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昨天那篇文章很受歡迎,看樣子大家更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敘事方式,今天就談談我自己的進階過程: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階段一、2005年初接觸紫砂壺,什麼都不懂,就是覺得相對於瓷器蓋碗更好用。那時候流行鐵觀音,賣茶的人但凡有點實力都會定製那種印有自己品牌logo的小蓋碗,買茶葉就送你一兩套自用,可惜我們不太會用,經常燙得齜牙咧嘴想扔了,所以自己去批發市場買了一把150cc的小壺用(180元)。

總結第一階段;不是玩壺,只是為了不燙手,又能顯得自己挺有逼格的樣子,一旦上手就入坑。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階段二、鐵觀音的油性很足,天天用這把小壺泡茶,沒過多久就油光鋥亮了,這個時候真正算體會到了泡養變化帶來的小驚喜;逢人就炫耀自己的紫砂壺包漿如何如何,其實現在想起來,那把壺是灌漿的,幾乎沒什麼顆粒感,所以很快就包漿了(和尚光)。終於有一天碰上個懂行有敢說實話的,當我知道真相後對這把壺興致全無!然後就上網查資料,買專業書,首先了解經典壺型有哪些,看到子冶石瓢最符合自己的審美標準,就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宜興誰做子冶石瓢厲害,為入手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紫砂壺做準備。打聽到幾個號稱“xx石瓢”,“丁蜀鎮石瓢高手”,“石瓢王子”什麼的,坐車就去了。那時候不知道代工壺一說,更不知道怎麼區分全手半手,更不知道所謂的行情,泥料優劣於我更是一臉懵逼;我帶去丁山的只有一張銀行卡和對紫砂壺的熱愛,還有那麼一丁點網絡上面的知識。拜訪了幾位在網絡上比較出名的工藝師,挑了一位性價比最高的訂了兩把壺,滿心歡喜就回來了。每每想到不久後我也有兩把能拿得出手的石瓢就激動不已!我是不是很勇敢,兩把壺9000塊,扔下就回家等了。苦等一個多月回來的兩把壺,一把是壺嘴歪的,一把是壺把歪的,工藝極差,這裡就不多說。

總結下第二階段犯過的錯誤:按照網絡推手按圖索驥;沒有循序漸進而急於求成;對價格沒底卻參考了工藝師職稱(當時這傢伙是助理工藝師),錯過了一位實力工手的壺,當時職稱是技術員,但全手工壺已經要3000+了,我從職稱上判斷性價比不如前者,果斷放棄,實際上現在人家一把壺低於2萬拿不到了。

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看款比價階段”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階段三、過了一些時日還是不爽,正好有機會去上海開會,我特意在宜興停留了幾天,繼續我的淘寶之旅。有了第二次的經驗教訓,我學乖了,不再盲目相信網絡,反正丁山不算大,自己一家一家走,多看多聊多請教,因為我只愛石瓢,所以基本上都是奔著這個壺型去了解,這段時間結識了不少當地的工藝師朋友,也買了不少性價比很高的壺。以後只要有機會就會去丁山轉轉,多少總會買幾把回來,或自用或送朋友,因為我自認為能夠拿到一手價格的壺了,不容易受騙。

總結這個階段:多看多上手是個很好的學習途徑,雖然說不出個123,但自己漸漸能區分出一些泥料好壞,工藝差別等;卻也是這個原因讓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細節,眼睛全看壺去了,忘記看人了。

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看型比泥階段”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階段四、經過了第三階段的瘋狂採購模式,心態慢慢迴歸平穩,畢竟櫃子裡的壺越來越多,每天一把都要幾個月才能用一遍,自然而然會放緩步伐。在每一把壺的使用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細節問題,這段時間是提高認知最有效的,畢竟自己手上有這麼多壺,不同泥料,不同工藝師出品,不同的成型方式等。慢慢形成一整套自己對紫砂壺優劣評判的標準,甚至能從某些細節看出這把壺出自什麼樣的工藝師。再去丁山我不亂逛了,經常和工藝師一聊一整天,這樣有個好處就是:通過深入溝通可以瞭解到工藝師的從業態度甚至對作品的理解和專注度,一個三觀端正的工藝師會嚴於律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能通過聊天可以大概瞭解工藝師的日常狀態,再結合他的出壺數量,輕易可以推斷出他是否有代工。

總結這個階段,已經不再迷信職稱了,因為通過了解沒幾個工藝師是靠自己做壺的,奔馳寶馬開著,整天吃喝玩樂應酬型的99%賣代工壺,無論職稱高低都是如此。反倒是部分工藝師不善言談,樸實無華才是真正自己做事情的,我認識的某位高工就是如此,還開輛途觀呢!這些東西是你通過網絡,通過職稱瞭解不到的。


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看人知作品階段”

知塵學堂 我玩紫砂的五個階段 你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階

階段五、就是我現在的階段,已經很少出手買壺了,更多的是和工藝師朋友們聊些關於行業的方向性問題,器形的優化和創新等,甚至商業模式的探討。只要有機會還是會經常去丁山,卻不是以買壺為目的,而是去看看老朋友,也會時刻關注他們的新作品。只要看中的壺,會毫不猶豫的收入囊中(前提是承受得了)。不猶豫的前提是充分信任我的工藝師朋友,因為之前猶豫過一把壺,總想著關係好晚點再說,等我下定決心要入手的時候,對方的職稱也升了,壺價也不一樣了,大家談起這把壺都會很尷尬,說不定就永遠的錯過了。


總結這個階段,對紫砂壺的認知已經基本和工藝師同步,非常能理解工藝師。也很清楚的認識到,同一把壺只會越來越貴,所以任何時候買都是最合適的時機,永遠不要指望等合適的時機。

我爸現在這個階段稱之為“思維同步階段”

以上是我接觸紫砂十餘年的自身體會,也不知道各位按我這種說法處於哪個階段,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