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還記得站在講臺上當歷史老師的時候,講到冷戰後期的共產黨發展,高中的學生們對於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共產黨,其實是很陌生的。但是在學校裡,卻有一位非常喜愛馬來西亞歷史的老師,因此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段歷史的痕跡曾經是生活的一部分,書寫下來,讓更多的人認識砂勞越這片土地,並且瞭解海外華人的歷史,也是我應該要繼續做的一件事。

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紅色部分為砂勞越

什麼是華人新村

所謂“新村”是指1948 年以後,馬來西亞共產黨開始進行武裝抗爭後,當時仍隸屬於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馬來亞聯合邦 ,發佈“緊急狀態”,限制種橡膠或其它務農的華人們,只能在上午七點至傍晚六點到耕區或森林裡工作。

目前在西馬仍有四百多個華人新村存在。而位在東馬的砂勞越州,是在1963 年以後才加入大馬聯邦(注1),這裡的新村只有三個,起因於1965 年以後“北加里曼丹人民游擊隊”被政府的“巨網行動”圍剿而形成,因地點集中在首府古晉到西連這段路上,所以華人新村從1965 年開始,一直到1974 年才結束這段9 年受控制的生活。

現在雖然已經看不到過去鐵網與閘門的圍籬,新村已經成為一排排的店屋與排屋,還有獨立屋的社區,但提及過去這段砂共的歷史,當地華人回憶起來還是一句句的“不容易啊!”言語之間多是對當時三不五時宵禁與限制人民出入自由的集中營式的生活,有著深刻的記憶。

如果熟知當地文化的人就會知道,他們描述地點都會以幾里幾里為單位,如果是剛去的人一定都不會明白幾里代表著什麼,當然也沒辦法去判定還有多遠,這個就算是到東馬古晉的第一份功課吧!以古晉市中心來說,在過去只要超過4裡半以後大概就屬於市郊,往上走就是過去的叢林,比達右族土著的生活地(注2)。

在這樣的叢林裡也有華人移民的聚點,所以10 裡、 13 裡這些都能夠看到一排排的店屋。到了17 裡開始又是一個熱鬧的樣貌,一直到22 裡,這裡群聚大量來自中國河婆、惠州一帶的客家人,過去這裡就是砂勞越州唯三的華人新村:新生村 、來拓村 與大富村的所在地。

再繼續往上走就會到28 裡,這裡又會出現有幾排店屋與學校,然後到35 裡之後就差不多是客家人群聚的山中小鎮,也是過去古晉省到斯里阿曼省 成邦江中途必定會停下來歇息的重要轉運點-西連 。

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古晉

叢林裡的鬥爭

當時砂華社會分成兩派:一是支持蔣家的國民黨政權;二是嚮往毛澤東思想的共產黨。砂華社會在當時流行“北歸”,參與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的思想,成員一開始多為年輕的知識份子之後到各種職業的社會人士。

為抵制這樣的情況越演越烈,恐步上馬來半島馬共動亂的後塵,英國政府開始查禁相關的印刷品,防止共產思想繼續深耕。1952 年的8 月古晉發生第一宗共黨動亂事件,自稱是“印尼人民解放軍”的成員持械搶劫民宅後逃逸,過程中槍殺追緝的員警,殖民政府認定這是共產黨恐怖鬥爭行動的開端,下令古晉省進入“緊急狀態”。

正因為這樣砂勞越共產黨(後稱砂共)與英國政府正式對立,在不敵英國軍力的情況下,只能轉進叢林裡開始遊擊鬥爭,而砂共在叢林裡的鬥爭一直到1990 年才完全平息。

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1963-1965 年間,正值印尼蘇加諾政權加劇對抗馬來西亞時期,加上印尼當時正處於與中共結盟的趨勢,所以中共揚言支持印尼粉碎“馬來西亞”(參考注1) ,吸引了不少來自砂勞越反對馬來西亞的左傾份子,並對他們提供軍事訓練, 1963 年印尼開啟了侵襲砂勞越的序幕。

1965年隨著印尼蘇哈托政權上臺以後,印尼的態度從原來的“粉碎大馬計畫”到後來化敵為友,此逆轉對砂共極為不利,只能繼續擴大斗爭。又在印尼政局風雲變色後,印尼共產黨部份流竄到加里曼丹的森林裡,這一支鬥爭隊伍在當時是有名的“火焰山部隊”,後來部隊與砂共遊擊隊整合成為“北加里曼丹人民游擊隊”,對於當時的砂華社會造成不少的震盪與陰霾。當時的砂州政府部屬了“巨網行動”展開封鎖與圍剿,華人新村則成為當時的產物。

現在的砂勞越新村

由於砂勞越州是地廣人稀的州,但華人人口眾多,因此在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這樣的華教體系下, 17-22 裡的新村是華校招生的重點地區。這裡的華人大多都是念過華文小學,因此畢業後是否選擇政府中學或是華文獨立中學就讀,影響著招生人數甚大。

以“西連民眾中學”來說,每年下半年的招生活動一定會到17-22 裡的華人新村辦說明會,至於五月份的感恩月,也都會請在校就讀的學生寫卡片或是手作小禮物回母校獻給過去小學教導過他們的老師,藉此拉近這一帶的華小師生與西連民眾中學的感情,成為招生重要的模式。

而這裡因為是客家人居多的地方,最有名的美食是三角形菜粄,白色帶有Q 度的米制皮配上各家自成一格的內餡,冷熱都很好吃。記得以前在學校開會時,富有人情味的校董們,都會帶上幾盤三角形菜粄當做會議點心。這些點滴與味道成為我對於砂勞越華人新村最鮮活的記憶。

華人新村與叢林裡的共產黨,你不知道的馬來西亞

砂勞越華人新村的傳統美食

注1:砂勞越自19 世紀開始被英國布洛克王朝統治,二次大戰結束後,白人拉惹(Raj國王的意思)宣佈主權移交大英帝國,英國給予砂勞越自治權,但重要主權還是掌控在英國手裡。1960 年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新加坡發表一個聯合北婆羅州、汶萊、砂勞越、新加坡及馬來亞等五邦共組成馬來西亞新國家的計劃(亦即大馬計劃)。至1963 年砂勞越有條件的加入大馬聯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十三州之一。

注2:大馬成員之一的砂拉越,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 的西北部,以山脈與印度尼西亞屬加里曼丹交界,西北臨南中國海,東北則和沙巴與汶萊接壤。砂拉越的民族相當複雜,以土著原住民人口最多,華族居次,馬來族居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