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咱如皋人一开始也是捕鱼为生啊!

原来咱如皋人一开始也是捕鱼为生啊!

住宅布局

如皋成陆于扬泰岗地最后一列沙脊,濒临大海,居民初以人煮海水为盐和从事海洋捕捞为生,多在劳作地点搭建窝棚居住。东晋时,古扶海洲(今如东县地)与扬泰岗地接陆,垦殖造田之风兴起,农民居住多随田搭建棚舍散居。明天启年间,知县李衷纯”劝民凿池蓄水,以百亩为率,方可十亩”,用以灌溉和人畜饮用,农民始傍池围居,形成自然村庄。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大搞“田块成方、居住成行、河渠成网”,要求农户建房上“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平整土地,削高沙、填呆塘,新开三四级河,农户开始沿河、沿路呈“一字形”或“非字形“定居,原始村庄大部分消失。据1982年统计,全县共建有居住线1467条,上线农户占总农户的89.4%。1990年,开始进行农民集中居住试点。试点表明:同等人数、同等户数比较,集中居住用地比一般居住线用地节约33.20%—36.91% ,同时为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

2005年,全市开始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2006年,全市22个镇(区),333个行政村(居)共确定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493个,开工建设358个、9231户,建成5166户,入住3850户。是时,农民集中居住点,多规划为连体别墅区,进区农户按统一标准自建, 或由开发公司统一建设再以成本价销售给进区农民居住。2009年,开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多层或小高层集中居住。是年,全市新开工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项目64个,跨年度38个,累计开工面积138.29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125.75万平方米。至2010年,全市累计建成农村商品房及镇区农民集居房近700万平方米。

发布:阿南文化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