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關於汽車加油量最認真、最文藝的說明,應該來自凱迪拉克的用戶手冊。手冊中說,不能讓“加註嘴發出三次以上的咔嗒聲”——咔嗒,多麼生動活潑,十分傳神地表現了加油槍“跳槍”的那一瞬間。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咔嗒一聲,加油槍“跳槍”了

“咔嗒”一聲,加油槍自動“跳槍”一次,這表明油箱裡的油已經加夠了。“咔嗒”一聲過後,是該停止加油呢,還是可以繼續欣賞這美妙的聲響?如果可以欣賞的話,為什麼只能欣賞3次而不是更多呢?

加油槍為什麼會跳槍

現在加油站用的都是“自封油槍”,加油時把槍頭插進汽車油箱,然後摟起“扳機”,用一個小機關卡住,剩下的就是等著那“咔嗒”一聲了。

果然,“咔嗒”一聲如期而至,加油槍上摟起的“扳機”神奇地自動彈開,加油就停止了。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扳機”彈起,加油就停止了

加油槍怎麼知道油箱裡的油加夠了?

秘密就在離槍頭大概兩釐米處的小洞上。只要油箱裡的汽油液麵達到小洞這個位置,油槍就會跳槍“自封”,停止加油。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汽油一碰這個小洞,就跳槍了

其中的原理一句話也說不清,總之,往油箱裡加油時,汽油會不斷地擠佔油箱空間,裡邊的空氣需要往外排,這個小洞就是空氣的出口之一;如果小洞被油堵上,空氣進不去,油槍內某個部位的氣壓會失衡,觸動某個機關,就跳槍把油給斷了。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加油槍結構圖

跳槍之後,是不是加滿了?

當然不是。油箱在設計時是留有“膨脹空間”的,因為汽油隨著溫度升高體積會膨脹,而且,汽油的揮發性很強,揮發出的汽油蒸氣也要有容身之處。如果真的把油箱灌得滿滿當當,既便撐不爆,汽油溢出來也是相當危險的。

所以,按我國目前的強制性標準,油箱“額定容量應控制在燃油箱最大液體容量的95%”。據各地質監部門的抽查,多數汽車製造商為了提高安全係數,油箱“實際容量”比“額定容量”多7%到10%。

另外,加油時,油槍出來的油流速快,衝到油箱裡會形成飛濺和泡沫,油箱裡的液麵也晃來晃去不穩定,槍頭的小洞一碰到汽油或者泡沫就可能跳槍。跳槍之後,把槍拔出來,等液麵穩定後,還可以再加點油進去。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槍頭的小洞很敏感,汽油濺上去都可能跳槍

但凱迪拉克說了,事不過三,“咔嗒”的跳槍不能超過三次,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加油過量麻煩多

所有的汽車用戶手冊都會提醒車主:請勿將燃油箱加註得過滿。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加油不能讓油箱過滿

自動跳槍以後,如果再強行加註,還是可以加進去的,有些人甚至把油槍提起來一點,以避免自動跳槍。

這種做法是相當危險的。油箱裡的油過多,留出的“膨脹空間”不足,很可能如大眾高爾夫手冊中所說,導致汽油溢出,引發火災、爆炸等傷亡事故。

燃油如果濺到車身上,還可能“損壞車輪罩、輪胎和車身漆面”。這也提醒我們,如果加油時不慎把汽油灑到了車身上,趕緊用布擦掉,因為汽油是有機溶劑,對漆面、橡膠等有腐蝕作用。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加油加到溢出,是相當危險的

過度加油,還可能讓汽車的供油系統受到傷害。

汽油會不停地揮發汽油蒸氣,這種蒸氣如果跑到空氣中,不但會造成浪費,而且會形成汙染。(說起來,喜歡聞汽油味兒的人頗有一些,最著名的應該是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少年時代的一大愛好就是趴在地上聞灑落的汽油。但這個習慣不合健康要求,因為汽油蒸氣中含有致癌物苯)

為了收集汽油揮發的蒸氣,汽車上都有一個叫“炭罐”的東西,從油箱裡跑出來的汽油蒸氣,會通過一個管道到達這裡,被炭罐裡的活性炭吸附。

發動機起動後,這些汽油蒸氣會被吸入發動機內參與燃燒。如果油箱裡的油加得太滿,再加上汽車行駛中的晃動,液體汽油就可能竄入炭罐內,把裡邊的活性炭“淹死”(失效);還有可能接著長驅直入,沿進氣管道進入發動機把火花塞“淹死”。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炭罐的工作原理,有鑽研精神的可以瞭解一下

如果在車裡能聞到汽油味兒,或者天熱時不好打火,或者怠速偶爾發神經,很可能是炭罐掛掉了。

所以,油箱裡的油加到跳槍就適可而止;如果實在忍不住想再聽聽“咔嗒”聲,那也不要忘了來自凱迪拉克的提醒,頂多再聽兩聲,所謂事不過三,就是這個道理。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重溫一下來自凱迪拉克的警告

為什麼跳槍最多不能超過三次?主機廠在設計油箱時會以該油箱額定容量(即加滿油)模擬最惡劣工況,確保液態油不會進入炭罐,而主機廠對加滿油的定義就是:加油到跳槍再補槍三次。雖然設計上有點冗餘,大家沒事兒還是不要去挑戰油箱的極限,有的車型手冊上則乾脆告訴你:加油槍自動關閉後切勿試圖繼續加油!

最後再多說一句,近年來,某些拆車視頻和自媒體怒斥某些汽車廠商偷工減料,為節省成本使用有安全隱患的金屬油箱,直指這種油箱在撞擊後容易起火爆炸云云。這種說法挺有市場,忽悠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以為金屬油箱不如塑料油箱安全。

在“全國汽車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最新修訂的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汽車燃油箱及其安裝的安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徵求意見稿),在對汽車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的說明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燃油箱應由防火金屬材料製成,也可以用滿足要求的塑料製成。

正常智商的人,都應該能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吧。

給車加油,為什麼“跳槍”不能超過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