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放弃评职评级了呢?

大爱太美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的级别越高,岗位设置的层次越靠前,教师的工资收入越丰厚。在我们这边,正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工资收入上相差两倍以上毫无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忍痛放弃评职评级。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吗?非也!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评职称的路上,我蹉跎了十年光阴却毫无寸进。到现在为止,我距离评上中级职称还差“0.01公分”。这“0.01公分”的“结界”如何打破?就目前来讲基本上是无解的。原因很简单,在很多地区,评上中级职称是有名额限制的。在我们上头,还有一些油腻中年教师已经评上中级职称了,而还没聘上(十几年前在评职称方面流行的是“评聘分开”原则)。这些老师还没能聘上中级职称,我们这下一批人就只能耐心观望。只有等到那些聘上中级职称的老教师退休得差不多的时候,那些“追加”对象职称上去了,我们才有一丝晋级中级职称的可能。

当前,那些已评未聘的“半中级教师”可以说是很多学校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在我们地区,职称评聘方面独具特色——已评未聘的中级教师,如果教学业绩突出,考核分靠前,就有被“追加”一年享受中级职称工资的权益。说到“追加”,很多老师都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被“追加”荣誉的人一般是作古的英雄人物,而被“追加”职称工资的教师……当然,这个“追加”是一年“追”一次,要是你哪一年在考核分上掉链子,就不再成为被“追加”的对象。

这些被“追加”的教师,并非一个学校的主流,而中级职称评都还还没评上的教师,在一个学校当中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一个学校16个老师,有四分之一的老师和我一样,连续10年时间没能评上中级职称。在我们地区,欲要评中级职称得参加全省统一的考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但这样的考试就算考过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马上评上中级职称,你还要等到有中级职称的“职数”下放到你头上之后才行。如果你们地区的中级职称每年都是“零职数”的话,就算你“中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一直满分、年度量化考核一直满分也无济于事。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农村,真正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教师除了“追加”对象,其他的几乎寥寥无几。在长年没有中级职称“职数”的情况下,还没评上职称的老师,教育教学的热情正逐渐被浇灭;而评上中级职称的老师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就算他们的教学业绩极其糟糕,其工资收入也会秒杀一大片低职称的教师。所以,在我们学校,别说年纪大了的老教师,就是年轻的教师都暮气沉沉,在他们的思维定势中,无论自己再拼命也无济于事,何不省点力气?

而那些还没评上职称的老教师,则很干脆地掐断所有晋升职称的念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让他们写出高质量的职称论文无异于一种折磨。况且,就算是他们搞出相应的论文来,其中蕴含的“水份”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我们农村,很多老教师连电脑都不会用,你如何让他制作课件并颤颤巍巍走上讲台开一节公开课?你如何让他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老师放弃职称评审,并非自愿,而是被迫无奈。如果你是教师,你同意取消职称评聘吗?


微雨润苗


我是一线教师,来说说身边那些放弃职称的人的情况。

我有一个同事与我同龄,各种条件总是差,今年差这个,明年差那个。按照工龄教龄学历,95年可以中级申报,但差了一点班主任工作经历。第二年赶快做班主任。等到这个条件符合了,结果第二年差一篇经验总结文章。赶快弄文章。然后又差普通话级别证书。再考普通话。等到这个到手,又发现高中需要本科学历,于是进修学历。等到三年后拿到本科,又要求计算机、外语……他就每年疲于奔命忙材料,结果越忙越不行,因为和他竞争的换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后起之秀拎出来的材料一大堆,后来又增加了教科研等等内容。这个同事后来干脆放弃职评了,至今仍是初级。

其实我这个同事当初要是随大流,跟着我们一起行动,不会落到今天的结局。比如普通话证书,我们学校曾经集体考普通话,还免费培训,可他就是不考,说我上课学生又不是听不懂。学历也是,人家大专学历的都开始进修本科,他说自己大专学历够吃够用了。这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造成的结局。

那些吐槽职称靠各种关系与金钱的,心理未免变态。关系与金钱固然能起一点作用,但再多的钱再硬的关系,条件有一个不符合都起不了任何作用。


扬州微笑的草


我从教将近二十年,几年前评了小学高级教师,本以为职业生涯到了尽头,现在又可以晋升副高职了,于是又是一轮拼杀,在单位兢兢业业,班级成绩在年级前茅,每年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去年为准备县公开课消耗两个多月时间,加班做课件,教学设计等。邀请同事评课,晚自习后,睡觉前,都要进行反思改进 ,背一背教学设计,以求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身体和思想压力好大,付出总算没有白费,我执教的公开课同仁评价很高,最终收获县优质课证书一枚。

但这离评职称条件甚远,有些省市级证书只是需要提供材料就可以的,可是这些含金量很高又不费精力的好事与我无缘。所以只做老黄牛是不会晋升职称的,这职称的背后有很多无奈。

有时候真想放弃,可是职称又像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诱惑着我😁


燕儿fly


我38年教龄,199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评小学高级(现在合并为中小学一级了)也有27年了。以前想过评副高,但以前全县给小学教师评副高的名额只有二个,根本是想都不敢想。这二年开始评副高的名额多一些了,而且连自己的学生都有好几个副高,但我不敢去申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评?老实说我也想评,但身体不允许。前几年开始胃痛,胃痛最怕麻烦,心情不好时、心情紧张时、天气不好时都更厉害,经常要按着肚子上课(我基本都是上五六年级语文,今年上四年级语文)。先别说申报,一看到申报目录,胃就开始抗议了,还敢去做那些申报材料吗?只能被迫放弃啊。对我来说,真的是多活二年什么都有了,宁可每月少领一千八百。


小学语文老教师—老李


笔者发现,现在放弃评职称的教师特别多,几乎成了一种普通现象。其中有年青教师,也有年龄大的教师,有中小学教师,也有高校教师。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评职称大难了,太折磨人了。先说乱七八糟的条件,论文,证书,学历,教龄,科研成果,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还有指标限制,辛苦达到了条件,一个单位部门,每年给你一个指标,几个,十几个老师去争,融洽的同事关系伤害了。职称还没评上,友谊没有了。

其次,评职称太黑了,里面的水太深。职称指标,因为少而紧俏,多为领导把持。和领导关系不好,根本就没有你的份。还有一种现象叫要指标。某个教师,如果能量够大,可以从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给自己单位要一个晋级指标,谁要的就给定谁!


再次,评职称成为领导拿压下属教师的工具。领导说,这事,要这样做,谁不这样,不能参加职称评定。那事,按我说的,没有理由,不做,不准参加职称评定。比如,开会,教案,加班,培训,少一样,领导不高兴,职称不能评。

教师,做为中小知识分子,许多人骨子里有一点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结,鄙视一些人的胡作非为,更不愿为权贵所拘束,所以,索性放弃职称,放弃评职评级的机会。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和职称评定制度设计的初衷不相符,严重挫伤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上的教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教师怨声载道。


如何改变,笔者有两个方法,择一职称之病可治:

第一种,职称和工资不再挂钩。让职称和工资无关。

第二种,取消职称。

同意,请举手!


小桔灯



确实有很多老师都放弃评职称了。要评职称,就是很多老师心中那种痛,职称,职称,想说爱你真不容易呢。



我去年评审了高级职称,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个黑色的8月,让我难忘,让我不堪回想。首先是要评高级,我们这里一定要在一级职称后做满三年的班主任,当时我们这里有17个人符合高级职称年龄,但是班主任这一条,就刷下了8个人,我还好,没有被刷下来。得益于我咬牙坐下来的毅力。当时刚生完孩子,孩子还小,还坚持当班主任的。后来对比文件,又有两个同事没有在一级职称后参加课题,又被刷下来了。她们那个恨呀,但没办法,只能无奈的放弃了,我能够参加评审,说是幸运也不是幸运,是我工作努力的结果吧。



评职称里面的条件有很多,我数了数要30项多,能够符合的人应该不是很多,一般人都要什么承诺书呀身份证呀,学籍档案,教师资格证,,,,,很多最大区别是要有指导青年教师培训证明,还要论文发表,说到论文发表,我心那个痛哟,那时工资只有400多,但要拿去公开发表就要了我450元,心痛的呀,那时咬牙就发表了,因为评职称要用呀,没有这个嘛,硬件不够呢,还要参加课题,我是积极上进的人,凡是有课题的,我都认真参加,所以当我条件具备了评审职称就不难了。



所以现在评审职称条件太多了,很多老师不是这个条件缺就是那个不符合,所以就放弃了很是可惜了。


云10657


因为太累了。我是已经工作二十二年的教师,二级职称,学校还有二十多人跟我一样需要进一级,每年只有一个名额,需要各种证书:优质课,教学能手,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论文,课题等等。每一个荣誉都要费尽千辛万苦得来。所以直接放弃。


晴天


不是想要放弃,是欲求不得的无可奈何,是心如死灰的彻底绝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谁不渴望自己的人生能越来越好。但对于中小学教师们来说,或许只有评职称,才是唯一的职业发展通道。然而这条路,却又是那么的坎坷艰难,令人心伤。

首先是指标数少。绝大多数学校每年副高职称名额仅1%—2%左右,假设按部就班地论资排辈,评上副高需要等待50—100年。这意味着,就算排除后来者插队的情况,也有超过50%的教师整个职业生涯评副高职称无望。

其次是职称评聘黑幕重重。前面说到的插队现象,可谓天怒人怨。当然,论资排辈是不行的,应该以德能勤绩为标准。但现实是,职称指标就像小溪里的水,一路经市→县→学校校委会,再到一线教师这儿,就成了锈死的水龙头,只剩涓滴了。

市里卡掉一部分指标给关系户,县教育局再瓜分一次,然后剩饭残菜分配到学校。校委会成员轮流坐庄,间或漏出一些给特别优秀的教师以及有后台的教师。至于普通教师,要评上副高,难于上青天。年轻女老师或许可以靠颜值(但年轻的硬条件不够格),男老师就只能靠人品了。

再次就是职评方案不合理。以前论文和计算机是必要条件,成为职评路上两只最恐怖的拦路虎,由此衍生出一条买卖论文的灰色产业链。代写论文、卖版面的生意十分兴隆,其目标用户主要是教师群体。有的人写个请假条都要憋半天,却能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有的杂志社征文,不给稿费反要收三五百元版面费,还有人趋之若鹜。

现在不把论文和计算机作为前置条件,但仍然在评分时计算分值,改革尚不够彻底。

最可恶的是各种荣誉表彰,所占分值极高,几乎可以决定校内职称的归属,但谁能得到,却全凭校长一张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清一色是学校领导。不敢说全国皆如此,至少相当普遍。

有人说了,既然职评如此黑暗,为什么不向上级举报?

讲个真人真事:

有位五十岁左右教师老A,冲击副高很多年了,各种材料也准备得很充分。那年学校只有一个指标,打分结果出来,老A排在第二。没有希望了,老A很丧气,但又有些不甘心。后来不知从哪个渠道得到消息,学校本来分到两个指标,其中一个被县人事局“戴帽”指定给了老L。老L的女婿是人事局干部,事先走通了关系。

老A感到很憋屈,向上面举报了此事。有关部门查实后,取消了老L的指标。老L知情后大怒,手提菜刀满操场追着老A砍。

自此,老A成了学校的异类,直到退休也没提过评职称的事。

再说我吧,今年也参与了副高竞逐——真的只不过是参与而已,一个名额,九个人竞争,我排位第八。不废话,上图:

这些年我写了近700篇文章,但论文只有省级二等奖。别人都是国家级一等奖,有些人写个总结都要网上抄,写论文却恁厉害,想不通。

我2004年便能组装个人电脑,会简单编程,但没有去考计算机等级证。而他们几乎人人标配。

有效年限段中,我曾连续六次获评校级优秀(每学期成绩排名前三)。但别人一个市级荣誉,评得的分数甩我几条街。

……

我不知道,正当盛年的我已竭尽全力,但职评时却只能忝居末位,我该如何努力进取,才能得偿所愿。

或许,唯有放弃,另寻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才是正确的选择。

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聊以此自慰吧!


毫米


评定职称不是老师想放弃,而是受不了那折腾!说个我校发生的实事吧!一名一线教师兼班主任,符合所有评定职称的条件。第一次申请,一个名额,两位申报、一个是这位教师一位是德育主任(没交流过,不符合条件)结果是那位一线教师被淘汰!第二次两个名额:结果还是那位符合条件的老师淘汰!三位申报:一位是校长(没交流过,不符合条件),一位美术老师(从没当过班主任,交流没满一年,不符合条件)这位老师锲而不舍,第三次又报名了,恭喜她没人跟她争,终于如愿以偿的入围了,入围后填很多表格,交各种材料,这些都弄完了,准备考试,那些天一直再复习悲催的事考试那关没过!对于50岁的小学教师考中学甚至高中的知识确实有难度。因此很多人放弃申报职称,其中就包括本人!虽然符合所有的条件(班主任年限、交流两年等)!再次呼吁下既然职称评定是倾向一线教师的,希望职称评定取消考试水太深!以当班主任年限为标准,够年线自动定职称,这样的话才能调动起大家当班主任的热情!倾向一线教师不会只是一句口号了!


用户1250794146988


嗯,我准备放弃了!

虽然我是考试招聘进来了,虽然经过层层笔试面试打败了越多竞争者进来了!可我依旧是非科班出身!

出身山村的我无知选择了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就决定了找工作的道路曲折!毕业后又考了教师证,说来心酸啊!本来说本科自动晋级中二也不给晋级了,因为专业不符合。教学四年了还是没评上个中二。

学校里50多岁的老中一天天自嘲。我想终有一天我将会是个50多岁的老中二吧😄

人啊,生下来就是要活下去,不能悲观,要乐观,所以我应该会选择要么再考个在职研究生,要么辞职去私立学校。或者干点别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你们说是不是?!

加油吧亲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