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