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始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宣扬传颂的美德,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善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但其本质内涵从未改变,善,源于内心的那份纯真温厚,或是那份不忍之心。扶老奶奶过马路,将路边的垃圾扔进垃圾桶,为陌生人带路,投身公益事业不计回报……这些都可以称为“善”。若善有大小之分,那又该如何区分大小呢?难道就因为学生只是“学生”,不如那些公职人员来的“壮烈”些,学生善行背后的纯良之心就敌不过那些“大人物”的至善之心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接受文化教育、中华美德教育的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为何新闻工作者选择将其报道出来呢?换句话说,若是当时在场的人自觉地将这些善行实践起来,若是“行善”的理念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牢牢的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又何需新闻工作者抓住每个善行进行大肆宣传报道呢?

其次,“不值得报道”的背后大抵也存在着不值得做的思想吧。因为小善的意义没有大善大,即便做了也不会得到关注或赞扬,所以不如干脆不做,小善不为的现象多了,不值得做、不值得传颂的思想便开始生根发芽,一点点侵蚀着善的本源。

在我看来,若善有大小之分,那小善与大善同样重要。没有小善的积累,何来温暖人心的大善。一个人若是连最微小的善行都做不到,我们又凭什么期待他做出大善的行为呢?小善的弘扬是为了衍生出更多的小善乃至大善,我们无法还原每一个大善背后蕴含的所有小善,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小善的存在。若只有大善而没有小善的存在,那行善之人大抵是追求名利、爱慕虚荣的伪君子吧。

没有什么小善是不值得被赞扬的,没有什么大善是值得过分夸大的。善,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没有“应该”的善,更无所谓不可为的“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老话,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句老话仍旧受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的前进仍然需要善的催化剂。无论是看得见的善还是看不见的善,无论是大善还是小善,都值得我们尊重与弘扬!

愿我们所在的世界永远被善意包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