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毛主席题写的大学校名之——北京大学

孟云飞:毛主席题写的大学校名之——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她北接圆明园遗址,南依中关村,西望颐和园,东临清华大学,既有古典之遗韵,又有新时代之风尚。

一、学校沿革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7月4日,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光绪皇帝亲自“恩准”筹建,并于同年12月正式开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二、校名赏析

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无疑是莘莘学子向往之圣地,其校名由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

1、校名题写

1949年12月12日,新中国刚刚成立,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便抓住机会,书写信件,请毛主席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在取得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的同意后,由校委会秘书汪子嵩起草,文书刘椿年楷书誊写的一封信件,送达中南海。信中说,北京大学即将迎来51年校庆纪念日(12月17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迎来的第一个校庆。邀请毛主席在这个特殊并崭新的时刻,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同时为制作新的校徽做准备。信中附寄了一张纸,刘椿年在纸上画了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框下以楷书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书写校名时参考。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相关人员将毛主席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京大学校徽题字,敬请收查。”

“北京大学”这几个字的原件现存于北京大学档案馆内。


孟云飞:毛主席题写的大学校名之——北京大学


2、赏析

富有北方古典建筑特征的北大校门和金色校名相得益彰。毛泽东书法尽显风流。

细看“北京大学”四字,“北”字第一笔便侧入平出,一反常态,学古出新而抑左扬右,与后面看似瘦弱却分量十足的“京”字,形成一种气吞山河的开阖之势;“京”字头两笔更是生动尽现,跳跃多姿;后面“大”字,横画逆锋起笔,中锋运笔,有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之韵致,极力向右上方倾斜,仿佛仰望苍穹;第一笔的收笔与第二笔的起笔顾盼生辉,又非常巧妙的构成了连接四字的纽带;最后一“学”字,更是着重突出最后一笔,形成整体的抑左扬右的书风,被世人称为“毛体”。整体观之,此四字笔力千钧,跌宕生姿,大开大合,相映成趣。“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厚重又不失灵动,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伟大的北大精神似乎清晰可见。


孟云飞:毛主席题写的大学校名之——北京大学


观伟人书法,并不只因其是伟人所写而心生敬慕,而是敬慕其人天纵奇才,敬慕其书大气磅礴、敬慕其信笔挥毫的潇洒、敬慕其与天公比娇的豪迈、更敬慕其黑白之间写尽岁月的峥嵘。

当见到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留影时,北大的魅力不言自明,而这四个金黄大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此文原载于《光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