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先说前提:坐标英国,手持1000xm2仅5个月。

再下结论:1000xm3是市面上综合素质最强的、毫无短板的无线头戴降噪耳机,绝对值得一买。

作为一个1000xm2代的老用户,其实3代刚一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波澜(其实内心在呐喊:终于他娘的出type-c接口了!),但是看到体积和重量都减少的账面数据,还有号称提升4倍的降噪能力,以及低调又隐忍的黑金配色,尤其是作为一个QC35的前用户,那种头戴耳机轻盈的感觉我实在太怀念了。最终,我还是没忍住在澳洲ebay上下了单。从IFA2018发布1000xm3,到真正想买这个耳机,再到实施各种手段全球比价,再到拿到手,经历了快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中间麻烦了至少三位在澳大利亚的老同学们以及在英国有相关经验的各位朋友,再次一并向他们感谢。

我这个人由于电子产品方面都得自力更生,所以尽挑便宜的海外版本买,几乎没上过国行的车,尤其英国的电子产品素来比国行还贵,必须想点别的办法。先对比一下各地的首发价:中国大陆2888元,美国不含税350刀(2430元),香港2890港币(2560元),日本含税39880(2460元),英国330镑(2940人民币!水深火热),最后是我并没有想到,但是在张大妈留言上看到澳洲只要390澳刀(1920元),并且闲鱼上出的海淘货90%都来自澳洲,并且价格在国行发布当天就已经可以2200左右拿到。这令人比较吃惊,于是我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澳洲ebay和索尼上。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结果发现在10月中下旬国行发布前,澳洲索尼就已经疯狂的把1000xm3早前定价的499澳刀(将近2500元)降到了399澳刀(不到2000块)。对于一个发布三周多的新产品(还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抢手的产品,毕竟英亚即便卖的贵竟然也脱销了,补货还得一个多月),澳洲索尼竟然进行如此丧心病狂降价手段——降完价比前代1000xm2还便宜。甚至这个ebay店主回复我的信息中这么写道: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他也不知道为啥跌价跌的这么厉害。因为澳洲ebay清一色都是380-400澳刀(乘5就是人民币)的,最便宜的还有370刀,当时请同学帮我抢,但是不知怎么的最后不能付款,而且这些都不支持国际快递,都得我同学买好了再给我寄过来,非常麻烦。后来我终于在10月底看到了算上运费才420澳刀左右的,再用上优惠券,最后230镑(2030元左右),整整比英行便宜900元。这件事让澳大利亚在我心目中成为了继香港后另一个电子产品购物天堂。

另外,必须强推一波DHL快递,这个快递之前我的同学和外国朋友都推荐给我,这次算是见识到了:周一下单,周二从悉尼发货,周四到英国,周五中午到我手里,跨了11个时区仅用了3天,这个速度简直惊艳。同时,我可能本来要交40镑的关税,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联邦特惠关税政策还是DHL帮我cover掉了90%的税费,到手价只有2070人民币,比国内双十一2499还便宜400多,更比英国便宜近1000元。(4.5镑约40人民币的关税,和总价413澳刀约2030的ebay实付价格,其中包含人民币100元左右的快递费)。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当然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1000xm2需要出掉回血,对于英国可怕的电子产品价格,不如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把国内买的它在这里线下二手店直接卖掉,当场就能换现金。给诸位见识一下这里的二手店有多坑——收的价格比它自己倒手卖的便宜八九百人民币,不过也真是实在,都写出来了。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所以1200左右的价格出掉之后,等于用800的价格换了个代,不亏。

废话说了这么多,先来简单看一下它的开箱。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顺便打个广告,11.1贾老板的新书发了,请购买支持~ 这俩一块到的。英国亚马逊Prime的次日达速度其实也就是京东的正常操作。

盒子亮相。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两代耳机包对比,3代耳机包一拿出来的时候轻的以为没有耳机呢。耳机包材质变了,3代有点布料的感觉不过logo不见了,2代手感差一些不过小一点。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开一下包看看。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来看一下1000xm3和前任m2的实际外观对比。大小差不多,3代的耳罩厚度减少了,重量也减轻了20克。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可以看到,2代的表面采用了并不光滑的类皮革设计,摸上去有点奇怪,但手感不算差,3代则是完全亚光磨砂表面。小孔(看起来像type-c接口但并不是)变大了,且和logo都换成了金色,个人非常喜欢这个设计,全金太俗,黑色上点缀一下会非常好看。同时可以明显看到,头梁上的海绵明显加厚了。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按键也都改了,说实话由于接触面积变小了,手感不如上一代,但是也正因为凸出的设计让其更方便被摸到。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仔细看外观变化并不是激进般的明显。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一个非常小的细节:3代这里做了一个小凹槽,令其更贴合梁骨,便于收纳。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没有模特,就看看我吧。这是两者戴上去后的不同效果。分别是2代和3代。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接下来是索尼官方app,我觉得“听”这个功能上做的还行,但是有个细节不行:比如还是不支持设备改名,真让强迫症崩溃(实测安卓上可以)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至于续航,官方说和上一代都是30小时。当年1000xm2在我出国旅游两周内、每天都用一阵(一两小时不等)、没有冲过任何一次电的前提下,回国后大概还剩10%。如此恐怖的续航,这一代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同时,快充能力提升为充电10分钟,听歌5小时。

最令人欣喜的还是type-c接口的加入。我真的已经厌烦每次出去带一拖三的数据线到处跑,祝愿type-c早日一统世界。

3代依然保留了非常具有未来感的手势交互方式,通过上下左右触摸耳机右边外层进行音量和当前播放的调整,以及单点暂停或接听/挂断通话,还有非常人性化的捂住整个右耳听环境音(不懂这些且试过的人都惊呆了),这个设计索尼实际上是为一只手拿了咖啡或者文件袋的商务人士设计的,以方便在购买东西的时候捂一下右耳,不用摘下耳机就能和收银员交流,但是我感觉实际上由于左耳降噪效果依然太好,还是得把整个耳机摘下来才能正常对话。不过整体交互设计非常简单而且符合逻辑,学习成本不高。

佩戴舒适感上,由于重量减轻、头梁加厚,长时间佩戴肯定要比上代好上不少,但是和QC35比起来可能还差点意思。可能是我刚买来没戴多久的原因,略微有点夹头,但是并没有夹眼镜的感觉。至于保暖这个特性是肯定延续了的。当年1000xm2买于6月,头一次在北京夏天出门戴出街的时候热得我觉得我就像是个傻缺,像是爱斯基摩人跑到了撒哈拉。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当年1000xm2和QC35的开箱对比)

重头戏是降噪能力,官方号称加入了工业级别的QN1降噪芯片,据说提升了4倍的降噪能力。但是个人愚见,降噪水平是很难量化的,只有实测才能出真知:将窗台上离我耳边大概30cm的热水壶烧开,将耳机中播放的歌曲开到20%左右音量,整个加热中喧闹的声音的确被盖过了绝大部分,比2代略微好一些;站在浴室的风扇处,其旋转的声音已经接近耳语的感觉,不注意听已经完全听不到了,这也比2代好上一丢丢;带耳机进入厨房,可以盖住舍友们聊天大概一半左右的声音,必须要把耳机摘下才能听清楚,这点和2代几乎一样,可见人声过滤并没有太大提高。总体上讲,我觉得在2代本身已经很强的降噪能力上,3代又跃进了一小步。

最后要说说音质。我必须承认是个木耳,我是个觉得苹果自带EarPods就已经很好,AirPods音质没有任何毛病的人。你给我个王思聪买的那个50万的静电耳机我可能也觉得和Beats没啥差距,所以这个部分很想直接跳过去,但是又怕被喷,还是硬上一波。

...

然后我真的听了手机里三种不同流派的歌曲,真的,真的我听不出太大差别,我只能说都很好,调音风格是一样的。

其实从QC35发布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蓝牙降噪头戴耳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续航,降噪能力还有接口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QC35第一代体验本身也很好,在当时相当于今天1000xm3的地位和水准。在使用QC35的这一年半期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某次失手把它掉进我洗衣服的那桶水里后,在阳台晾了两天之后依然正常使用。我当时之所以放弃QC35购入1000xm2的原因是耳罩掉皮,而我购买的蓝金限量版的深蓝色耳罩官方是不提供更换的。而MDR-1000X系列的耳罩材质是不会掉皮的,甚至连我再之前用过的100abn和舍友的h900n都一样没有掉耳罩皮的现象——可是QC系列的欧兰绒头梁依然令人怀念。

从海淘,开箱到与前代对比:索尼 WH-1000X M3 完全体验

现在能打的大牌蓝牙降噪头戴耳机,也就Bose家的QC35和索尼的1000x系列了,森海的PXC550国行价格最开始定的和这俩一样,不管音质和降噪水平如何,结果几乎无人问津,销量比较惨淡;B&O的H9和H9i由于已经打进3000元档,已经有了轻奢的味道,也很难普及;当然我也注意到骷髅头还有松下等厂商好像也在今年下半年进入头戴降噪这个领域,试图分一杯羹。

不过根据我在国内和在英国的观察,QC35在英国这里多一些,1000x在国内已经快有AirPods般的普及率了(错觉),剩下的真的很难见到。不过QC35系列到今年为止并没有更新,所谓之前的QC35 II也只是小幅度“s”级别的小修小补(当然这是建立在第一代其实完善度比较高的基础上),如果Bose再没有什么行动,仅用“轻”和所谓更胜一小筹的降噪能力这种微弱的差异化作为选择QC35的理由,这种不思进取的感觉恐怕很难再搞出大法家1000xm3这样零差评的翻身之作,因为实践证明,MDR-1000x系列通过这一代已经成为了市面上绝对的王者,它的敌人就只有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