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全力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攻堅戰 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4.83%

日前,在梓潼縣三泉鄉絲公村泉源家庭農場,農場主白飛龍正指揮切割機,將一茬茬雜草粉碎,鋪撒在長勢喜人的獼猴桃林裡。“通過還草於地,可以改良土壤,提升獼猴桃品質、口感。”白飛龍說。

耕地是農業的命脈。去年以來,我市結合實際,按照“重點突破、綜合治理、循環利用、綠色發展”要求,圍繞“兩控兩減四基本”核心,實現農業投入品和農業固體廢棄物的“兩減三增”。即:實現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提升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廢舊農膜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率,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解決農業面源汙染,首當其衝是持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通過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的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推進畜禽養殖沼氣工程建設,不斷提高養殖場(小區)沼氣工程配套率。目前,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4.83%,規模化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率達到93.46%。

為給農田“減藥、減肥”,我市也鉚足了勁。一方面,大力推廣“打點保面”“壓前控後”等技術,實施“稻鴨共育”“稻魚共棲”種養模式,輔以精準預報、高效施藥機械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推廣,全面控制殘留汙染;另一方面,全力推行農牧結合生態養殖模式,推廣肥料精準施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高效利用技術,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精準施肥、科學施肥。截至目前,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純)較去年同期減少258噸,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趨勢得到鞏固。

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攻堅戰,綿陽走生態種養循環農業模式的道路。

梓潼縣許州鎮欄杆村蜜柚林環繞,許州鎮欄杆養殖專業合作社坐落其間。養殖區內,小豬正在進食、飲水,從豬圈裡收集起來的糞便被統一運輸到專門修建的儲存池,進行幹稀分離後,將廢棄物“變廢為寶”,用於蜜柚基地灌溉,實現種養循環。

近年來,我市著力破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題,以“種養結合”為突破口,按照《“沃野綿州”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工程建設意見》,探索出種養結合、稻田共育共生等“1+N”生態驅動型模式,形成“區域大循環、片區中循環、園場小循環、家庭微循環”4類生態循環模式。

與此同時,不斷擴大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加強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體系建立及完善,實現多域助推資源化利用;著力推廣可降解膜,鼓勵多渠道、多途徑回收農膜,切實提高塑料農膜回收率,實現地膜栽培的清潔生產。目前,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79%;農膜回收率達79.11%。(李靈越 綿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