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南大街那一抹燈光

作者注:本文講述的是張家口市寧遠堡村的事情。

南大街是寧遠堡村的主要街道,說是南大街,實際上是一條南北向的道路,最南端是"寧遠門",現在屬於"東寧街"的一段。

曾經,南大街是寧遠堡村民日間活動的一條主要街道,大隊供銷社在大街上佔據了主要位置,供銷社大院也是平常村民聚集的地方,街上人頭攢動,供銷社大門洞進出人流不斷。

對面路西高臺階上的理髮館,白天理髮的人不多,都是一些歲數大的人們在屋裡聊天。男人們都出工了,西邊臺階上便是女人們的地盤。夏日裡,只要日頭稍微偏西,臺階上就會有很多女人們坐在那裡邊做活邊聊天,時不時的和路過的人打個哈哈,供銷社門洞裡也有女人坐在那裡,和對面的人隔街聊天,門洞有穿堂風,更涼快。凡是路過的人,她們都會品頭論足,說這是誰誰家的,人如何如何;有時還會在哪裡相互偷笑,沒點膽量的真不敢從她們面前走過。有天我到供銷社找杜永祥和王文慶辦事,路過理髮館前、穿過大門洞,那些女人們盯著我看,還笑著互相議論,穿過門洞後,就聽那些女人們在那裡笑出聲來了,你猜她們會在說什麼呢?

夜幕下南大街那一抹燈光

回過幾次寧遠堡,走了南大街,再也沒有過去的感覺了,雖然建築都改、翻建了,表面抹了水泥砂漿,似乎是新了,但是房子從上到下光禿禿的,感覺不倫不類的樣子,失去了古樸,落入了俗套。

以前的南大街,站在北面與前街交叉的路口向南望去,街兩邊的建築錯落有致,路兩邊靠牆都有房簷,房簷下是一水的石條臺階,遇到雨天,無論走到南大街上的哪個位置,只要站到路邊的臺階上都可以避雨。

現在人們似乎對隱私都很在乎了,南大街臨街的民房幾乎見不到窗戶,都用一堵牆隔開,好像在寧遠堡這樣的村裡與世隔絕了一樣,走一趟南大街顯得異常荒涼,路兩邊是光禿禿的牆,或是密閉的捲簾窗,街上人很少,偶爾也能見到三三兩兩聊天的人,感覺她們聊不上幾句就要各自趕路的樣子,沒有以前聊的那麼紅火了。

夜幕下南大街那一抹燈光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寧遠堡南大街基本上保持了舊時的風貌,臨街的民房,都在臨街一側開了窗戶,窗臺離地約一米左右,每間房都有三扇玻璃窗,玻璃上面是格柵活動窗,可以向外撩起打開,在屋裡可以看到街上人來人往,熟人們往往會隔窗聊天,一個站在街上,一個站在屋裡炕上,掀起格柵窗,趴在窗稜上和站在街上的人聊。

由此可見寧遠堡人是很聰明的,一般情況下,東房,入戶門和窗戶是朝西開的,炕也在西邊的窗戶下,西房剛好相反。但是南大街上的東西房卻是不同,完全是依街道為取向,把窗戶都放在臨街一側,寧遠人是不是別出心裁?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前街上也有將臨街的南房窗戶開在臨街一側,生生的把南房,變成了朝陽的房屋。

由於有了路兩邊的窗戶,有了路兩邊的屋簷,顯得整條南大街充滿活力。

每當太陽昇起丈杆高,或是太陽西落時候,沿街的窗戶反射出的光亮,把南大街照得明晃晃,在早上的霧氣或晚霞的映襯下,整條街彷彿處在神仙世界,充滿生機和活力。

當夜幕降臨時,沿街的窗戶透出的燈光,使整條街處在渾黃的色彩中,在沒有月光的時候,即使沒有路燈,街上的石子依然能夠辨別的清楚。

家家戶戶每扇格柵窗上都貼著窗花,那都是過年時貼上去的,那些貼在白色窗戶紙上的窗花都是各家女人們自己剪的,每家的窗花都不一樣。沿街走去,透過暗黃色的燈光,看到深紅色的剪紙窗花清晰的映襯過來,像似走在一條燈光剪影的藝術長廊上。當月光鋪滿南大街,地上的橘紅色燈光和深藍色天空中的星光交相輝映,遠處古樸建築的黑色屋脊疊加其中,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畫。

夜幕下南大街那一抹燈光

南大街的晚上,理髮館是最熱鬧的地方,白天勞作一整天,喜歡熱鬧的寧遠人都喜歡到理髮館坐一坐,也不是刻意要理髮,就是湊一塊聊天,理髮館成了寧遠堡村的新聞發佈會會址,寧遠堡村裡的新聞、舊聞都能在那聽到,常去理髮館的人一定見聞廣博。

南街上還有一個地方,那裡的燈光很晚才會熄滅,就是寧遠堡村的小賣部。

小賣部歸寧遠大隊供銷社管理,白天供銷社開門營業,晚上小賣部營業,賣一些菸酒、糖果、餅乾等小東西。小賣部一般是下午太陽落山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九點半到十點,也沒個整點,小賣部有兩個女售貨員,兩個姑娘聊天,能聊到什麼時候就不一定了。小賣部的售貨員都是供銷社委託大隊委派的一些漂亮的女孩子,所以小賣部很是吸引小夥子們的眼球。

小賣部在供銷社南邊,南大街、南橫街、小堡街交叉路口的東北角。晚上的買賣還是很紅火的,所以,小賣部的燈光,也成為南大街最耀眼的一抹燈光。

夜幕下南大街那一抹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