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大片田土無人耕種?

雄鷹


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主要有這樣幾種原因:

首先,在沒有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前,都是由生產隊統一組織,因此,各個能用的地,都會用起來。但是,由於產量很低,且糧食都是統購統銷,農民仍然吃不飽肚子。

第二,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增,只要能用的地,都有農民開墾,把地用起來,以多獲得一些糧食收成。且那時候麻將等還沒有興起,抓賭也很認真,所以,農民的主要任務就是種地收糧。所以,很快地農民就都解決了吃飯問題。

第三,隨著農民進城逐步增多,留在土地上的人越來越少,且大多是老弱病殘,所以,開始出現拋荒現象。越到後面,拋荒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甚至很多地勢、位置、土質很好的低,也被荒掉了。

第四,種地成本越來越高,勞動回報率越來越低,很多農民寧可把土地荒了,也不願種地,而只把最好的地種上一點糧食,供自己家使用。自然,拋荒的地也就越來越多了。


譚浩俊


農民是最講實在的,請聽我老農算算,就知道大片土地荒蕪的原因了。

第一,就拿種一畝玉米來說:種子每畝每袋90元,機耕每畝60元,澆水二次每次70元,除草劑每畝1次15元,收穫每畝110元。不算人工費一共是410元。每畝產1000斤,收購0.8元。產值800元,除去投入4IO元,剩得390元。6月種,10月收,歷時4月。那麼打工隨便1個月最少得2000元吧。你說農民種地積極性還會有嗎?

第二,村中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婦孺病殘。農業多少都是力氣活,他們能幹好嗎?所以,他們僅種些夠自家吃用就行了。

這些現狀也是國家改革重點,加大農業補助,加速土地流轉等等,目的就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確保糧食生產。





一樹一世界劉



為了中國的農業安全,中央要求堅守18億畝農田紅線,不能被突破。現在農村除了上了歲數的人在種點田,年輕人基本上都不願意種地了。從70後開始,大家都在外面打工。尤其是農二代,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是也不願意種地插秧這麼辛苦,有些人寧願在家休閒度日,把自己的地塊要麼出租,要麼拋荒,都不願意下地幹活,所以,現在農村只有50、60後在種地,中國農村土地拋荒嚴重,農民種地後繼無人。


農村為啥大片土地拋荒,而無人種地呢?生要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種地這種活既辛苦,收入又不高,辛苦種上幾畝地,即使老天幫忙,風調雨順,一年下來也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出去打工,賺錢速度還快一些。我看到多數農民現在都種種自己家吃的蔬菜,把剩下的土地就這樣拋荒著。


二是,種地不僅產辛苦活,而且還是腦力活,要知道現在市場需要什麼,你才能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現在農村信息不對稱,許多農民不知道該種什麼好。前些年,大蒜價格上漲、綠豆價格大漲、庶糖價格上漲,農民們都跟著去種植,結果這些農產品價格狂跌,種地的人反而是虧損慘重,種出來的東西都爛漫地裡。所以,沒弄清農業市場需求,盲目胡亂種地也是不行的。


三是,中國農業的成本過高,無法給農民帶來高收益,現代化農業要快速推進。美國只有3%的農業人口,美國是實行了農業現代化,大片土地機械耕種,一個農莊也就只有十幾個工人在種地。而中國別看大片土地無人耕種,但是農村人口即使分田地給你,也就是一二畝地,你靠這幾畝田地,自然無法生存,只能是將地拋荒,外出打工。所以,中國農業需要改革,要搞農業現代化,要搞土地集約化耕種,這樣成本可以降低,農民收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以大幅上升。


不執著財經


為什麼現在農村大片田土無人耕種?這個在農村現在是普遍現象,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不賺錢造成的,下面我們分析下主要原因。


一、農村空心化嚴重,留在老家的都是老、弱、病、殘,老年人幹不動了,後續無人導致的拋荒。

二、農資太貴了,一斤糧食的錢趕不上一瓶水,種一畝的純利潤才100~200塊,年頭做到年尾都是見不到錢,全給農藥、化肥賺去了,不如在外打工幾個月。

三、水利設施老化,許多地方的儲水、通水渠老化、堵塞、漏水,水源困難,不得己被拋荒。

四、糧價低迷,糧食收購價過低,導致農民無錢可賺,喪失勞動積極性。

五、人工成本太大,在農村現在隨便請個人幹農活,最低150元/天以上,請人幹一天,一畝地的利潤就沒有了。

總之,現在在農村幹農業的越來越難,農民看不到出頭之日,現在連許多種植大戶都覺得無錢可賺,紛紛退出這個行業了,可見農業的艱難。對於地勢不平坦,交通不便利、水源不方便、不適合機械化操作的地方,拋荒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因為現在農村根本沒有那麼多富餘的勞力來搞這些。等我們的父輩老了,農村基本上就嚴重處於後繼無人接手幹農活的狀態了。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農村的現狀堪憂,值得國人深思,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或意見,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壞男人2576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農民,中國開國以來工業不發達,都是農民交公糧,辛苦一年一大半的糧食無條件的交給國家,養活大量的城市人,現在國家富裕了,不能這樣對待農民,醫院,學校,房地產等等都是天價,老百姓的農產品...全文


雲中歌215516915


在以前,農村沒有荒地,沒有閒置的土地!只要有一塊土地沒人種,鄉親們都會搶著來種,不管多麼貧瘠的土地,農民總有辦法,讓它長出作物來,體現出它的價值。現在呢,不少土地被拋荒,無人耕種,或者有的土地一年只有一部分時間有作物在裡面。

為什麼,短短10年時間,農村出現了這樣讓人擔憂的現象呢?


我覺得有如下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種田的成本太高,效益越來越差,農民種地很難賺到可觀的錢,甚至虧本,無利可圖!

最近10年,農村的情況在不斷惡化,明顯農民務農的收入降低了,大不如前!很多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種地只是為了給自己提供食物,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

【1】糧食確實不值錢!無論是水稻,還是玉米和小麥。

1.機械化的大規模推廣和使用,推高了種田的成本!以前,農民自己養牛,幾家合夥養一頭牛,自己用傳統的方式耕地,打穀,成本比較低。後來,zf號召農民把耕牛賣了,說是這樣可以阻斷血吸蟲的傳播。但,這樣農民就不得不依賴耕整機和收割機。農民有求於那些有機械的人,他們就坐地起價,就跟奸商一樣,農民種一畝田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比以前高出了很多。


2.糧食一直不值錢!如果稻穀的價格高,賣出了錢,彌補了成本,也就罷了!關鍵是,稻穀不值錢啊!在過去的10年裡,雖然糧食有保護價格,但是保護價格仍然比較低,並且保護價一直沒怎麼漲。也就是說,農民在保護價之下,也沒賺多少錢,討多少好!

3.政府取消了糧食託市價格。

要命的是,長期的保護價格,導致國庫裡堆滿了高價收來的儲備糧,它是高於市場價的,這樣國庫的糧食虧本才能賣出去。依靠國家的補貼來維護農民的利益,註定是不能長久的,也就維持了不到15年時間。於是,糧食的保護價格毫無懸念地被取消了!

沒有了國家的糧食託市價格,目前的糧食價格就大不如前了!100斤糧食換不回100元,甚至只能換70-80元。也就是說一斤糧食換不來一塊錢,買不到一瓶純淨水!你說,種糧食還有什麼搞頭?很多農民覺得買米吃划算,也不種很多糧食了。

4.隨著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我國從東南亞進口了很多廉價的大米,這樣國內農民生產的糧食就滯銷了。我們給外國農民提供了飯碗,卻砸了本國農民的飯碗,斷了他們的生計!

我們從印度進口廉價的棉花,國內農民產的棉花就滯銷,賣不出好價錢!我記得2007年,老家的棉花可以賣7元一斤,後來棉花價格在進口棉花的衝擊下,只能賣2元一斤,大不如前!你說,農民還能指望賣唯一的經濟作物棉花賺錢嗎?以前還有這個指望,如今呢,連這個指望也破滅了!

前幾年,養奶牛的農民還能賺錢,因為牛奶價格高。後來,我國企業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口了大量的奶製品,導致國內奶農產的牛奶賣不出去,賣不了好價錢。他們紛紛破產,倒奶,宰殺奶牛,損失慘重!

【2】油菜價格低迷,種油菜很難賺到錢,農民不再熱衷於種油菜,以至於很多土地到了冬季都是空置著的,上面沒有任何作物,怪可惜的。

以前,我的老家松滋幾乎每一塊田,都種滿了油菜,到了春天,油菜花盛開,到處是一片金黃色!蜜蜂在油菜花叢中飛舞,採蜜,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後來,油菜價格低迷,鄉親們發現種油菜效益太低,自己累死累活,又要種,管理,到了來年春天,還要搭力來收割,費盡心思,又賺不到多少錢。農民就不願意種那麼多油菜了!

於是,現在,我看到的油菜花不再像10年前一大片一大片,而是東一塊,西一塊,只有少數幾塊田種上了油菜,大部分水田空著,裡面還是去年收割水稻留下的秸稈!農民只想自己種一點油菜,打榨了,自己吃菜油,綠色,健康!至於城裡人吃什麼油,不關他們的事,他們也不願意關注,他們也管不了。


2.以前農民除了老老實實呆在農村種地,沒有別的出路,為了活下去,不得不累死累活,這樣的好處是沒有一塊土地是閒置的,雖然效益低下。

最近十年,農民多了一條選擇,那就是外出打工!不一定非得種田,他們外出打工賺錢更多。這就意味著,必然會有一些土地閒置。


3.種田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外出打工賺錢更多,還輕鬆。外出打工一年賺的錢,辛辛苦苦種田10年都不一定賺的回來!如果繼續呆在農村種地,自己的收入會遠遠不如那些外出打工的人,這樣自己會越來越窮。這樣,很多人就不幹了,不得不外出打工,形勢逼人啊!


4.現在的90後,00後普遍接受學校教育,沒有接受種田方面的教育,父母擔心他們的安全,也捨不得他們累著,不讓他們幹農活,自然他們就不會種地,也就不會留在農村種地。可能以後,拋荒會更加嚴重。這就意味著,中國5000年來的農耕文明,小農經濟,面臨斷代的風險!


5.一些土地很貧瘠,不適合耕種,產量很低,自然就會被人拋棄。我們那邊一些低產的梯田,已經不再種糧食,已經種上了果樹!


老鄧的觀點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的樹林邊,池塘邊都種滿了各種糧食和蔬菜,在農村的叫法叫開小荒。這種小荒地種出的糧食不用交地租,不用上化肥,收穫多少都是自己的,因為基本沒有成本只是出點種子和勞力,很多人都開墾了大量的小荒地,每年的額外收入也是豐厚,所以當時農民的積極性很高,農村根本就沒有空閒荒蕪的土地。

如果真如題目所說 ,現在農村有大片的農田無人耕種,我想第一原因是種地不賺錢。第二原因是勞動力短缺,不適合農業機器化耕種。

第三原因沒有更好的激勵政策,調動不了農民的積極性。





天一閣農業


好巧!這個問題昨天還和家裡面的討論了半天,母親也在感慨:現在田啊、山啊都荒著了,怪可惜的。至於原因,別的地方本人不是特別瞭解,就以家鄉湖南省某縣級市來舉個例子吧。

我們那兒是典型的丘陵+山區結合帶,以梯田為主,以前一年四季梯田裡、山林間都是幹農活的人,大家大著嗓門兒嘮嗑嘮嗑,就跟對山歌似的,還餘音繚繞的。

也就是近15年左右吧,家鄉里的地以一種不為人所察覺的方式慢慢地、漸漸地荒了起來,開始時一戶的一塊地,然後是兩塊地,然後是另一戶,再然後整個村子基本上都只有幾個老人家種塊把子地,自給自足。直到現在,大家才發現,然後只能唏噓,也沒人願意在唏噓之後回去繼續種田耕地,因為生活壓力在那兒啊!

因此本人概括起來,主要是這些原因導致土地拋荒吧:

1.從70後一代開始,農村往城市的遷移成為主流,富了的人在城裡落了腳,自然是不回去了。日子一般的人,大半輩子都這麼打工過了,也沒怎麼種過地,不太願意跳出現在的舒適圈回鄉種地。

2.農村就業機會依然較少。雖然國家支持返鄉創業,但是創業是有風險的,也是對資金有要求的,大部分的人不會選擇創業,那就業呢?現在雖然比以前多了些,但是工作種類還是有限,工資也不高。

3.不會種地。這個也是一個主要原因。70後往上,會種地或者說會科學地種地,能夠靠種地養家餬口的有幾個?

希望接下來在國家和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能夠緩解下這一現狀吧。


土地論壇


農村大片田土無人耕種的原因有幾點。

1.隨著改革浪潮的發展,年輕有勞動力量的人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養家餬口,家裡只剩下年邁的父母種莊稼並照看孫兒孫女讀書。

2.由於家裡的糧食作物不管錢,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若是遇到天干雨旱,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災害,農作物就有可能顆料無收,因此農民生活的溫飽問題都難解決。在城市打工月薪有保障,最基本的工資都有一千多元,總比在家裡務農活好。

3.現在的生活條件高,年輕人根本看不起在農村幹著又髒又累的農活。因此70年代的人不想種地,80年代的人不懂種地,90年代的人不提種地。

4.由於農村大多數老年人都60歲的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相應的勞動力量逐漸減弱和退化。加上年輕人都不想種地,沒有種地接班人,導致大片田土荒無,從而長滿野草,令人長嘆不已。


董永根


解放前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靠把土地租給佃戶種地收租,就可以過上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的生活。而今同樣一片土地,村集體把土地免費承包給農民,國家還拿錢出來給農民種糧補貼,並且允許農民通過土地流轉,輕鬆就把土地轉租給別人不勞而獲。為什麼還是有人把土地撂荒?試問農民為什麼會糟踐自己的土地資源?唯一的一種解釋就是,糧食生產出現了產能過剩。是國際糧食市場出現了產能過剩,種糧大國對糧食進行補貼鼓勵糧食出口,壓低了國際糧食價格。低價糧食對我國農產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中國農業生產的低效率和土地的碎片化,使中國農民競爭力差,種啥賠啥,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