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是何种人?为何能让唐朝贵族们爱不释手?

白船


唐朝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昆仑奴,新罗婢。意思就是昆仑的奴才,新罗的婢女。那么这里的昆仑奴与新罗婢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都是来自于哪里?为何成为当时唐朝达官贵人的标配?甚至一度成为炫耀的工具?

这里的昆仑并不是狭义上面的昆仑山,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昆仑还是黑色的意思。昆仑奴就代表着黑色的奴隶,在这里不禁有感而发,为何黑人总是这么倒霉?想当年他们被三角贸易给运了出去,零散到世界各地成为奴隶。不仅被一些欧美国家所喜爱,甚至还被唐朝所青睐。

所以我们先搞清楚这第一点,昆仑奴并不是来自昆仑山的奴隶,而是来自于其他地区的黑人。那么这个其他地区到底是哪里?其实这个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的土著人,他们虽然也是属于黄色人种,但是皮肤的颜色要比我们黑的多。在这里要补充一点,人种的分布并不是根据皮肤颜色来分的。

一些皮肤黝黑的人,他们其实也是黄种人。在《旧唐书·南蛮传》里曾经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那么我们虽然搞清了昆仑奴的具体来源,但是当时的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这些人又怎么隔山跨海来到中国? 首先是当时有着非常繁华的奴隶市场。其实奴隶这种事情,在世界各地都有。来到中国的昆仑奴,基本上都是来自西贡奴隶市场,他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这里的黑人主要是亚洲马来人,贩卖的对象也主要是我们中国的这些王权富贵。

第二种就是来自于番外的进贡,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万国来朝的地步。当时的奴隶和其他的货物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被当作是进贡品送到了唐朝。当然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进贡来之后皇帝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这些奴隶分给其他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昆仑奴相当于清朝的黄马褂,第一位的是皇帝的青睐。

最后一种情况,基本上是外来使团的遗弃。因为由于当时唐朝很发达,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国使团来到中国,因此也或多或少带来了很多的黑人奴隶。但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些奴隶被留了下来。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投靠了当时的一些大财主。
而当时的有钱人也比较喜欢他们这种黑人奴隶。首先是因为他们外表独特,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倍有面子。基本上别人都不可能有,当他拥有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炫耀了。再者就是这些人干活非常卖力。因为黑色人种在人体结构上面,本来就要比我们的肌肉发达得多。所以他一个人甚至可能要干两个人的工,当然更加深受王权贵族的喜爱。

至于新罗婢女,其实是来自于朝鲜的婢女。其实他们的长相和中国人差不多,之所以会深受欢迎。是因为他们比较心灵手巧,所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样。在当时人看来就很奇怪,因此也成为了攀比的一种情况。

其实从某种方面来看,当时对于奴隶的攀比,和现在相差其实也不多。就好比家里面养的什么动物,或者留了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基本上都喜欢炫耀一下。后来随着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闭关锁国,越来越少的使团能够到达中国。因此这一部分奴隶越来越少,毕竟他们也是人也会老去。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黑人从非洲来到中国。目前主要停留在广州等地,渐渐的也有很多人也成为了中国人的女婿。


史之策


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昆仑奴是什么人?第二,为什么唐朝贵族喜欢蓄养昆仑奴。
第一,昆仑奴是什么人?

昆仑奴,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是指生活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区域已经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矮小黑人。在宋朝的《高僧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本名掘伦,交广之人呼为昆仑,黑色人所住之国名。今之爪哇、苏门答腊等。

《寄归传》一日:‘良为掘伦。初至交广,遂使总唤昆仑国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谷响集》集 引《万书萃锦》谓‘西南夷有昆仑层期国。 距应天府马行三年.在西南海岛。其国有野 人身如黑漆,国中人布食诱捉,卖与番商为奴。

从这些古代记载中至少可以知道几个信息,首先昆仑奴的体貌特征,卷发黑皮肤。其次,他们很多是被诱捕贩卖而来的。所以有人说,昆仑奴的存在,证明早在欧美贩卖黑奴之前,在东南亚和北非,已经出现了黑奴贸易。至于昆仑奴这个名称,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存在,著名的佛家高僧,晋朝的道安和尚,因为皮肤黝黑,就有个外号叫昆仑子,还有一个外号叫漆道人。到了盛唐时期,万国来朝,昆仑奴在长安已经很常见了。。 唐代诗人张籍就写过一首《昆仑儿》 :

昆仑家住海中州, 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 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 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 行时半脱木绵裘。

这首诗把昆仑奴的故乡,容貌,来历基本上讲的比较清楚了,一个住在海岛的黑人,被蛮客捉来,卖到汉地,有耳环,有卷发,光着头。说白了,就是一个黑奴。

第二,为什么唐朝贵族喜欢用昆仑奴呢?

首先,昆仑奴有许多不同凡响的绝技。在唐朝传奇小说《昆仑奴》里,黑奴磨勒机智勇敢,武艺高强,既能帮助主人破解心上人的哑谜,又能把被大官拘禁在深宅大院里的美人背起来,飞出高墙之外。等到一品大院带着官兵要捉拿昆仑奴的时候,只见他:

磨勒遂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

我勒个去,这个昆仑奴简直一个隐居在民间的扫地僧风格的武术高手啊。所以金庸先生说过唐朝的传奇故事《昆仑奴》是中国第一篇武侠小说。

这一篇是小说记载,其他史书里面,对于昆仑奴的才艺也多有提及,主要是他们的潜水本领惊人,《太平广记》里面就记载,李德裕有珍宝落入深水,就是依靠昆仑奴潜水才打捞回来,在其他的记载中,甚至有人专门为了娱乐,把玉剑扔到海底,让昆仑奴潜入海底打捞寻找,作为娱乐消遣的项目。因为这些黑人奴隶,本领高强,身手敏捷,擅长潜水,而且忠于主人,所以唐朝贵族都已拥有几名昆仑奴为炫耀的资本。

当然了,也有比较彪悍的,《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期,广州都督路元睿因为向过路商人敲竹杠,结果穿上一个黑奴手持短剑冲到大堂之上,杀死都督和十几名官员,从容驾船逃走。

卷 203: “ ( 则天皇后光宅元年 ) 秋七月戊午, 广州都督路元睿为昆仑奴所杀。 元睿暗懦, 僚属恣横, 有商舶至, 僚属侵渔不已。 商胡诉于元睿。 元睿索枷, 欲系治之。 群胡怒, 有昆仑袖剑直登听事, 杀元睿及左右十余人而去, 无敢近考, 登舟入海, 追之不及。 ”

总结:昆仑奴是唐朝外族引入的黑奴,他们武艺高强,忠心耿耿,成为唐代贵族争相拥有的私人奴仆,昆仑奴的存在,侧面印证了盛唐时期中华帝国的开放胸襟和雄浑实力。


铁锤历史


大家有一种误解,认为昆仑奴是高大健壮的黑人,其实错了,这是影视剧的误导。在中国这个以白为美的社会,先不要考虑可能性,唐朝贵族,肯定接受不了高大健壮的黑人。

但昆仑奴是什么人呢,很简单,是征服了整个印度大地的雅利安人。而其中一支雅利安人,也翻达大山,进入到了中国,并且,在昆仑山一代活动。但这支雅利安人很不幸,他们遇上了强大的商王朝,战败被俘,成了商王朝的奴隶。

由于雅利安人是高大健壮的白种人,因此,深受商王朝贵族的喜爱,这种喜欢,一直延续到唐王朝。

但唐王朝之后,这些雅利安人,一来是种族逐渐减少到不能支持繁殖后代;二来,剩下不多的昆仑奴与中国人通婚,逐渐失去了白人特征。唐朝末期,就彻底消失了。


董江波


“昆仑奴”一般来说是当时越南、马来西亚一带沿海渔民被人贩子捕获后转卖给唐朝贵族当奴隶的一种奴仆。不过后来可能会混杂这一些过阿拉伯帝国而来的非洲部落黑人,这种皮肤黝黑的奴隶在唐朝贵族中会被统称为“昆仑奴”。

在《旧唐书·南蛮传》中说的很清楚,“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里点明了昆仑奴的身份和体态特征,一是林邑以南,也就是越南的南边,现在的南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带。那问题来了,东亚人种应该是跟中国差不多的,怎么会卷发黑身呢?


在《萍洲可谈》中的记载给了我们一些线索,“广中富人多蓄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谓之昆仑奴”。那这就很明朗了,昆仑奴之所以得到唐朝贵族的喜欢,是因为昆仑奴水性好,而南亚诸国的渔民们常年在海上捕鱼,皮肤自然都是晒的黝黑的,于是明明是亚洲人种,看起来却像个黑人一样。

在当时的长安城,拥有一名昆仑奴是贵族们相互之间炫耀的最大筹码,这种攀比之风,也使得上层开始更加钟爱购买昆仑奴。而这个时候,昆仑奴买来到底做什么用已经是次要了,毕竟这是奢侈品和地位象征。


三观粉碎机


所谓“昆仑奴”主要历史记载有两种:一个是通过陆路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黑皮肤、卷头发”的异域民族。二是通过海上的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东南亚或者非洲的黑色人种。

至于为何能让唐朝贵族们爱不释手,我想有几大原因:1,首先这些异域民众,相对中原汉人有极大显著有点,比如:善潜水、身强体壮、耐力好、听话忠诚,很适合养在身边作为奴仆豢养。2,本身“昆仑奴”为贩卖而来,看着新鲜好奇,与中原人相对身体上有很大优势。这样“稀缺”“优秀”的物品,很适合炒作。同时成为富人用来攀比和炫耀的奢侈品,自然而然形成了“昆仑奴”让唐朝贵族们爱不释手的社会现象和风气了。


樱花霰


昆仑奴的称号始于唐朝,当时唐朝疆域延伸西域。也就是昆仑山南广大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一部分非洲黑人被迫或自主的来到昆仑山地区生活、做奴隶。也有一部分人被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带到了长安做奴隶,当时唐朝人看到这些全身乌黑长发翻圈的黑人力大,有劲、干事不累来至昆仑山南面的奴隶统称昆仑奴。因为当时叫这些黑人地方又不相同,只知道从昆仑山南边来的,所以就这样称呼下去了。唐朝后期由于西域失去,断了这条丝绸之路,改从南边海上丝绸之路。这时候的昆仑奴大部是东南亚地区的原居民和从非洲贩卖过来的黑人。所以历史上对昆仑奴来源的争论有两派,一派是西域来的昆仑奴。一派是从东南亚来的昆仑奴。其实昆仑奴是丝绸之路的产物。分早期昆仑奴、晚期昆仑奴。也就是从西边来的和从东南亚方向来的都称昆仑奴。唐朝以后随着战争发生丝绸之路的断断续续,昆仑奴也逐渐减少到结束。唐朝人喜爱昆仑奴是因为黑人可以随便使用、听话,加上力气大、干事有劲,听你指挥不要报酬。一般有钱的人家都养一、二个昆仑奴在家护院、干体力活。有的昆仑奴被主人培训成艺人、手艺人等等。


张兴193886045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唐朝那些事儿。(本文约800字,阅读需时3分)

唐朝史料中,有关于“昆仑奴”的记载。

唐代就有传奇短篇小说《昆仑奴传》,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昆仑奴武艺高强,法力高超,行侠仗义,甚为神奇。

那么唐代的“昆仑奴”到底是一种什么人呢?

首先从“昆仑”这个词的意思说起。

我国西部有昆仑山,但是这个“昆仑奴”可与昆仑山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昆仑在古代有指域外的意思。

上古神话中,西王母住的瑶池在昆仑之地,这里的昆仑就是指极西之地。

到了汉代,昆仑就成为海外一个神秘岛屿的称号。

而到了隋唐之时,由于当时和南洋有海上往来,而这个方向就是汉晋时期昆仑这一传说中岛屿的位置,因此就用“昆仑”这一称号代指当时的南洋诸地。这时候的“昆仑”其实就是指今天的东南亚之地。

这也暗示着,“昆仑奴”并非来源于昆仑山,而是与东南亚关系密切。

文献中也有关于“昆仑奴”的记载

《旧唐书·南蛮传》有记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学界关于“昆仑奴”的研究认为,其来源可能有二。一是来自非洲的黑人。二是散居于东南亚的矮种黑人。

如今考古也发现了与历史文献记载的“昆仑奴”有关的壁画和陶人。

这些考古实物也证明了,确实是和亚洲常见人种有明显的不同。
头发卷曲,皮肤棕黑。有非洲人的特征。

为什么“昆仑奴”会受到唐朝贵族的喜爱呢?

就是因为非洲人种的昆仑奴体格壮硕,力大能干活,因此作为家奴的实用价值比较高。

此外,因为这种漂洋过海而来的昆仑奴毕竟属于少数,故而物以稀为贵,因此能得到唐贵族的青睐,作为其炫耀的资本。

这也是昆仑奴这个特殊群体能够见诸唐代正史记载,并成为唐传奇小说主角的原因。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熊二读史


昆仑奴是我国古代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带的少数民族,是随阿拉伯人来华贩运过来的。由于古代人发音不准,误将“柴棍"读为“昆仑",所以昆仑奴族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早在唐朝,长安就己经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于象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皮肤棕黑,卷毛发,性情温良,踏实耿直,就象自家喂的大牯牛,一般贫民都用不起,只有豪门贵族抢着要,用来供人娱乐、奴仆或役使。



一壶老酒202220


首先,昆仑奴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主要指的是东南亚的棕色人种,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人最多。



当时的唐朝国强民胜,长安绝对算得上全球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大街小巷的外国人早已见怪不怪,而昆仑奴和新罗婢特指那些从国外雇佣来的仆人,一般只有豪门贵族才用得起。



他们一般身体强壮,勤劳朴实,绝对是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至于唐朝贵族对其爱不释手,一部分原因是昆仑奴和新罗婢的体魄和性格原因,另一部分则是图个新鲜,毕竟找个老外当奴才,多多少少有点万国朝拜,显我大唐国威的意思。


肥猫讲历史


昆仑奴有一种雪国人,跑得贼快,可以超越光速使时光倒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