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涉縣地處太行腹地,晉冀豫三省交界,歷史上一會兒屬晉,一會兒屬豫,一會兒又屬冀,現在屬河北邯鄲,在地圖上看,涉縣就是河北省的最南端。


抗戰時期,涉縣成了焦點。這裡,養育和壯大了著名的劉鄧大軍一二九師;這裡,走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人,涉縣成為和西柏坡、井岡山一樣有名的革命聖地、紅色搖籃。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我想說的是這偉大的涉縣城西三十里有座了不起的古中皇山,古中皇山的半山腰石壁上矗立著神奇而雄偉的懸空吊廟——媧皇宮,媧皇宮裡供奉著人類最偉大的始祖——女媧娘娘。

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但就這也不是我想說的,我只是是實在避不開,我不想背上“調書袋”的罪名。因為照此推下去,我就會講到女媧在這裡煉石補天,接著我不得不講到《淮南子》:“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接著我還得講摶土造人,講《淮南子.覽冥訓》:“天地初開,女媧摶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乃拋繩橫泥中,舉以為人。”

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太平御覽》更詳細:“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傳流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其他更多的傳說諸如:女媧造人,親手摶造的後來就是富人、貴人,不小心摔壞的就是殘人、廢人,用藤繩甩出的則是窮人、賤人,等等太多太多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我一概都不講。

我想說的是女媧後來的事。

這些黃泥巴摶就的孩子們從此有了孃的靈魂,也就永遠忘不了娘,女媧娘娘也就永永遠遠住在了孩子們的心裡。以至於後來的孩子們開口就喊娘,閉口也喊娘;疼時就喊娘,怕時也喊娘;哭時就喊娘,笑時也喊娘;夜裡夢見娘,孤獨時想起娘,忘了啥事,突然想起,脫口就是一聲“娘啊!”娘是兒女口邊腔,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你也許不知道,在涉縣的方言史裡,早先喊娘不喊“娘”,也不是喊“媽媽”,而是喊作“女媧”,發音時“女媧”二字快速連讀為一音,隨情景不同,或落在去聲上,讀作“女媧”,或者對娘撒嬌時喊做入聲一拖“女媧——”,很少喊“娘”。“娘”是後來對方言的改革,是新叫法,叫“媽媽”則是城裡人的後現代洋詞,鄉下的孩子們還是叫不出。現在的涉縣人“女媧”、“娘”、“媽媽”地混叫著,隨著“媽媽”和“娘”對“女媧”的侵略,喊“女媧”透著土氣,與說“俺”一樣透著小家子氣,但“女媧”依然頑強的生存著。女媧就是娘,娘就是女媧的化身,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女媧頑強地駐紮在兒女們的心裡,永遠也磨滅不去。

我是從小喊著“女媧”過來的,自然也對女媧娘娘充滿了敬仰和感恩,每當到了媧皇宮,看到女媧娘娘的聖像,心裡由衷地崇敬女媧,也就更加懷念我的母親。

娘就是女媧,女媧就是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