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时,七个国家要求瓜分清朝,哪一国为何坚决不同意?

秋天的红叶882


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日本参与了对清朝的侵略。其中,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分别出兵仅几十人,可以说就是来凑数的,但是对清朝的索要一点都不少。此外,未出兵侵略的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同联军一丘之貉,也参与了对清朝的掠夺。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除了巨量赔款以外,各国在清朝划分了势力范围,清朝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王朝,清皇室也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这其中,也曾有部分国家提出瓜分清朝,要求最激烈的国家有三个:对领土有着厚颜无耻需求的沙俄,对大陆无限渴望的日本,以及欧陆新崛起的霸权国家德国。

三国之外,其它国家基本持附和态度,即既不愿冒险,又想坐享其成的那一类国家,以意大利最为典型。而美国,则是反对列强瓜分清朝的国家。而美国的意图,文末再来讲解。

但是对于当时列强瓜分清朝的图谋,其实也是狗仗人势,趁势起哄罢了。八国联军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瓜分清朝的,也没有那个能力。

首先,在清朝方面,清朝的溃败主要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但清朝的投降最主要是朝廷的恐慌,屈膝保存满清皇室利益的结果。当时的京畿以外各省还有很大的实力,甚至连对抗八国联军的主力--聂士成武毅军和董福祥甘军也并非完全是败于八国联军。如果八国联军选择瓜分清朝,则意味着和清朝全面撕裂,以当时清朝北方的实力来看,八国联军要全面取胜完全是痴人说梦。

其次,八国联军侵略之始,南方各省即公开“中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南互保”事件。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东南互保一方面是不执行清朝朝廷下达的与八国联军对抗的诏令,另一方面也不允许八国联军染指南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清朝的主要财力、晚清各方面的能人,以及晚清有实力的地方武装,悉数位于“东南互保”的范围内,实力远超北方。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北方失利,南方也有足够的能力抵抗八国联军,八国联军瓜分清朝谈和容易?

因此,俄日瓜分清朝的说法也只不过提一提而已,若要付诸行动,则是全面战争了。无论当时的俄日德,还是英法意,其实在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其他的复杂问题,根本无法抽出力量全力对付大清,遑论瓜分?而列强也自然是意识到这一点问题的。

而美国反对瓜分清朝,其实也是看清了联军各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以及清朝的潜力。另一方面,美国是当时较晚崛起的国家,在国际问题上谨小慎微,并时常刻意保持着“正义”的形象,以获取弱小国家的支持。实际上,美国后来成为超级大国,也正是基于这种策略,开始有能力挑战原有的世界格局,并最终成为一霸的。



苏绽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要求瓜分清朝的国家是:




以上分别是英、法、日、德、意、俄、奥匈帝国等七国,其中以俄日两国瓜分中国意图为最盛,但日俄都企图得到东北,此后不久还爆发了争夺东北的日俄战争。

不得不承认,当时美国是极力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因为美国远离东亚,同时当时又是制造业第一强国,美国看中的是整个东亚市场,美国才是最大阴谋家,因此它极力反对各国瓜分中国,加上慈禧太后为保住大清王朝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之语来巴结列强,而八国之中也名怀鬼胎,英法德等国害怕俄国坐大,因此也纷纷接受了美国的主张,俄国迫于无奈最后也只得接受了。
我认为当时中国之所以没被瓜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列强也从镇压义和团运动中看到中国人们英勇抗争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心,以至于他们怕瓜分中国后反而引起全中国人们团结起来反抗。




湘平古珍邮馆


据相关野史资料,八国联军侵华,击败满清政府军之后,本想要坚决处罚慈禧太后,瓜分中国。各国根据自己实际,谋划在华的最大利益。

据传,慈禧太后托人找到李鸿章,让李鸿章到各国使馆游说,并传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口意。经游说后,八国联军多数坚持原先决定,瓜分中国。其中,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叫得最凶。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也附和。美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对。

俄罗斯控制长城以北中国,进行“黄俄罗斯计划”,英国控制长江、黄河流域计划,德国想吞并山东,日本想吞并福建和东北,法国指染两广、云南。各有目的。

倘若中国被瓜分,则中国将变成非洲,成为各列强的割据。美国使馆回报国内后,认为中国一旦被瓜分,美国将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严重损害美国利益。权衡利害之后,坚决反对。日本、德国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表示它的“正义”,也勉强同意。而且,日本与俄罗斯,还有争夺东北的“对立”。因为俄罗斯在东亚的坐大,英国也害怕它一家独大,因而也同意美国提议。俄罗斯在其它几国意见下,也只好“同意”,当然,那时它正在加紧修筑远东铁路,而且还未完工。


愤怒野虎


1900年,已经被西方殖民者蹂躏了半个多世纪的晚清政府,再一次遭受劫难,心怀鬼胎的八国联军如狼似虎般地奔涌而来,吓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连夜出逃,把江山和百姓留给这帮禽兽肆意蹂躏。

尽管爱国将士和义和团曾奋力抵抗,但无奈双方实力悬殊,终究还是遭遇了惨败。八国联军进京后,慈禧太后立刻弃车保帅,下旨剿灭义和团,企图讨好洋人,同时又连忙召集奕劻和李鸿章进行和谈。

初入北京的八国联军兴奋地忘乎所以,犹如上蹿下跳的猴子一般,并纷纷嚷嚷着要把大清瓜分,将其作为殖民地来统领。然而,此时美国方面却提出了异议。

在美国人看来,清朝虽然软弱,但毕竟还十分庞大。而且,美国就是在原英国殖民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深知过多的压榨会引发人民的反抗,主张保留清政府,让其做为代理人,借以帮助列强崛起利益。

另外,由于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此时更需要的是广阔的市场,而并非是远离本土的殖民地。因而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上同其他国家有较大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早就看透了北方的俄国,认为一旦将清政府瓜分,那么俄国一定会继续南下,早晚将其他各国的地盘侵占殆尽,到时候自己的利益肯定得不到保障。

出于这些考虑,美国方面开始充当起了“老好人”,他们向清政府表示愿意从中周旋,以保留清政府。结果,走投无路的晚清政府也只能通过出卖国家利益来拉拢列强。

当然,当时八国联军也各怀鬼胎,虽然有瓜分大清的想法,却也很难达成一致,始终拿不出合适的方案。

最终,这些贪婪的侵略者还是决定见好就收,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获取了巨额赔款,并使得清政府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将丧权辱国的丑陋行径演绎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


夕阳下的晚枫


慈禧太后执政几十年,终于硬气一回,不再甘愿任人宰割,于是下了战书,向世界列强宣战,可是当世界列强给足了面子,带着船坚炮利来的时候,慈禧一溜烟跑去了西安。

英军率先攻破北京城,进入宫中,大肆烧杀抢掠,之后的其余国家纷纷赶来,做完土匪行径之后决定开个大会,怎么瓜分中国偌大的领土,各国都根据自己的需要瓜分中国的领土。

然而就在这些国家商量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国家觉得不对劲!于是开始反对瓜分中国的做法,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国家就是现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当时的美国还算不上是世界霸主,但是也有些实力。

而当时的强国无非就是英国、俄国、德国,他们都同意将中国瓜分成八个部分,当然他们自然占有大部分领土和利益,而其他国家自然就少了,此时美国人认为这样不划算,他们眼光更长远,所以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局面。

有人认为是光绪皇帝联系美国,才打动了他们,其实不然,美国只是将自己得利益最大化,如果分成八个部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就会缩减,美国声称只有中国开通商口岸,这样就可以通过商业活动大量压榨中国民间的财富,这一想法被解说之后,其他国家觉得确实不错,与其占领倒不如各自放大自己得利益。

后来还让清朝赔款4.5亿两白银,加上本金利息一共9.8亿,而偌大的赔款什么时候才能赔完?

当时的美国有人发现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去美国的留学生还不如其余欧洲小国,于是有人声称谁能让中国留美学生增加,这无疑在之后将在中国过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美国又率先退还庚子赔款,但是要求这笔钱用来资助中国赴美留学生,资助中国文化建设事业,而后其余各国纷纷效仿。

总之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羽评郡主


八国联军是我国历史中一件难以抹平的回忆,在1900年的时候,十个国家的军队从天津港踏上了我国的土地,带着一股风卷残云一般的气势向北京席卷而来。

八国联军之所以会有十个国家的军队,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当时八国联军中的英国并不是只带着自己国家军队来的。

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和澳大利亚也随之而来了不少军队,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十国联军。

八国联军的借口就是义和团运动,虽然义和团运动本身就是一件无理的暴民活动,但是却无法掩盖八国联军侵略的事实,从清朝晚年开始,他们就将我国当成了他们盘中的大肥肉,谁都想过来瓜分一块。

正好,义和团运动就成为了他们夺取我国利益的借口,所以他们就占领下了北京。

美国的反对瓜分

八国联军侵略早期的内部意见是非常不统一的,而之所以会有不统一的意见,那就是因为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多了,有的人拿到的利益少了。

在分赃不均的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分歧。

在八国联军中,除了美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之外,其他五个国家都提出了要瓜分我国的提案。

为此他们甚至画出了一个势力范围,想通过这画出来的势力范围,确定以后的地盘。

也就在他们讨论的激烈的时候,美国人怀着自己的目的开始与其他列强们据理力争了起来,并最终成功说服他们放弃了瓜分我国土地的想法。

而美国人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站出来反对瓜分我国呢?

其实道理简单到了极点,那就是在他们看来如果瓜分了我们国家,那他们自己所能在其他众多列强手中夺下的土地将会非常之少。

而分量虽然也有一点,但是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却会少上许多。

美国的反对原因

美国在现如今强大是强大,但在八国联军那个年代他们却并不是最强大的。

首先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在当时的实力就比美国强上很多,大家别看这些欧洲国家的国土小,但是他们的各大殖民地加起来所形成的庞大资源却是不亚于美国的。


他们后来之所以会落到了美国后面,主要是因为他们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不然美国后来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龙头老大。

这几个国家要么实力很强、要么距离我国很近,因此在划分地盘的时候,他们可以获得许多的便利。

但是美国就不行了,因为无法确定下让他们满意的土地份额,所以他们就站到了反对的立场上。

美国反对之后,提出了自己觉得正确的意见。

而这个意见就是不瓜分土地,只索要赔款。

他们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将不会遭受到我们国家百姓的激烈反抗、也不需花费多大的力气操心其他事情。

只要赔款协定签定了下来,即便自己躺在国内纹丝不动,每个月、每就会有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口袋。

与其投入大量的军力攻打划分地盘以及费心费力地去操心其他问题,直接提出一个赔款条件让清政府忙前忙后地去帮自己解决,岂不是快哉?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就会知道美国人之所以反对瓜分我国的原因了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瓜分我国自己无法获得太多的利益。

第二个原因就跟他们的国家路线有关,他们是一个商业占据主流的国家,在以利益为重的他们看来,直接赔款的形式是能获得最大利益的。

在美国人的劝说下,其他几个国家也不是傻子,在沉下心思考后,他们也觉得美国人说的对,因此就敲定了赔款的条件,和清政府签订下了庚子赔款条约。

从清末延续到民国的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的金额我们都很熟悉,当时我国一共有4亿5000万人,因此他们自己就以我国当时的人口基数索要赔偿,签订下来了4亿5千万两白银的赔款。

当然,如果他们想要让清政府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国当时确实有那么多白银,但是这些白银主要集中在百姓们手中。

想让清政府从这些百姓手中抢夺白银有些不现实,因此他们就签订下了分期付款计划,让清政府用接下来多年的各种盐税、关税的钱分期给予他们赔偿。



这个分期的时间也不短,是一个39年的长期分期赔款,4亿多两的白银在经过39年的分期之后,所形成的利息将会直接是本金的翻倍,清政府一共要赔给他们9亿多两的白两。

这笔赔款后来也没有随着清政府在历史中的云消云散而消失,在清政府倒台之后,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蒋介石等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夺取我国主导大权的人物都没有直接得罪列强们的胆气。

虽然他们本身在不同时间段内成为过民国名义上的主人,但是在那个军阀纷争不休、工业水平国力大不如列强的时代来说,他们是需要列强支持才能坐稳自己位置的。

因此为了自己的权力稳固考虑,他们自然就主动接受了清政府留下来的债务,在后来的多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地给这些列强赔款着。

美国在庚子赔款中的退还

不过这些赔款并不是全数赔偿的,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以及怀揣着某些目的原因,所以美国从1908年起,就开始了对我国的庚子赔款退还。

庚子赔款一共要给美国赔偿3000多万两白银,而他们的退还金额是1000多万两白银,差不多就是一半的金额。

而美国人的赔款退还并没有直接不还那么简单,在他们的规定下,清政府和民国必须要把这笔钱放到一些有用的地方。

比如建一些学校、福利院、医院、教堂之类的社会基础设施,在用美国庚子赔款建造的众多学校中,清华大学是最为出名的。

美国人的目的也很不简单,从退还赔款开始,清政府和民国也必须按照与他们的协定每年送一定优秀的留学生到他们国家留学,接受他们的教育以及思想。

而他们这步决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他们美式的教育感化这些留学生,使得他们在回到国内后成为支持美国文化的人,以在我国宣扬他们美国的文化。

也因为那个时代美国的教育确实比落后的满清、民国先进太多的原因,所以很多留美归来的学生,后来都成为了影响极大的文化人物,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有必要说一下的就是,一般在去美国留学前,这些留学生都会在清华大学打好留学前所需要的英文底子。

然后到了留学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清华大学前往美国,然后或是回到国内或是留在美国。

这一点和现在非常相似,因为现在大多数的清华学生在去了美国留学后,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最后变成美国人。


所以说在众国要求瓜分我国的时候,反对的国家是美国,他们反对的原因是因为如果按照瓜分的方法,他们所获得利益将会非常之小,这是他们所不想看到的,于是这才反对了这样的做法,提出了赔款的要求。


孤客生


那么,美国是有意保护中国吗?当然不是。它是为了它自已的利益。

当时,在列强中,美国的势力还是比较小的。如果瓜分中国,美国所能得的份额有限。另外,更重要的是,美国清楚地知道,瓜分之后,列强之间要狗咬狗,战争不断,中国人民也会奋起抗争,后患无穷。所以美国不同意瓜分,而是利用清政府,为他们服务。这一招比其他列强要高明得多。

八国联军入侵,源于义和团火烧外国使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源于慈禧太后的支持。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是想借义和团压压列强的气焰,出出心中的闷气。可是当八国联军打进来,清朝不是对手,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又反对和镇压义和团,并且派李鸿章同列强谈判。列强提出十亿两白银的赔款。经李鸿章力争,最后定为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合中国人每人一两。至此,请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的掠夺中国人民的工具。也就是遂了美国人的心願。

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来看,美国对中国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帮助,归根结底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例如抗日战争)。对此,应有清楚的认识。

欢迎点评。


WM晓奇


“尔等欺人太甚”,当年慈禧在所谓的《宣战诏书》中铿锵有力地喊出这句话,我们都认为慈禧是看完义和团在紫禁城表演完”刀枪不入”的本事后,才增强了这位封建老太太对外宣战的信心,才有底气对外宣战。其实,并不是。

图:八国联军与清朝女子

慈禧作为晚清执政者,再怎么昏庸也不会无缘无故向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她是一个权利欲望极甚的人,更是一个把个人利益看得非常重的人,只因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死亡的临近,才会对十一国下宣战诏书。

八国联军是怎么厮混到一起的,他们出师有名吗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一直受列强欺压,英法联军更是在抢走大量珍宝以后,烧了圆明园。慈禧肯定知道自己的实力绝对不是英法日这些列强的对手,那么她还为何要宣战呢?

这跟慈禧所处的危险形势有很大关系。

慈禧与光绪闹翻之后,端王载漪想趁机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手握京城禁卫军,故意放山东的义和团进京。义和团要是得势,慈禧必定万劫不复。

而洋人支持光绪的变革维新,光绪重新掌权,对慈禧来说,基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毕竟古代皇权专制就这样。

当义和团进京之后,虽打着消灭洋人的旗号,但实质上干的却是烧杀抢掠,在京城作乱的义和团已经不受控制,完全乱成一锅粥。

在义和团制造惨案,杀掉洋人之后,列强们坐不住了。慈禧心里跟明镜一样,这两方要是任何一方轻松胜利,自己就得玩完。

于是,她就想先借洋人之手灭掉义和团,再让满朝大臣背这个黑锅,自己则先到西安躲避一阵,以此全身而退。

其实,在慈禧宣战之前,当时北京的洋人已经与义和团厮杀到一起,碍于洋人的数量少不是义和团的对手,所以慈禧认为只有发动战争,洋人的部队才会过来。

慈禧发动战争,深知自己的实力肯定不是联军的对手,但战后的结果,对慈禧来说,无非就是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慈禧这个把个人利益看的非常重的人是无所谓国家损失的。

而正如慈禧料想的那样,义和团被洋人灭了,端王下台,大阿哥被废,主战的几个大臣成了替罪羊。可她没料到洋人索赔4.5亿两白银,这个数字就是耻辱,因为当时清朝人口约为4.5亿人,也就是说每人1两。

最后,所有人都有损失,国将不国,慈禧什么事没有。

八国联军攻下紫金城后,要求瓜分清朝,米国为什么不同意

米国在发表独立宣言以后,就迅速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相继从英国、法国、西班牙手中通过战争获得土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得领土的最迅速的方式是通过金钱购买,甚至在1867年仅用720万美元就从沙皇手中买到150多万公里领域,当时米国民众还一致认为政府做了一笔糟糕的交易。

鉴于米国的综合国力在那个年代已经首屈一指,光绪以法理皇帝的身份向米国总统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在关键时刻得到帮助。信件辗转多日被送到米国总统麦金莱手中。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当时总统是什么反应,但八国联军侵华后,就在其他七国打算瓜分清朝的关键时刻,米国确实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瓜分提案。

不明此理的人,乍一听,还以为米国是战略伙伴为清朝的完整统一考虑呢,然而,并不是。

米国不同意瓜分,有他们自己长远的打算。首先,瓜分以后,那些不平等条约就完全变成废纸了,清朝都没了,找谁要赔款。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米国认为,要想让利益最大化,就不能把羊一下全杀了分着吃,而应该长远考虑,剪羊毛,长期稳定收益。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时,七国要瓜分清朝,米国站出来不同意的原因,米国考虑的是长远利益,不过后来,他还带头把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用于教育事业,同样,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西化为主,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小小嬴政


中国没被列强瓜分,恰恰是列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这种矛盾客观上使我们从割肉(割地)变成了放血(赔款),而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国家,它就是美国!福垊需要澄清的是企图瓜分清朝的不是七国而是五国,而坚决反对瓜分清朝的美国不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而是在此之前。

上图为19世纪末,俄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在我国的势力的范围,他们趁着清廷衰弱,一直又这样一个企图,那就是尽快把势力范围变成殖民地甚至是领土!典型的如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它威逼利诱寻找甚至制造机会。而八国联军侵华时,沙俄趁机侵入东三省,赖着不走。在美、英、日、德、法等国的干涉下,沙俄才极不情愿地拖拖拉拉地撤军。那么美、英、日、德、法为什么干涉沙俄?这个答案再后面。

为什么五国干涉沙俄入侵东北?因为列强们有个约定,这个约定就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出现的。出现这个约定的正是美国。列强们在19世纪末,疯狂地侵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租借地、租界地,忙得不亦乐乎,赚的盆满钵满。作为万里之遥而国力又不强盛的美国,此时也很忙,但是忙的地方不在清朝而在菲律宾。因为忙完了菲律宾了,清朝还远吗?美国与西班牙在抢夺菲律宾,最终美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定西班牙,拿下菲律宾。然而列强在清朝势力范围划完了,这太让美国感到遗憾了,然而美国国力又不特别强。这边美国刚拿下菲律宾,那边就立即进入清朝。

进入清朝地面的人,是国务卿约翰.海伊,他曾经是林肯总统的私人秘书。他一到清朝地面就开始了他左右逢源的大招。上来就曾经清朝领土完整,清朝朝野表示欢迎。美国人在晚清给官员的影响还不错了,曾国藩就曾说,列强中美国人最厚道。然后向列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的特权尤其是势力范围。这样列强也很开心,然后美国向清廷和列强提要求了。

要求就是门户开放,贸易均等!理由是割肉不如放血,肉越割越少,而血总是源源不断。清朝也认为领土完整高于赔款,再说门户开放又不是赔款,多一个美国不多,少一个美国不少。但列强们不同意啊,你一个照会就要分我杯羹,尤其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只能是势力范围不能是殖民地甚至领土,这条件太苛刻了。尤其是对俄罗斯而言不能容忍,但英国同意。因为一旦俄罗斯真的实现了黄俄罗斯计划,那么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的势力范围就有可能被俄国觊觎甚至吞并。大家都知道俄国是多么热爱的领土,又是多么的侵略成性。恩格斯说过,沙俄有多大本事就能干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再说,美国那时就是英国的小老弟,分杯羹给小老弟,这也是做大哥的仗义不是。英国同意了,其他国家也不好意思不同意,俄国更是虚心假意的同意。

然而八国联军侵华时,俄国派兵最多,也最有想法,它一下子吞了东三省。这时清朝非常非常不开心,但又不敢惹俄国,就求助于列强尤其是美国。你们要俺们门户开放就门户开放,要我们签订《辛丑条约》就签订条约,说好的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怎么沙俄玩这出啊?于是各国纷纷干涉俄国,让俄军撤出东北,俄军迫于国际压力,不得不但又不甘心,就磨磨蹭蹭,撤了好几年。还占了江东六十四屯,这个地方说什么也没撤,因为该地较小,列强也就不问了。

《辛丑条约》,让清朝大出血,虽然后来在国内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让美国等国放弃赔款甚至返还赔款。当然都是以建学校、铁路、水利、医院以及留学的方式实现的,虽然培养了我国的人才,促进了国力发展,但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曾经的侵略让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谢谢大家。


福垊


当时是美国坚决不同意!!!

1900年,八个西方列强联合起来向中国派出了军队,他们统称为八国联军。

这八个国家为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美国,他们的组成很令人深思,目前除了奥匈帝国之外,其余七个国家还都算是世界主要强国。

(当时澳洲和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

八国之中,派出军队最多的是俄国人和日本人,因为这两个国家距离中国非常近,同时他们都有吞并中国领土的野心。

俄国出兵1.3万人,当时俄罗斯已经强迫大清割让了外东北、西北等地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俄国人还在向东北地区移民,甚至俄国沙皇叫嚣要在东北地区建成黄俄罗斯,意思就是建立一个黄种人为主的远东行省,其野心昭然若揭。

东海上新崛起的小国日本也是野心勃勃,这次他出兵2万多人,为八国之中最多。日本早在唐朝时期就有成为东亚霸主的野心,好在当时正处于大唐时期,没费什么劲就把这个国家打的不要不要的。在明朝的时候,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又先后共派出了数十万日军与大明大打出手,当然了,当时大明还算可以,一顿胖揍将丰臣秀吉的所谓战国精英打的不敢与明军野战,所以呢,最后也失败了。

明治维新之后,小国日本迅速变强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大清,夺取了台湾岛。当时他还想逼迫大清割让辽宁的时候,早已对这片土地垂涎的俄国人不愿意了,最后在俄国人、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压力下日本从辽东地区泱泱撤退,但是也敲诈了满清2000多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此后日本迅速发展为新兴列强,到1900年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以上两个国家当然是瓜分大清最积极,因为他们可以将这片土地并入自己的国土,从而完成实际占领。

英法两国

英法是和大清打交道比较早的两个国家,他们也是传统殖民霸主。两国对瓜分大清这件事上也比较积极,毕竟以他们的实力分得的好处肯定少不了。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剩下的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这三国,在东亚地区的存在感也不强,他们也不属于那种海上强国。

比如说1899年的三门湾事件,意大利派出军舰要和大清签署不平等协议强租三门湾,大清没同意意大利只好灰溜溜撤走了,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笑柄。

(马可波罗号巡洋舰,为三门湾事件的主要参与者)

所以这次三国来到大清跟凑热闹也差不多,能分一点是一点,分不到也无所谓,反正没有前面几个国家的帮助,他们要想对大清进行剥削,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美国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中。

美国的国力虽然很强,可是呢,在东亚地区的存在感不强!

虽然当时美国已经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不过那是1898年的事,菲律宾在美国手中还没焐热。这两年里,美国在菲律宾地方的统治一直不够稳定,当时菲律宾地区有一些独立势力对于刚刚控制这一地区的美国人进行袭击,搞得美国人焦头烂额。

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美国就算在瓜分大清的时候能分得较多的利益和领土,他也吃不下。美国这么鸡贼,他们是非常清楚自己处境的。所以,美国暂时只能端着碗里的菲律宾,看着锅里的大清,从长计议。

(右下角叼着美国国旗的鹰,蹲的地方就是菲律宾)

就这样,他选择了坚决反对瓜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