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在中國封建社會,宮廷的婚姻制度頗為畸形而不合理。皇帝一人擁有配偶成百上千,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後宮佳麗三千人”。而有幸承皇恩得寵的宮女則少得可憐,絕大多數的宮女只能在深宮之中虛度光陰,浪費青春,發抒怨情。於是,就有了為數眾多的宮怨詩。

唐代是宮怨詩的鼎盛時期,寫宮怨詩的詩人多,詩作更多,不少詩詞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都寫過大量的宮怨詩,他們大都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宮女(或嬪妃)們因不得寵而生的怨望,而且都只表露宮女們生活的一角,或則說得很含蓄。

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在眾多的宮怨詩之中,卻有一首詩不直接明言相怨之情,不著一意,卻言外含情無限,堪稱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

這首詩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名作《秋夕》,今天小編就有大家一起欣賞這首詩。全詩如下: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構思巧妙,語言質樸流暢,感情蘊藉婉約,藝術感染力很強,頗能代表杜牧五絕的藝術成就。從形式和結構上看,全詩描物寫景與敘事抒情相結合,呈現出靈動之姿、飛騰之勢,頗動人心魄。前者旨在為後者營造氛圍,後者意在為前者規範意蘊,兩者相互襯托融為一體。具體來講,一三句屬於描物寫景,二四句屬於敘事抒情。

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首句,看似客觀展現“銀燭”、“秋光”、“畫屏”等物,實則為詩中女主人公的出場佈景。物與景,本平常,本無情,但著一“冷”字,蕭瑟之景、傷感之情躍然紙上。“冷”字,本是形容詞,表狀態,但在這句詩中有表動作的意味,即“銀燭”、“秋光”、“畫屏”都感到了冷意。冷的氛圍營造出來,但為何如此呢?詩人就此止住,筆鋒一轉。

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第二句將環境由室內移至戶外,敘述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子,不顧秋天的寒意,正忘情地與漫天飛舞的歡快螢火蟲嬉戲。此句著一“撲”字,使全句動起來了,將前句的蕭瑟傷感之情一掃而光,代之以積極歡快之情,展現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子形象。果真如此嗎?不是的。詩人顯然是為了將前句的蕭瑟之景、傷感之情,與此句活潑可愛的女子做對比,讓讀者為女子的歡快感到疑慮。細心的讀者當會疑慮,女子的歡快並非真的歡快,應當別有隱情。“小扇”成為了解讀的關鍵。漢武帝妃班婕妤不被寵幸後,曾作《秋扇》詩,喻己被棄之悽苦,道出了中國古代棄婦、怨婦共同心聲,流被甚廣,以至後代詩人多以“扇”代指棄婦、怨婦。由此,我們可知杜牧在此下了一個註腳,暗指女子內心其實悲怨,佯做歡快罷了。至此,詩人未就原因做詳細說明。

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第三句的環境擴展到整個宮廷、整個無邊無際的黑夜。置身於如此冰冷、冷漠的空曠之地,女主人公不禁長嘆:“涼如水”!“涼”字用的甚妙,與首句之“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營造氛圍、烘托情感方面收到了奇效。到這裡,全詩的情感濃度達到極點,哀怨之中含憤懣,悽惻之中藏無奈。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點名地點是“天階”,但亦要結合前句之“流螢”來讀。古語有云:“草木腐,化為螢。”一般來講,螢火蟲多出現於雜草叢生之荒涼地,比如墳冢。此句又明指“天階”,當指昔日輝煌的宮廷,如今荒涼到螢火蟲到處飛揚;或又指昔日戀人的相依為伴,如今唯有螢火蟲為伴了;或又隱喻了詩人的古今滄桑之嘆。

史上最經典的宮怨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正當全詩情感最濃時,詩人筆鋒斗轉。尾句純然敘事,似乎不曾抒情。這個天真爛漫的女子,借與螢火蟲嬉戲以忘憂,借涼如水之嘆以洩憤,終至內心平靜。無論她內心懷有何等悲怨怒號,此刻只能是心力交瘁地躺在草地上深情凝望天上幸福的牽牛織女相會。除此之外,她唯有自怨自艾,臨淵羨魚罷了。詩人將尾句放置於更為廣闊的空間背景,突顯天上人間的不同,隱藏著女主人公內心多麼激烈衝突之後的平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