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好光陰玩物養志

蒲草好光陰玩物養志


蒲草,今俗稱“石菖蒲”也。吾國已有兩千餘年栽培史,古屬“菖蒲”類,乃吾國古謂水生草本植物類也。古漢語一字一名一詞,菖、蒲分屬兩類。

“菖”者,今民間仍稱“菖蒲”,端陽節仍懸於門框避邪之水劍草,歷來亦稱菖陽、菖歜、堯韭等名,為生於水中的溪蓀白菖之類,統稱為“泥蒲”。秦前已作藥用及避邪驅毒,高約數尺,葉形似長劍。因“菖”字在漢語中聲律、音韻、意皆不雅,故多以“菖蒲”稱之,或以“蒲”稱概括泛指,古聯中有以對上聯“雞犬過霜橋,一路竹葉梅花”的“菰蒲出水面,兩行寶劍青錢”下聯絕對,魯迅先生亦有詩中名句曰:“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詩中的“蒲”即泛指“菖蒲”之屬的澤國草木。

蒲草好光陰玩物養志


“蒲”者,今皆稱之為“蒲草”,用以織蓆之類水草。自漢代起,“菖蒲”之屬澤國草木已成了宮苑池沼的栽培對象。北宋之後,植株漸離水近山石,植株變矮小,便通稱“石菖蒲”;元明之後,更植盆中石上,或置書齋案頭,高僅數寸,葉色茂好,文人雅玩,便成風蔚,多以“文草”“蒲草”稱之。古籍中所謂虎鬚蒲、龍錢蒲以及香苗、劍脊、金錢、牛頂、臺蒲之類,均為“石菖蒲”中佳品。

蒲之形態氣象,其長勢由劍拔弩張而文雅柔韌,由重葉形如刀斧挺立而重莖葉有節虛心,由重體態高大威猛而重風姿輕盈寧靜,由植根於濁水淤泥之中而轉向植根於清水白石之上,由雜處大澤草莽之間的雄糾武夫轉向於置身山水案几清供的嫻雅文士。這不正像中國士人從荊軻之類的列士轉向陶淵明維摩之類的文人嗎?人類的文明也必然會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進程中走向中國文化這種由執極端而掌中庸,由翻覆而呈平靜,由激烈而漸寬容,由外拓索求而內省蛻化,由混雜而呈清和。此文人之至極與品格之至極也。

蒲草好光陰玩物養志

人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吾以為:“草木變化,人生時代。”蒲草之變亦如此也。

本文為王大濛編著的《蒲草好光陰玩物養志》一書序言陳綬祥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