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孫立人,安徽舒城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先後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因作戰勇敢,兩次立下戰功。淞滬會戰時被日軍炮火襲擊,全身負傷13處,昏迷三晝夜。1942年4月,率所部新38師隨遠征軍抵達緬甸,準備參加曼德勒會戰。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遠征軍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協定,由中國派往緬甸保護滇緬公路的軍隊,進入緬甸後,在東線和中線與阻擊日軍,而西線則由英軍負責。

但是,在遠征軍與日軍激戰時,西線英軍一路退卻,放棄多個戰略要地,致使遠征軍阻敵計劃落空。

日軍追擊英軍一路前進,很快就到達仁安羌附近。

仁安羌位於緬甸中西部,是緬甸的石油生產中心,建有大型油田和完善的石油開採設備,北部、西部分別有賓河、伊洛瓦底江流過。雖然靠近孟加拉灣,又有兩條河流從邊緣流過,但氣候炎熱乾燥,經常烈日炎炎。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英軍見日軍進展迅速,張皇失措,開始炸燬油田和煉油設備。日軍連夜突進,很快就超越英軍,一部佔據賓河渡口,一部切斷仁安羌與外部聯繫的公路。包括英緬第1師師長史考特在內的7000多英軍被包圍在仁安羌東北的荒漠地區,水源也被日軍切斷,墜入高溫缺水的困境。

此時,整個駐緬甸英軍荒了神,也不知道仁安羌有多少日軍。被圍英軍曾對日軍炮擊,但不知日軍深淺,不敢貿然突擊,只好固守待援。實際上,包圍英軍的是一支日軍小部隊,因見英軍處於慌亂之中,才敢大膽對英軍進行包圍,並虛張聲勢,四處出擊。

英軍在緬甸總共才兩個師,仰光失陷前被消滅了很大一部分,光被俘官兵就達7000,現在又有7000多官兵被圍,已經拿不出部隊來解救被圍部隊了,只好請求中國出兵。

英軍駐緬甸總司令亞歷山大把史迪威、杜聿明、孫立人等人邀請到自己豪華的總司令部。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介紹完仁安羌的情況後,亞歷山大西方人慣用的口吻說“看在上帝的份上,伸出仁愛之手吧!”,然後向史迪威和中國軍官投來期待的目光。

史迪威譏諷了一番後,就把杜聿明給推了出來。

杜聿明沒有西方人的幽默感,但聽著史迪威對亞歷山大的冷嘲熱諷,心裡倒也開心,在這之前,中國就受了英國人很多白眼。

中國全面抗戰開始後,曾多次向英國請求援助,但都被拒絕。1940年7月,英國不顧國際法和中英協定,單方面關閉滇緬公路,切斷了中國從國外輸入援助物資的最後一條運輸線,使中國抗日戰爭雪上加霜。當日本快打到緬甸時,英國才想起了中國,要中國出兵,但卻遲遲不讓遠征軍進入緬甸。當遠征軍在前方與日軍激戰、後方需要鐵路運輸兵力、裝備時,控制鐵路的英國人也故意刁難……

杜聿明對這些都非常清楚,在安慰了幾句後,就以馬上要進行平滿納會戰,中國兵力不足,離仁安羌又遠等原因委婉拒絕了亞歷山大。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先被譏諷,現在又被拒絕,亞歷山大身上那種英國紳士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今天也是被迫不得已才把史迪威、杜聿明等人請來,以前總是中國人求他的大英帝國,現在的中國竟然敢拒絕他的請求……

但他又不敢發作,不管怎樣,這個時候能幫他的只有中國人。

就在亞歷山大無計可施,會議陷入僵局的時候,孫立人站了起來,絲毫不理會杜聿明的暗示,直接說“新38師可以出兵仁安羌”。

絕望之中冒出一支救兵,亞歷山大連說“Thank you,Thank you”。

會議很快結束,亞歷山大對孫立人又是拍肩膀,又是擁抱,還委派英軍軍團長斯利姆協調中、英兩軍行動。

孫立人命令新38師第113團先行出發,自己率師指揮所隨後跟進。第113團團長劉放吾率領全團由英軍汽車輸送,於4月17日傍晚趕到賓河以北,當晚就發起攻擊,激戰至18日午後,將賓河北岸日軍全部肅清。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此時,仁安羌英軍已被圍困兩天,在太陽炙烤下,滴水未進,已經到了崩潰邊緣。聽到賓河北岸響起槍聲,知道援兵已到,恨不得中國軍隊立即打到南岸,將他們救出。當槍聲停止後,以為中國軍隊要撤走,師長史考特連忙致電過來,懇求中國軍隊立即渡河南下,“否則,他的部隊就要樹白旗了”。

負責協調的斯利姆也在旁催促,請求孫立人馬上發起攻擊,救出被圍英軍。心情之急切,很難讓人想到是出自英國紳士之口。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孫立人連夜調整部署,以第1、2營在西面主攻,第3營在東面佯攻。

當晚(18日)深夜,在3營掩護下,第1、2營成功偷渡賓河,並於凌晨全部在南岸展開,3營也在不久後渡過賓河,前進到達出擊位置。全軍於拂曉時分發起攻擊,被圍英軍的炮兵和裝甲兵也全力向日軍開炮,一起夾擊日軍。

負責佯攻的3營開始進展順利,很快就攻上東部核心據點501高地。但日軍增援部隊馬上到達,3營被迫後退,稍微整理後再度發起攻擊。就這樣在501高地上三上三下,最終於下午2點完全佔領該高地。

西部油田區的戰鬥一開始就非常激烈。

油田區遍地都是油管、油罐、油桶,裡面全是石油,隨便一槍就能引起一團大火,接著馬上就是一條火龍。戰鬥中,油管、油罐、油桶爭相爆炸,火龍隨著流動的石油四處亂串。高大的石油井架在煙火中忽隱忽現,不斷有井架被烈火燒化而轟然倒塌。

整個油田區被熊熊大火籠罩,中、日雙方在烈焰和硝煙中混戰。

上午10時,中國軍隊攻佔了油田中一座山頂,,搶佔了制高點和上風口。中國士兵在高處打開油罐,並以槍火引燃,烏黑的石油帶著火苗流向日軍。有的士兵將油桶直接滾向日軍,然後開槍引爆油桶,炸出滿天的石油火花,鋪天蓋地罩向日軍。

日軍被煙熏火燎,漸漸招架不住。包圍圈內英軍趁機向外突擊,日軍被兩面夾攻,紛紛被擊倒在地,剩餘日軍向南逃亡而去。

戰鬥於下午15時結束,被解救的英軍驚魂未定,不敢停留,當天就渡過賓河,向北撤退而去。

仁安羌這一仗,規模並不大,但非常激烈,政治意義非常大。

當時被解救出來的有很多英國記者、傳教士,這些人向英、美等國家大力宣傳中國軍隊,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歐美國家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

孫立人馳援仁安羌

後來,新38師撤退到印度時,英軍駐印度的一個軍團長艾爾文聲言要“收容”新38師,亞歷山大和斯利姆聽說後,連忙警告艾爾文“不要亂來”。

英國政府也一直銘記著新38師。1992年4月,仁安羌大捷50週年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訪美,拜訪了當年的第113團團長劉放吾。撒切爾夫人握著劉放吾的手說:“我聽說過你的英勇故事,感謝你當年救了7000多英國人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