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

电影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就是以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艺术语言来进行叙事。用 “世界的语言”来讲述少数民族故事就是要遵循电影艺术创作的这一基本叙事规律,并关注电影的发展潮流,有意识地将世界先进的电影技术和叙事理念、叙事手法运用到自身的创作之中。

为什么说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

无论是什么题材的电影,从根本上讲,它首先是电影,理所应当要运用通行的电影的艺术语言来进行创作。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通过画面 (景别、焦距、镜头的运动、拍摄角度、色彩、光线、构图)、声音 (言语、音响、音乐)和蒙太奇等电影艺术语言,在银幕上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直观呈现、复制和固定,是对视觉信息本体进行再现性传达、对形象世界做本色性记录,是对原有秩序的一种选择和对本来形态的一种发现。[1]

为什么说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

欧洲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曾经指出,“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2]。电影影像具有基于时空并存、影像交替、记录对象自身运动与机器机械运动二元组合的运动性,使空间具有了时间过程,空间构成的连续性打破了单幅画面的完整,实现了时间 (影像前后)、空间(景框内外)、声画 (视听)意义上的系列的完整。电影的现场感、目击感、震撼力和生动性正是以时空存在形态和视听兼备为前提而得以实现的。同时,在电影的传受上,通过画面、声音的造型及其组织结构,电影能够生动地展现细节,丰富感官世界,唤起观众的注意和好奇,延长知觉。正是基于上述电影的影像符号表征特性和传受特性,电影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覆盖面和强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

为什么说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

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其发展始终都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关。从胶片、磁带到数字技术,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地面传输到卫星传输、单向传输到双向甚至多向互动,从黑白到彩色、小屏幕到大屏幕、单声道到立体声、数字标准清晰到数字高清晰、3D到4D……科技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电影记录介质的更新和传播效果的完善。据调查,人们进入电影院消费的几个吸引要素依次为震撼的视听效果、口碑营销传播和明星。[5]譬如,电影 《阿凡达》所采用的3D技术一度成为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的重要因素,电影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正是在以技术营造的艺术体验中得以实现的;尽管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可当它以3D技术再度包装上映时,人们依然报以极大的期待;电影 《龙卷风》极度逼真的视听体验,让观众感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然灾难;影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采用高科技模拟制作出与少年派共同漂流的老虎,一些观众去看这部影片仅仅是想看看这只老虎真的是用电脑做出来的吗?怎么会有那么细致真实的兽毛?!这都表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恰当的运用对于电影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